战国时代,杨朱南游沛邑,与西去的老子在大梁郊外相遇,结伴同行。半路上,老子叹息道:原先我还以为你是个可教之才,现在才知道你简直不可教诲。杨朱听了,默然而行。到了旅店,杨朱亲自给老子递上毛巾和洗漱用具,然后跪行施礼,问老子道:方才在郊外,先生为何说我不可教诲昵?想来我肯定有什么过错。刚才在路上没有空闲,现在先生有空了,学生冒昧请教。老子说:你走路时昂首阔步,眼中无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谁还能跟你一起相处呢?记住,最洁白的东西好像污黑,极有德行的人好像德行不足。杨朱听罢,恭敬地说:谨听教诲!
此后,杨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改刚到沛城时的傲气十足,当初出入旅店时老板亲自迎送,吃饭时老板在旁伺候,洗漱时老板娘亲自送梳洗用具,坐着的人要给他让座,烤火的人为他让出灶口;等他离开沛城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他神色变得随和,旅店老板很随便地跟他打招呼,旅客也敢同他开玩笑、争座位了。
【启示】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可说是人本理念体现在待人处事上的一个基本法则。而阻止我们以人为本、平等待人、恭敬有礼的最大障碍,莫过于与生俱来的我执自私心。克服它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深层次的谦虚和反省,如此能消融自我,真正生起平等、利他之心,进而可达致公而忘私、为人爱戴的伟大境界。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 本文分类:故事笑话
- 本文标签:
- 本文链接:https://www.58how.com/gushidaquan/11459.html

投诉&咨询
文章名+链接地址,发送到此微信:tourism52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