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安藤忠雄
名人若是精神的符号,那么建筑则是文明的载体。阅读建筑与名人的故事,就是阅读历史。
安藤忠雄
日本著名建筑师。1941年出生于大阪,以自学方式学习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97年担任东京大学教授。作品有“住吉长屋”、“万博会日本政府馆”、“光之教会”等。
他的故事
媒体介绍安藤忠雄,一般都说:“从三流拳击手到建筑大师”、“自学成才的亚洲首位普利兹克获奖者”。
1941年出生在大阪,高中时代,安藤便有了“到海外去”的强烈愿望。于是,他苦练拳击,以职业拳击手的资格赴曼谷参加职业拳击赛成为安藤最初的海外之旅。因为兴趣,18-21岁周游日本参观传统老建筑,随后又花了7年穷游欧洲、美国、非洲多地参观和自学建筑。
28岁时回国后创立建筑工作室,1995年,54岁的他成为亚洲首位获得世界建筑界顶级荣誉普利兹克奖的人物。
大阪的光之教堂
他的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日积月累,才会厚积而薄发。
安藤自学成才,并没有获得任何建筑学学位,甚至没有得到过任何建筑大师的培训指导,他的个人发展完全是靠他自身大量的阅读和多次到欧洲美国旅行学习历史建筑的经历所致。
二十岁时,他环游日本,看遍日本境内丹下健三的作品。二十四岁时,他踏上欧洲之旅,从横滨港搭船到纳霍德卡,转乘大车经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从莫斯科到芬兰、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再到西班牙,最后从南法的马赛绕经非洲的开普敦,再到马达加斯加、印度、菲律宾之后回国。
“当我把旅欧的决心告诉外婆时,她说:钱不是拿来存的,钱善用在自己身上才有价值。这句有力的话让我带着无牵挂的心情出国。此后,在成立事务所的前四年,我只要存够了钱就去旅行。正如外婆所言,二十几岁时旅行的记忆,成了我此后的人生中不可取代的财产。”
——安藤忠雄《建筑家安藤忠雄》
旅行如人生,途中必定充满惊喜与意外。一段段光影片段存于回忆,不经意间的回首,或许就是他灵感的源泉。自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至今,安藤的建筑充满了出其不意的惊喜,更像是他诉说出的精彩故事。
他的战斗
年少时期的安藤忠雄是一名拳击手,曾漂洋过海去泰国参加比赛,但经历过一些比赛和看到职业的拳击手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下决心放弃了拳击。这段经历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的性格、他的风格。
安藤对自己的事业总是坚持到底,他自己写了本书就叫做《安藤忠雄连战连败》。
六甲山集合住宅项目是安藤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但做到第三期的时候,因为住宅用地上原本就有住宅,开发商便回绝了他重新设计建造的提议:“这个房子还好好的,你拿这个设计来干吗?”
没人愿意做,他就自己设计。“不知道是我的努力还是我的运气好,1995年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地震以后原来的建筑都不能用了。”
地震后,神户制钢主动给他打来电话,口气是央求式的:“安藤老师,你做的设计什么时候能出来呢?”
六甲山集合住宅
清水混凝土诗人
安藤忠雄被冠以“清水混凝土诗人”的美誉,不仅是因为他的建筑大多采用水泥为主要材料,风格极简,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抽象简约的建筑之内,将光与影的艺术发挥到极致。
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
安藤用的是清水混凝土,使用的材料都是天然的东西,这是他喜欢的建筑手法。裸露的清水混凝土独树一帜,如老僧入定般的纯粹素净,带给悠游在他建筑里的人们一种诗意的感动。
混凝土只能灌一次,不能重来。在灌进去的那一瞬间,已经决定这个作品的表情、形状,之后不可能重灌,修补也是没用的。
越野的別墅是安藤的代表作之一。该建筑由一组平行布置的混凝土矩形体块构成,并避开了基地上现有的树木。建筑物的一半掩埋在国立公园的一片绿色的斜坡地里,它虽然独立的,却遵循着自然的环境条件。
自1992年起,安藤忠雄赢得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奖,作为没有经过正统训练的建筑师,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他惯以现代建筑的材料,运用几何学的构成,将光、风、水等自然要素融入其中,形成了安藤忠雄的“自然风格”。作品大多数都在日本本土,每一座建筑物的落成,即成为地标,并且受到人们的青睐。
- 本文分类:故事笑话
- 本文标签:
- 本文链接:https://www.58how.com/gushidaquan/67320.html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