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优秀作文范例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三十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关之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范然不知者奖。”这里引用的诗句,出自《诗经》和《左传》,所谓火、三星、毕、龙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称,诗句所讲都是星宿运行的形态和位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兵士男女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见古人是把天道、时间和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以时间呼应天道的思维方式,具有类乎宗教信仰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时代已经沉积为中国人的精神原型。这种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着中国的时间标示已经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而是隐喻着某种关于宇宙模式的密码。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把握某个时间点,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来对待的。假如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体验,他是会把这一时间点当作纵横交错的诸多文化曲线的交叉点来进行联想的。——摘编自《时间表述形态和文化密码》

材料二:中国传统计时采用的主要是干支法。干支两两交叉,可用于年、月、日、时辰的表述。中国文化自古注重人与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文化赋予了时间更多抽象神秘的含义。天时往往通过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影响事物的发展。此种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注重“时”的顺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农历除了作为一种表述时间的重要手段,更多的则作为一种生活行为的指导,如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在感知事物时强调主客一体,导致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受客观时间的拘束程度很小。人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界限往往比较模糊,最明显的是汉语语法构词系统中没有表示过去、现在、将来这些时态变化的语法标识。中国人表达时间的常用词汇常常采取模糊表达方式,例如“过了半天”“一小会儿”等等。这些常用的时间表达方式大多需要说者和听者依靠特定语境才能准确理解。西方文化采取的则是“二元”的思维模式,将主体与客体明确分开,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这种哲学观念使西方人对时间的认识更加注重对自然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探讨,具有很大的客观性。在西方文化中,年、月、日是严格按照天体星球的运动来计算的。西方人很早就意识到时间中的过去、现在、将来,并对此有所区分,在时间中只有“过去”“现在”“将来”这几种明确的运动形式。与汉语截然不同,西方语言大多需要通过动词复杂变位表示动作时间的明确差别。例如,英语时态有过去时、完成时、将来时、进行时等等,这种划分对于没有相应时间概念的中国人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摘编自《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

材料三:

——摘自百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以时间整体性呼应天地之道,采用“年—月—日”的时间表达方式并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

B.中国人在古代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时间,指导劳作和生活,因而与天象亲近。

C.中国人在时间标示的关注点、思维方向和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优于西方人。

D.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更为主观,感知的界限往往比较模糊,比如汉语没有时态变化的语法标识。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人仅以日、月、年计时而没有中国的节气文化,显示出他们只关注自身的认知局限。

B.在中国古代,农历是人们生活行为的指导,今天的生活日新月异,农历已没有太大使用价值。

C.西方人通过动词复杂变位表示动作时间的明确差别,从而造成了主客体分开的思维模式。

D.在古代,农民士兵、男女老幼都懂得一些天文,现代人这一方面的知识则普遍比较欠缺。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古人时间观的整体性的一项是()(3分)

A.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D.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观察材料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谈谈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时间观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5~8题。

叶圣陶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弄,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深陷的眼眶里,红筋牵牵地,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孩子的脸,定定地,凄然失神。

近来,那孩子特别会哭,叫开了头便难得停,好比大暑天的蝉儿。老妇人百般抚慰,可是不大见效,直到他自己没了力,一边呜咽,一边让眼皮一会开一会闭而终于阖拢,才算收场。

今晚老妇人感到特别安慰:到这时候了,孩子的哭还不见开场,假若就这样倦下来睡着,岂不是难得的安静的一晚?然而她又感到特别不安:不晓得就将回来的阿弟怎么说法,不晓得几天来醒里梦里系念着的可怜宝贝到底有没有着落。这时候,她注视着孩子,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般迷茫的未来。她不敢再想,无聊地问孩子:“大男乖的,你姓甚?”“张。”大男随口回答。“不!不!”老妇人矫正他说,“我教你,大男姓孙。记着,孙,孙!”“孙。”大男并不坚持,仰起脸来看老妇人的脸,就这样学着说。

老妇人心头一阵酸。“随便哪个问你,你说姓孙,你说姓孙……”声音渐渐凄咽了。

“哇——”大男突然哭起来了。小身躯死命地挣扎,泪水淌得满脸。

老妇人知道每晚的常课又要开头,便以柔和的声音来哄他。大男照例不理睬,喉咙却张得更大了,“哇……妈妈呀……”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那一声就如一针,针针刺着自己的心。她于是站起来走,把大男横在臂弯里。从她那动作的滞钝以及步履的沉重,可见她确实有点衰老了。

哒,哒,外面有叩门声,同时,躺在跨街楼底下的那条癞黄狗汪汪地叫起来。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便匆遽地走去开门。

门才开一道缝,外面的人便闪了进来;连忙,轻轻地,回身把门关上,好像提防别的什么东西也乘势掩了进来。

“怎样?”老妇人悄然而焦急地问。

“唉!总算看见了。”阿弟摸着额角,颓然,像完全消失了气力。

“看见了?”老妇人的眼睛张得可怕地大,心头是一种悲痛而超乎悲痛的麻麻辣辣的况味。

“阿姊,我今天遇见的那个弟兄,是一个好人。我找着了他,求他的恩典,指点我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木。我告诉他这两个人怎样地可怜,是夫妻两个,女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在外婆手里啼哭,叫着妈妈,妈妈,……请他看老的小的面上发点慈悲心。”

“他约我六点钟在某路转角等他。我自然千恩万谢,提早等着。他引着我问野地里走,一路同我谈。啊——那弟兄嘴唇粘着支纸烟,一边吸烟一边幽幽地说,‘那一天,我们那个弟兄,上头的命令呀,缩了好几回,才皱着眉头,砰地一响开出去。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两个染了满身红。’”

“他说棺木都写着号码,他记得清楚,十七十八两号是他们俩。我们逐一认去,认到了,一横一竖放着,上面外国号码十七十八我识得。”

“十七,十八!”老妇人忘其所以地喊出来,脸色凄惨,眼眶里明莹着仅有的泪。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那辈该死的东西!”

阿弟看阿姊这样,没精没采回转头,叹着说。“我看棺木还好的,板不算薄。”

“我告诉你,”老妇人咬着牙,身体索索地震动,继续说,“我不想什么了,明天死好,立刻死也好。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命!——怕什么呢!我是姓张的丈母,映川的娘,我要到街上去喊,看有谁把我怎样!”忿恨的火差不多燃烧着她的全体,语声毫无顾忌地哀厉而响亮。她拍着孩子的背又说,“说什么姓孙,我们大男姓张,姓张!啊!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青的女儿女婿报仇!”

阿弟听呆了,怀着莫名的恐惧,伸手掏衣袋。“他们留着字条呢!”他说着“啊!字条!”老妇人身体一挺,周身的神经都拉得十分紧张。字条拿出来了,是撕破了的一个联珠牌卷烟匣子,反面写着八分潦草的一行铅笔字。阿弟凝着细眼凑近煤油灯念这字条。“‘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嗤!这个话才叫怪。没了性命,倒说没有什么恨。‘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着大男;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如他们没有死。只这‘无所恨’真是怪,真是怪!”

“拿来我看,”老妇人伸手攫取那字条,定睛直望,像嗜书者想把书完全吞下去那样地专凝。但她并不识字。

“大男,我的心肝,楼上去睡吧。”她立起来走向楼梯,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放射着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

“哇……”孩子给颠醒了,并不张眼,皱着小眉心直叫,“妈妈呀……”

(原载于《小说月报》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四日,有删改)

【注】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本小说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绘了一幅凄凉惨淡的暗夜图,暗示了老妇人与孩子的生存环境之恶劣。

B.“近来,那孩子特别会哭”的原因是孩子岁数太小,而外婆年老,照料难以周全。

C.老妇人告诉大男说自己姓孙,而且反复强调,是怕孩子时间一久忘了自己的姓氏。

D.老妇人不识字却专凝地看字条,说明她在悲愤的打击之下,已经有点神志恍惚了。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夜”为标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同时具有象征意义:统治者凶狠异常,整个社会还处在黑暗残暴的统治之下。

B.小说多次提到大男哭,而且两次写他哭着喊“妈妈呀……”,使情节前后连贯,相互呼应,真实自然,小说的结构因此显得很严谨。

C.老妇人是一位淳朴善良的家庭妇女,没有文化,对女儿女婿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并不了解,但她爱女儿女婿,认为他们都是善良的、正直的。

D.“眼眶里亮着仅有的泪”“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这样的细节描写表明老妇人不再伤感,只有愤怒,意欲报仇雪恨。

7.请指出小说的两条线索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交织起来的。(6分)

8.小说随着情节发展,自始至终多次刻画老妇人的心理,请简述其心理或情感变化过程。(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文本一: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文本二: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

文本三: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9.下列对文本一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B.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C.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D.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同。

B.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中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有说,以父亲、母亲、妻子为三族。

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斯认为“用客治国”,并着重论述了“逐客”的严重危害:逐客资敌,损民益仇。最终的结果是,国危。

B.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并致使他被捕入狱。李斯与三位忠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C.姚鼐借李斯事秦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人臣不应当为自身富贵而对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阿附助长。

D.姚鼐严厉批评了“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并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2)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3)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

13.乙文中,李斯两次“叹息”,他“叹息”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解释。(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

王维

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

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15.《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羽扇纶巾,谈笑间,。(《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他们只是“____________ ”。

(4)《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高》中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眼前的所见所闻,为后面所感做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

17.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匠心才思敏捷异彩纷呈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才华横溢奇光异彩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才华横溢异彩纷呈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才思敏捷奇光异彩弥足珍贵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请结合小说《红楼梦》的前五回,完成19~20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红楼梦》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完成各题。

19.请你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内容符合原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表达连贯。每处不超过10字。(3分)

《红楼梦》前五回是整本书的序曲,是全书故事情节的纲领性开端。关于《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甄士隐的作用,师生展开了对话。

老师:《红楼梦》为什么要让甄士隐先出场?一是借甄士隐联系神话与现实,引出中心故事。二是通过他传达作品蕴含的主题和倾向,便于提纲挈领。这对大家有什么启发呢?

同学甲:小说借甄士隐的午睡梦见①_________的神话故事,揭示了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

同学乙:甄士隐的故事具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先是丢失独女,又受葫芦庙失火之殃,家道败落。正在此时,跛足道人出现,念诵《好了歌》。甄士隐彻悟,顿作《好了歌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寓示着②_________。

同学丙:甄士隐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引出贾雨村的出场,由贾雨村拋开甄家事,引出③_________的情节,粗线条勾勒了贾府的人物关系图。

20.鲁迅评《红楼梦》时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红楼梦》为女子立传,诸位女子各美其美,但并非十全十美。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对《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展开探究,请你以“红楼女子的两面性”为话题,介绍一位你喜欢的女性人物。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不超过12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饭圈”乱象频现,已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饭圈”是“粉丝圈”的简称,其主体多为青少年,崇拜的对象则是某个明星或明星组合。

“追星”这一行为本身并没有问题,譬如由对偶像的喜爱、对“爱豆”才华的欣赏,转化为对当下的思考,对未来的憧憬等。但还应看到,一些不良饭圈文化,严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亟待治理和纠偏。如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或造谣攻击、网络暴力,或应援集资、刷量控评,或制造话题、干扰舆论;还如部分粉丝缺乏是非观念,竟为那些缺乏自律,甚至失德违法的劣迹演艺明星站台,发表非理性言论等等。

这种“饭圈”乱象引发了社会的强烈批评,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始进行集中整治。继“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之后,2021年8月25日,中央网信办又推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明星经纪公司、规范粉丝群体账号、严控未成年人参与活动等治理措施,以正本清源,刹住不良之风。此举旨在倡导和鼓励明星艺人要有“流量担当”,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也引导公众理智追星,共同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

作为高中生,你怎样看待“饭圈”乱象?你认为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偶像观?

校刊时评栏目以“青少年的偶像观”为话题征集稿件,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投稿,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规范标点,注意卷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2.D3. D4.①二十四节气将一年的时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点,体现了时间的整体性和统观性;②二十四节气依据日月的运行来确定,并以此指导农事活动,体现了天道和时间的交融;③二十四节气对应了季节更替、万物荣枯,蕴含了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体现了时间观念的生命感(或二十四节气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体现了时间的仪式感和典重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优于西方人”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一段重在阐述中西方时间标示之“异”,无优劣评价。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显示出他们只关注自身的认知局限”于文无据。原文“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只是突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B.“农历已没有太大使用价值”于文无据且观点错误,材料二只是提到“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农历除了作为一种表述时间的重要手段,更多的则作为一种生活行为的指导”。

C.强加因果。材料二“与汉语截然不同,西方语言大多需要通过动词复杂变位表示动作时间的明确差别”是强调与汉语的不同,并没有强调造成了主客体分开的思维模式。而且原文是“大多”,选项说法绝对。

故选D。

3.根据材料一中“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来判断。

A.意思是: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什么话了吗?体现了时间的整体观与天道相关联的特点。

B.意思是: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古人按照时序指导劳作,体现了时间观的整体性。

C.意思是: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从日月的运行测定岁时的更替,体现时间观的整体性;

D.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关注的是片段性的时间,不能体现时间观的整体性。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根据“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可见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整体性和统观性的,而二十四节气是将一年的时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点,体现了时间的整体性和统观性。

根据“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而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和此特点相吻合。

根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兵士、男女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见古人是把天道、时间和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的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都融为一个整体了,而二十四节气也对应了季节更替、万物荣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体现了时间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和此特点相吻合。

5.A6.D7.①明线是:老妇人看护孩子,在静夜守候阿弟回来说明情况﹐老妇人决定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②暗线是:老妇人的女儿女婿进行革命斗争,被捕后惨遭杀害,死前遗书寄情。③两条线索借助于阿弟对老妇人的叙说而交织在了一起。8.①老妇人在女儿女婿被捕后,感到哀伤痛苦和畏惧;②听到阿弟的叙说后,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③而在听了遗书“字条”内容之后,内心变得坚定而充实,毅然决然担负起抚育遗孤的重任。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原因是孩子岁数太小,而外婆年老,照料难以周全”错误。对原因的解说错误,外婆未必照料得不周全。孩子哭的原因主要是见不到妈妈了。

C.“怕孩子时间一久忘了自己的姓氏”错误。其实是怕孩子说错后带来祸患。

D.“在悲愤的打击之下,已经有点神志恍惚了”错误。老妇人这个动作,说明她懂得了女儿女婿的心思,参透了字条中的意义。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表明老妇人不再伤感,只有愤怒”错误。面对儿女的死亡,伤感是不会消失的;“意欲报仇雪恨”错误,老妇人说的是“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青的女儿女婿报仇”,选项过度解读。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构的能力。

首先确定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写了老妇人、老妇人的女儿女婿。然后分别分析这些人物所做的事情。

先看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深陷的眼眶里,红筋牵牵地,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孩子的脸,定定地,凄然失神”“近来,那孩子特别会哭,叫开了头便难得停,好比大暑天的蝉儿。老妇人百般抚慰”“她又感到特别不安:不晓得就将回来的阿弟怎么说法,不晓得几天来醒里梦里系念着的可怜宝贝到底有没有着落”“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结合这些内容可知,文中写老妇人看护女儿留下的孩子大男,在夜里等候阿弟回来说女儿的情况,最后决定承担抚养大男的责任,这是小说的明线。

再看老妇人的女儿女婿,由“是夫妻两个,女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在外婆手里啼哭”“那一天,我们那个弟兄,上头的命令呀,缩了好几回,才皱着眉头,砰地一响开出去。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两个染了满身红”“他们留着字条呢”“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着大男;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如他们没有死”以及注释“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本小说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可知,老妇人的女儿女婿参加革命,被捕遭杀害,死前留下遗书,这是文章的暗线。

最后看这两条线索是如何交织的。从文中来看,主要是通过阿弟对老妇人的陈说交织在一起,阿弟把自己打探的事情告诉老妇人,这就把两条线索交织到一起。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的能力。

“她又感到特别不安:不晓得就将回来的阿弟怎么说法,不晓得几天来醒里梦里系念着的可怜宝贝到底有没有着落”“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般迷茫的未来。她不敢再想”“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那一声就如一针,针针刺着自己的心”老妇人在女儿女婿被捕后,感到哀伤痛苦和畏惧;

“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那辈该死的东西!’”听到阿弟的叙说后,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

“她立起来走向楼梯,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放射着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在听了遗书“字条”内容之后,内心变得坚定而充实,毅然决然担负起抚育遗孤的重任。

9.C10.B11.D12.(1)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口,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2)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去,到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

(3)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13.第一次:李斯与关龙逄、比干和伍子胥相比,叹息虽尽忠而死,但效忠的对象都是昏君,死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第二次:李斯因被诬谋反而被判处五刑,腰斩于市,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幸福的关键。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

“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其后断开;

“哉”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

“不免于死”是状语后置句,应在“死”后断开;“身”是“死”的主语,其前断开。

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王”错误,“周文王”应为“周武王”,周朝的第一个国君是周武王,他灭掉了商朝,并建立了周朝。而周文王在位期间,周国还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不是周朝的开国国君。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D.“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错误,姚鼐认为李斯就是“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认为李斯“被五刑夷三族”是咎由自取。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以”,来;“损”,减损;“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诸侯树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

(2)“进”,升官;“隐”,遮蔽;“无论”,不要说;“非”,错误肤浅。

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找到原文语句,第一次“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从他的话语中可见,他感叹的是自古忠臣遇“不道之君”不免于死,而自己虽然比不上他们智慧,二世却比那些昏君更昏聩,所以自己死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第二次“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他因被诬谋反而被判处五刑,腰斩于市,行刑前感慨如今再想和家人享天伦之乐又如何能够得到?功名利禄虽给人一时显赫,却并不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幸福。

参考译文: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嫌弃微小的土块,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渊深;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丰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正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敢入秦,这正是所说的“给敌人提供武器,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可当宝物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但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听信了赵高的话。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哎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逄,商纣杀死王叔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家族和宾客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被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去,到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

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就算学问见识很恰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皱着眉头,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因而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为轮到我自己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本来就想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先遭受五刑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靠的啊!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14.C15.①开头两句用“深巷”“斜晖”“门”“柳”等寻常所见之景,写出赵叟远离尘嚣的静美生活环境;②“闲”“高”“疏”等平常之语,流露出主人恬淡闲适的人生追求,极富意趣,暗示出其隐者身份;③于平淡之语中表达出对主人隐居生活的欣赏之情,立意初现。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错,最后两句意思是,友们都只管在客厅里畅快痛饮,直到日暮时才离开乡野里门。诗人赴赵叟家宴,很欣赏主人的隐居生活,主要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没有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写赵叟每日所见,深巷里的夕阳斜照之情景,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稀疏的柳枝,洒在小巷里,营造出了静美的氛围;

“深”“静”“闭”“疏”这些描写景物状态的词语,让我们联想到赵叟日常生活,悠闲而舒适,极富田园情趣。流露出主人高洁的品行与美好的生活情趣。

本句语言朴实平淡,但营造了幽美的意境,隐含了隐居生活的情趣,立意高雅。

16.(1)浴乎沂,风乎舞雩

(2)樯橹灰飞烟灭

(3)举匏樽以相属

(4)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匏”“樽”“譬”“虚”。

17. C 18. 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的能力。成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另外,还要看看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①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十分独特:强调事物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品性。句中用于修饰“门类”,强调这种门类的独特,而非“篆刻”技艺的精巧,所以第一空应选用“十分独特”。

②才思敏捷: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才华横溢:意思是很有才华。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而非其思维敏捷,所以第二空应选用“才华横溢”。

③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奇光异彩:指奇妙的光亮和色彩。句中用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所以第三空选用“异彩纷呈”。

④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句中用于修饰“组成部分”,表达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它的重要性,所以第四空选用“不可或缺”。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画横线句子“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由于……使”,因为介词误用造成主语缺失,首先排除选项A;选项B,句子简化后是“技艺,增加了意味”,主语有问题,排除B;选项C和D句式相同,此时需要考生只需甄别“承揽”和“传承”哪一个更合适一些,“承揽”指当事人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传承”侧重于传授和继承,而句中更强调印章艺术是工匠代代相传的,所以使用“传承”更合适一些,排除C。故选D。

19.绛珠仙女还泪神瑛侍者贾府的衰败葫芦僧乱判葫芦案20.《红楼梦》中的女子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如薛宝钗是一位“冷人”。她从娘胎里带着热毒,需要服食“冷香九”;但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是热的表现。她为人处事端庄周全大方,内心深处追求与迷恋荣华富贵,内热外冷。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本题以情境补写的形式呈现,实际上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掌握能力。

第①空,考查的是《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的具体情节,了解甄士隐的作用。具体的情节关涉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顺带着顽石下凡,绛珠仙子成为林黛玉,而顽石则幻化为贾宝玉及其通灵宝玉。所以应该填写“绛珠仙女还泪神瑛侍者”。

第②空,考查的是甄士隐《好了歌解》的作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意思是如今的空堂陋室,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摆着满床笏板的华屋大宅;现在长满枯草的地方,曾经歌舞升平。说明了世事变幻无常,暗示贾府的衰败。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贾府的衰败”。

第③空,考查《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具体情节,借由葫芦僧之口,道出:“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真珠如土金如铁。”粗线条勾勒了贾府的人物关系图。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20.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具体考查对人物的评价。

本题要求结合鲁迅先生的评价,分析《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两面性”,鲁迅先生的评价主要表达的是“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意思是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是复杂多变的,考生要从不同角度看一个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丰富性。然后结合作品内容,根据要求联想名著相关情节进行概述、分析即可。如选林黛玉要结合其身世背景分析;选薛宝钗要结合其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分析;选王熙凤也要结合其身世、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分析。

19.例文:

树立新偶像观

近日,几位流量明星在南京大学拍戏剧组专门安排了保安,然后却发现大学生们都很理智淡定;而在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上,人们却排起了长队,只为送袁隆平院士最后一程。这两种情况的鲜明对比,正符合我们青年正在崛起的新偶像观:偶像非“流量”,实干是导向。

在如今“饭圈”乱象频生的娱乐环境下,我不禁为理智追星的人们点赞,我们应抵制“饭圈”乱象,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我们青年人更应该思考什么人才应该是我们的“偶像”。偶像不仅仅意味着帅气或美丽的外表,也不仅仅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流量,真正的偶像有具有新时代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实干奉献的人或许比那些衣裳华丽的明星更值得我们追逐。李兰娟院士曾说:“希望国家给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为祖国未来发展培育栋梁之才。”着一袭白褂、勇赴一线的钟南山是偶像;烈日之下,为百姓解饱腹之忧的袁隆平是我们的偶像……他们或许没有美丽的容颜、没有婉转的歌喉,但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可比一次表演、一部电影带给我们影响来得更踏实,这才是偶像!

科学家被称为偶像当之无愧,将实干者冠以偶像亦成共识。支教35年、绚烂了两代人却白了自己麻花辫的支月英;为守住每个家庭的希望、与新冠病毒殊死搏斗的白衣天使……他们都是平凡人,却也是“以荧烛之微增辉岁月”的实干者,不正是有了他们于不起眼处的实干奉献,才有了我们的岁月静好吗?他们当之无愧成为我们的偶像!而那些拿着高额片酬却想着偷税的某些艺人、凭借自己“星”光为所欲为,甚至有触碰法律红线的吴亦凡之流;在公众场合不谨言慎行,甚至支持分裂国家行为的所谓“明星”,他们德不配位,不堪为“星”。我们应摆脱过去对偶像的狭隘之见,建立正确的偶像观,清晰地认识到唯有实干兴邦者,为国增容光者,才更值得成为我们的偶像。

学习偶像,不是邯郸学步,而是将其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内涵,邂逅更优秀的自我。外交家华春莹在对外发言时的从容气度让我们钦佩,我们可以学习她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与举止;王继才在孤岛守卫一辈子的坚守令我们感动,我们可以学习他的爱国热忱……学习偶像,应发挥自己的判断力与行动力,明白该学习什么人,该学习什么精神,并将之付诸行动。这样的青年方是蓬勃向上的,这样的青年方能撑起祖国的未来!

恰风华正茂,我们应树立新的偶像观,学习效法古今中外的名贤、英雄和骄子,并以他们为偶像定会使自己从天真走向成熟,从成功走向辉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第一段就创设了本次作文的写作情境,就是现在“饭圈”乱象频现,写作时应围绕第一段中提到的“饭圈”乱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文中表现青年人正确的偶像观。

第二段客观的阐述了“追星”的正确做法,即追那些传播正能量的明星,并把对这些明星的崇拜转化为对当下的思考,对未来的憧憬等。应拒绝盲目冲动的追星行为,如“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或造谣攻击、网络暴力,或应援集资、刷量控评,或制造话题、干扰舆论……”,这些都是“饭圈”乱象,青少年应坚决拒绝,应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理智追星。

第三段交代了国家对于“饭圈”乱象的严厉整治行动,以引导人们的追星行为。国家的这一重磅举措,旨在倡导和鼓励明星艺人要有“流量担当”,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也引导公众理智追星,共同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

本次作文适合写成议论文,写作时应综合三则材料立意。做到观点明确,针对“饭圈”乱象谈自己的认识,还应联系青年人的学习生活现实,展现本次作文的现实意义。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透彻说理。

立意:

1.应大力整治“饭圈”乱象,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

2.青少年应自觉抵制“饭圈”乱象,理智追星。

3.青少年应追那些富于正能量的偶像。

4.追随英雄偶像,献身祖国建设。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产品

历史上的今天:03月28日

热门专题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巨榕教育集团,巨榕教育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一年制中专|中专学历,中专是什么学历,中专是什么,中专有什么专业,中专升大专,一年制中专
一年制中专
开放大学|开放大学报名,开放大学报考,开放大学,什么是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学历,开放大学学费,开放大学报名条件,开放大学报名时间,开放大学学历,开放大学专业
开放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报名,国家开放大学报考,国家开放大学,什么是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学历,国家开放大学学费,国家开放大学报名条件,国家开放大学报名时间,国家开放大学学历,国家开放大学专业
国家开放大学
易捷尔高职单招|易捷尔高职单招,易捷尔高职单招培训,单招分数线,单招录取分数线,高职单招学校分数线
易捷尔高职单招
综合高中|云南综合高中,昆明综合高中,综合高中能考本一吗,综合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区别,综合高中是什么意思,综合高中能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吗,综合高中可以考哪些大学,综合高中的学籍是什么
综合高中
昆明网站建设|昆明网站建设,昆明网站开发,昆明网站建设公司,昆明网站建设价格,昆明网站设计,昆明网站制作,网页设计,高端网站建设,高端网站设计
昆明网站建设
安徽中源管业|安徽中源管业,安徽中源管业mpp电力管,安徽中源管业cpvc电力管,安徽中源管业pe穿线管,安徽中源管业电力管,安徽中源管业排水管,安徽中源管业通信管,安徽中源管业管材
安徽中源管业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