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资料汇总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应。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义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常常和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的情绪和意志对认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再者,情绪与意志也密切相关。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情绪。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和注意状态下。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志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1.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12.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映特征。

1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4.人的心里是一个整体,将人的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四方面是紧密联系的,首先,心理动力和心理过程是相互作用的。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心理过程。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第三,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的。

15.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间接的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16.心理活动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里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人的心理具有意识性。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7.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8.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9.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门着重研究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的学科,它不同于纯自然学科,更为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社会交往但也强调数量化的客观科学研究因而属于自然性社会科学;他也不同于纯理论学科,他最为关注的是与教育教学过程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情,但也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因而属于理论性应用科学。可以说,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20.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21.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任务不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对象不同

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大学生。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22.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育性原则

2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如: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随机化原则2。局部控制原则)

调查法(调查法是在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

个案法

24.教师同时扮演多种角色:

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榜样和模范公民

学生灵魂的塑造着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25.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

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态度产生的交流与反

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有声的言教;二是无声的身教)

26.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同阶段

角色信念阶段

27.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管推断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2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29.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

30.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31.教学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32.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33.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34.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计划性与准备性、课堂教学的组织性、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沟通性、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职业发展性

35.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

36.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敏感性是衡量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迁移性逐渐提高

37.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等在教育工作中有机结合的表现。

38.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39.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40.教师威信: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41.教师威信的形成:

)高尚的思想道德品德、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

)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

)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

)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

)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42.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

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43.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

44.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榜样功能

45.师爱的表现形式: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

46.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学识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时有反复经验所引起的

47.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48.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智能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行为规范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49.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50.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51.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习惯。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动物学习试验----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他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阳性强化(积极强化、正强化)与阴性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之分。

积极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52.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53.动机具有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指向功能,即在动机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54.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55.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校情境中的学习驱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交往内驱力

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

56.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57.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

58.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5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好,则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不好,则学习效果差;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60.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能力高低是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制的归因

努力程度是不稳定的、内在的、可控的归因

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制的归因

61.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待。

62.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6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而且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特殊迁移也叫做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中;普遍迁移也叫做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讲原理、原则和

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108.人际交往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09.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交互性原则

社会交换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情境控制原则

110.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主动交往

移情

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避免争论

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学会批评

111.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只有一个人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健康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其中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11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

合理的行为

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113.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14.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出现矛盾

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缺乏人际沟通能力

缺乏学习动机与兴趣

社会适应能力差

家庭问题的影响

缺少心理卫生知识

11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传播心理卫生知识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116.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

自豪和自卑的心理冲突

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

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117.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18.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

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注意用脑卫生

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119.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追求平等,即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他们在各方面都努力体现其独立人格,追求交往中的平等关系,注重精神领域的交流

情感性强,即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

富于理想,即按个人的理想模式去交往,常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的困惑和苦恼。

120.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

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121.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

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

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

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22.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

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

求职技巧指导

123.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度,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教育学

专才教育: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

步骤和过程,也成步骤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并不等同于智慧技能。

84.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

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元认识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和规则,他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

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

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默默地进行的。

随着心智技能形成的进展程度,要不断改变言语形式,如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简缩,由外部语言转向内部语言。

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85.问题解决的实质与特点:

问题情境性

目的指向性

操作序列性

认知操作性

86.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只需使用现成的方法来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

苛勒的顿悟模型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顿悟过程。

87.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

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88.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有关的知识经验

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动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问题情境

酝酿效应

原型启发

情绪和动机状态(在一定的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中等程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不仅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89.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

建立接纳意见的气候

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教育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

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90.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

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91.发散思维有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92.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发散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

93.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94.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

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73.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类型:

感性概括

理性概括

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过程就是思维过程。 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

74.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

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的,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应用。)(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科学地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75.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务的反应。

76.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就是识记和保持,忆就是再认和回忆。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保持是第二个环节;再认和回忆是第三个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或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统一的记忆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

77.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

视觉编码

语音听觉编码

语义编码

语言中介编码

78.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教材的数量与性质

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识记时的主动性越高,识记的效果就越好。(大学生有很多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无意识记积累起来的,潜移默化就是指学生可以无意识的接受许多影响)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

组块化编码

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觉醒状态

识记的信心

79.知识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

空间组织

系列组合

联想组织

网络组织

更替组织

80.对于遗忘发展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性。

81.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条件下,一个学习材料两端的项目学习快、记得牢一些,而中间部分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一些。

82.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复习时机要恰当

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复习次数要适宜(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8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只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实际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

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当中。

64.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

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凡

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

认知技能与策略

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

65.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等)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同样的内容,如果编排的好,迁移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就省事省力;如果编排的不合理,则迁移的效果就小。怎样才能合理编排教材呢?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既包括宏观方面的整体安排即学习的先后顺序的安排,也包括微观方面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不论哪一方面,首先要把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规范(上位结构)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教材的主干。在此基础上,再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不断分化的原则组织下位结构知识的教学。

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66.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地、主动地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

67.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

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68.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应。它集中反映着大脑的聪慧程度,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表现为思维品质的差异。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69.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

言语前思维阶段

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实物和动作)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表象)

形式逻辑思维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概念)

辩证逻辑思维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辩证概念)

70.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

71.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就直观的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实物即实际事物,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言、字形)的感知及对语意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72.提高教材直观与认识感知效果的条件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与模像直观)的配合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

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三个明显的特征:a.专才教育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b.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c.学生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2.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近代以来主要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 a.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b.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c.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要求。

3.英才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最初有学者马丁特罗提出。他认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其高等教育发展数英才教育阶段,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50%以上则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4.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a.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b.日本高等教育大众户模式

5.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a.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b.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c.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模式d.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6.高等教育平等的含义a.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b.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7.高等教育的效率世界银行把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即学校和老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

8.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平等和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首先,高等教育的资源要适当集中以保障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其次,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再次,高等教育要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效率目标。)

平等和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首先,人们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其次,从另一角度来看,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所谓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

9.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有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的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10.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a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b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c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d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11.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教育部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

12.我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分三个层次:高等专科学校(含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13.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基本类型 a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 b广播电视大学c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d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e其他

14.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15.我国学位的级别和标准

学士学位  学术标准是:

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学位

学术标准是: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

学术标准是: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16.我国学位制度在近20年的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亟待加以完善。主要表现为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间不相协调,硕士、博士学位的授权学科、专业存在口径偏差,基础学科和传统学科的比例过大,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所占比重过小等问题。

研究生学位以学术性学位为主,又重学轻术之嫌,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应用性专业学位还明显不足。

学位管理中评估制度不够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远未能得以发挥。

17.各国招生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b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

c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18.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a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b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c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效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19.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a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b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定位c高效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d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20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设岗。

21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一下四个原则:

a系统原则。b整体效应原则。c最低岗位数量原则。d动态性原则。

22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年。

2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24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a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b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25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26高等学校管理包括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b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相对强大)c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

27.1984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28.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突出了以下特点:a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b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c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29.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一高办事效率。

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设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

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化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30.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31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2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一是一体化模式;二是多样化模式

33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a学术的因素b体制的因素c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34.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a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b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35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如下几点:a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b开展科学研究。c为社会服务。

36.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a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b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c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37.学术带头人应具备以下素质:a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和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成果卓著,在国际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b治学态度严谨,能能起到设计、组织和指导课题的作用。c有较强的科研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d学术民主,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38.高校教师的结构 职务结构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专业结构

39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a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b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c群体成员的互动性d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40.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a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b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c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

41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42广义的专业指专门职业,尤指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的职业。

43专业的形成:a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b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c.专业的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44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a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b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c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d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e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f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45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a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b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c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46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a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b改变专业培养模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c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47.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a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b未来社会需要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c未来社会需要人才具有现代意识d未来社会需要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48.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49.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a独立性的增强b学习的自主性增强c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5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征

高等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是由认识主体-----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过渡性所决定的

高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也是有大学教学自身内在价值和功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决定的。

高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还有大学教学的对象-----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即用人类已知的知识体系向探知人类尚未认知的未知领域过渡。

51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52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a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b教育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何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学原则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c教学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

53.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应做到: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 全部认知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

第二,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第三,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四)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第一,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方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第二,坚决按照大缸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第三,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一,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第二,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4.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

55.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56.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

从层次构成上看,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讲课成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根据课程主要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划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57.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指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58.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59.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从形式上看,教学大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说明、正文和附录。

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具体要求):a明确的目的性b前沿性c思想性d启迪性e教学适用性

61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62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服务,要便于他们独立专研。

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不仅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只是获得的过程。

教材能够反映与学科有关的,从生产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实际问题,并能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具体、生动、图文并茂,配以精选精制的插图、照片、图表,便于学生学习。

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63.课程建设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a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b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包括实验设施)c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d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即教学大纲、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制定;讲课、答疑、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等。

64.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和特点

个别教学制

班级授课制,又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与个别教学制相比,班级授课制不但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同学之间结成团结的集体。但班级授课制往往过于强调统一,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65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是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a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b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c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66.高效的教学活动主要由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几个环节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总结等。

67.备课的基本要求是:a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b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c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68毕业设计的一般过程与要求:a文献资料的收集与阅读阶段b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c设计制图和实验研究阶段d撰写设计说明书和论文阶段e毕业设计的检查阶段f毕业设计的答辩

69.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a选择课题,确定题目b查阅文献,收集资料c全面思考,拟定提纲d撰写初稿,修改定稿e论文答辩,评审质量

70.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水平的教学制度。学年制的特点:a.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b.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弊端是: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的进入高校,不利于学生按照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主动地学习。

71.学分制市值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做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学分制的主要特点:a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b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c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并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

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的最大优点在于灵活性强,但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72 教学技术的领域包括四个方面:a学习者b学习资源c教育开发职能d教育管理职能

73.教学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a对教学决策的影响b对教学模式的影响c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2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3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

74一般来说,网络教育包括以下几种

以有关网络的知识与技能为课程内容进行的网络教育和培训

利用网络技术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习实践方式,形成一种传播速度更快和传播空间更大的新型教育形式。

由于网络时代的来临,引起网络、网络社会、网络时代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由网络引起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模式等教育内部要素的变革和发展。

75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教学测量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他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76.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准则包括:教学素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

77.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参加科研是大学生获取直接知识的渠道

科研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科研活动能满足大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增强他们敢于攻坚、勇于突破的信心

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科研是发展新科学的基础

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78.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

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

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

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

79.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以下几种途径

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科研指导

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

80.科研活动有本身的规律,其一般程序有以下几种

科研准备阶段

选题;B.申请课题

科学试验阶段

研究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

科研成果的审核

研究成果的评定和鉴定

研究成果的等级、申报和报奖

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81.高校教育科学研究内容:

研究教学内容;B.研究教学方法

82.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品质

8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别:

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活动

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与非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

专业实践活动与非专业实践活动

84几中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军事训练

专业学习

生产劳动

社会调查

智力扶贫

参观考察

85.正确处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

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

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8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8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

8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

疏导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

89.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

说理启迪法

情感交流法

榜样教育法

参观访问法

9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精神性

创造性

复杂性

长期艰巨性

教育法规概论

试卷分析:

1、单3-5分     2、多选1-2题     3 、判断3-5分,通常打错,几乎50%

4、简答占6分   5、主观占10分,案例分析    6、客观占64%,主观占36%。

绪论

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教育法规的特点: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由此可见,(判断题)教育法规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即调整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规有其独立的调整原则,即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持民主办学等原则;教育法规所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主体的地位不是单一的,既有处于平等地位的,也有出于非平等地位的。

教育法规的功能: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保障作用。

教育法规的渊源(重点)

教育法规的形式即教育法律法规的表现形式。

我国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

宪法是全国人大制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教育法律是教育法德最主要的渊源。

教育基本法律主要指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方面的母法。(单)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共10章84条。

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也可称为教育单项法律。

根据教育行政规章制定和发布的机关不同,又可以具体分为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部门教育规章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地方政府教育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教育规章。

地方性教育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可划分出若干处于同一层次的部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技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社会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教师法;教育经费法。

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教育法律和其他法律中关于教育的规定;其他规定。

第三节

16、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17、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18、义务性规范是指行为准则要素中具有实际作为(或不作为)的命令性质,规定法律关系主体在某种条件和情况出现时,必须作出或者不准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在教育法规中,义务性规范的数量较多。

19、授权性规范指行为准则要素中具有许可、免除、保障的性质,规定法律关系主体在某种条件和情况出现时,有权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判断客观题)

20、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21、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四节中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重点)

22、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3、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人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组成部分,这里的人指的是自然人,即公民。凡是参与到教育法律关系之中享有教育权利并承担教育义务的本国公民,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24、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一般包括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等。多选

25、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教育法律关系党的组成要素之一,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定而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26、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互相依存,不可互缺;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人对义务的承担,义务人如果不承担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到权利;权利和义务的互相依存关系还表现在其主体双方之间不可能一方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任何义务,另一方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任何权利。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从其主体的数量上来看不一定是对等的,即可能不是一对一的。有时一个主体享有权利,多个主体负有义务。判断

教育法制

我国在教育立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教育法规很不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二,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统制定的单项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三,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

教育立法的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简答或多

教育立法的原则: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重点

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有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坚定地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有法律的规范性。多或判

教育法规的效力包括:时间效力;地域效力;人的效力。

教育执法的原则: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重点

教育执法的措施:掌握教育法规的精神实质;广泛宣传教育法规;模范遵守教育法规;检查指导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教育守法的主体:由此可见,守法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业事业组织;二、所有公民,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具体到教育守法的主体,应该是所有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那种认为教育法规是教育部门的法规,与其他部门和人员无关的认识,是极为错误的。多选

教育守法,这里的法是泛指宪法、各部门法和组成各部门法的法律、条例、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而不是狭义的法律。

教育守法的条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效性;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重点

教育法实施的监督制度有哪些: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力量的监督。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不同的教育利益关系进行价值选择、调整的过程。判断

教育政策的特点: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教育政策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政策的权威性与实用性;教育政策的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教育政策的功能: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

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的教育政策;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与政府联合发布的文件,共同做出的决议、决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党组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认定教育政策问题;确定教育政策目标;拟定教育政策方案;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教育政策的制定机关包括三个方面: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教育政策的实施渠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

实施途径:通过党的报刊及其他宣传工具;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在学校还包括教育工会、学生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通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判断题);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重点,简答或客观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执行方式不同;规范效力不同;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学校、

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2、《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的条件一般包括五个方面: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或者场所;能够对立承担民事责任;在设立审批或登记注册时经主管部门确认,才能取得法人资格。成为学校的五个方面。可见,独立设置的学校一般具有法人资格,学校的法律地位就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教育教学机构。

3、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

4、财产独立性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我国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分别实行登记注册制度和审批制度,审批制度更为严格。

5、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一下条件:组织机构和章程;教师;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

6、学校权利9: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7、学校义务6:遵守法律、法规;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8、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学校实行的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有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9、公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国家举办的高等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校长负责制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第三节中学校规章制度(重点)

10、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保持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11、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明确与规范作用;约束与激励作用;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12、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是以学校规章制度为核心而构成的一套系统,从其形态上看,包括制度系统、制度观念系统、制度执行系统、制度教育系统。

13、制度系统是学校制定的有关学校管理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学校规章制度系统的核心系统。判或单选

14、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整体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适量适度原则。

15、校务公开就是学校将本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与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从政策上、过程上、结果上向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公开的一种制度。判

16、校务公开的内容:各级各类学校应把本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与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教师

教师是专业人员。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二是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三是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等。

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判断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畴。多选

5、《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社会地位的确定。多

6、教师法律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体现和保障,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大多通过国家立法或地方立法来确认和保护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法》从法律上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7、从以下方面来看教师的法律地位:从教师的专业性看;从《教师法》对教师身份的定位;从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的关系看;从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来看;从教师特定的权利和义务来看。

8、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只有经过严格培养和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胜任,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判断

9、教育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判断

10、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之间是行政管理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是不对等的。

11、当教师认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的规定而享有的权利时,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申诉,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12、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任命制、聘任制等形式。

13、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集中体现了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特定的法律地位,也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教师的社会地位还体现在教师资格制度,教师的待遇、奖励等方面。而把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也写进《教师法》中,作为一项重要的原则规定,体现了国家意志。判断

14、教师的基本权利6: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重点

15、教师的基本义务6: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重点

16、教师资格条件包括以下五方面:必须是中国公民;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重点

17、教师资格认定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由学校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18、教师资格认定程序:提出申请;受理;颁发证书。

19、教师资格的禁止取得、丧失和撤销(客观或案例分析):受到剥夺政治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注:过失,拘留均可当老师。

20、教师资格的丧失: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日起,自动丧失教师资格,今后也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21、教师资格的撤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被撤销的教师资格,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22、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作为了解内容。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它的严格性,有利于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看一下

23、《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

24、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可能涉及案例分析):一,教师聘任是聘方和受聘方双方之间的法律行为,通过聘任确定教师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聘任双方关系基于意见一致或相互同意而成立,并在平等地位上签订聘任合同;二,聘任双方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三,聘任双方都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25、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招聘;续聘;辞聘、解聘。

三节中四教师考核制度(重点)

26、由此可见,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27、教师考核的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德、能、勤、绩。

28、《教师法》规定: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这一规定表明了教师考核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另外,考核要按正当的程序进行,把自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尽可能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

29、为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一下法律责任: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打击报复教师的法律责任;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

30、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有哪些: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应负法律责任;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负法律责任(判断);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负法律责任。(重点)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人。

2、3-10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1-18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高中后的学生包括大学生、研究生等一般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3、受教育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成为各国教育立法的基本出发点。判

4、受教育者基本权利5: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享有申诉权;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5、特定学生的特定权利:高等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一共七条,包括以上五条)有结社和文体活动权和社会实践权。

6、受教育者的学生的义务4: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7、特定学生的特定义务:高校(共8条包括以上4条):学业水平的义务;思想道德水平的义务;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的义务;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义务。

8、学生的违法行为,按性质和情节轻重分三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事责任是一种最严重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次之。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而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分为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最多赔偿。

9、学生违反的行为:逃学、辍学行为;考试舞弊行为;扰乱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行为;因故或不慎造成同学伤害的行为。

10、受教育者权利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保护。

教育法律救济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重点):以纠纷存在为基础(已考);以受损为前提(已考);以补救受害者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重点记忆)。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三种:诉讼渠道,即司法救济渠道;行政渠道即行政救济渠道;其他渠道,主要是本组织或机构内部或者民间渠道。后两者相对于诉讼渠道,又称非诉讼渠道。

从教育申诉的主体来看,是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当事人。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如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从申诉的受理主体看,既包括人民法院,也包括党的纪检委、监察部门、权利机关以及上一级行政机关等。

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重点

教师申诉范围(案例分析):一是教师认为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二是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三是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申诉参加人:申诉人;被申诉人;受理机关。

教师申诉的程序:申诉的提出;申诉的受理;申诉的处理。

申诉的受理是指有关主部门对教师申诉的接受。包括三个环节:审查;对未明写理由和要求的申诉书退回重写,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诉应以书面的形式作出不予受理;对受理的申诉案件,如果需要补充文件的,应要求申诉人补充。但是在审查的过程中,受理部门的委员对申诉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自行回避。

提起教育行政申诉的前提是要先提起校内申诉。

学生申诉制度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应具有以下特征(记忆):法定性;行政性;准司法性;准独立性;非诉性。

学生申诉的范围规范为两个方面:受教育权、民事权利两项。

该规定将学校校内申诉学生的范围,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一是取消入学资格;二是受到退学或违纪,违规处分。

学生申诉制度的参加人包括:申诉人;被申诉人;受理机关。

学生申诉的程序:申诉的提出;受理;处理。

教育行政复议从其属性看属于非诉讼上的一种申诉救济途径,有以下基本特征: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依据申请的行政行为;教育行政复议的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是抽象行政行为;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被申请人是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教育行政复议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教育行政复议的范围: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对教育行政机关因不作为违法(不作为指的是该来不来);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申请人以书面形式在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受理;审理(复议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在收到复议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日内,应向复议机关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或者证据以及答辩书);决定(复议机关应在复议期限内(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执行。

11、教育行政诉讼作为教育行政法律救济手段,具有如下特点,主管恒定(教育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只属于人民法院);诉讼专属(只能民告官,不能官告民。教育行政机关只有上诉权,没有反诉权);被告举证;不得调解。

12、教育行政诉讼的范围: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教育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或执照,教育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申请教育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教育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认为教育行政机关违法要求 履行义务的;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13、教育行政诉讼的程序: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执行。

14、教育行政赔偿的特征: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15、教育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16、国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由损害事实(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损害);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和因果关系四部分组成。

17、教育行政赔偿的范围: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重点需关注,包括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行为;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行为;违法侵犯财产权造成损害的其他行为)。

18、我国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包括(多选或简答):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委托的行政机关;行政复议机关;上述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后的赔偿义务机关。

19、教育行政赔偿的提起和受理:行政赔偿的提起;行政赔偿申请的受理;行政赔偿申请的拒绝。

重点内容:第一章  1、教育法规特点、作用,形式渊源  2、教育法规规范:结构、类别出判断  3、客观题教育法律关系三要素即主体,客体,内容   第二章   简答,客观题  1、教育立法的程序  2、教育立法的原则  3、教育执法的原则  4、教育守法的条件重点  5、教育法实施的监督包括   第三章  无案例分析  1、教育政策的特点与功能  2、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3、政策的制定,重点  4、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重点联系和区别   第四章到第七章涉及到案例分析  第四章 1、学校法律地位特点(重点)2、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3、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  4、学校的民主管理    第五章  1、教师的法律地位  2、权利和义务  3、教师资格制度(每年有题)  4、教师的考核制度(08、09),或许简答或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已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

式的总称。单

2、教学方法的意义: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

件;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学

方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3、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成功教学法。

4、愉快教学法是借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它要变厌学为好学,

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单,判断是否为此方法

5、情景教学法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首创的,提出的根据是情感和认知活动互相作用、有意识心理

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统一等原理。多

6、尝试教学法由江苏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首创的,其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先尝试练习,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单/判

7、成功教学法针对后进生,内涵是成功的下限是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

越他人;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成功总是相对于原有基础而言的,是无止境的,是没

有终极意义的;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判/多

8、成功教学法的基本要素:积极地期望;成功的机会;鼓励性评价。多

9、当代国外教学方法影响我国:发现法;范例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非指

导性教学法。多

10、范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一种教

学方法,适合高校教师。所谓范例,是指教材中那些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本因素的典型

事例。是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创造的。

11、目标教学法,布卢姆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掌握学习。判

12、程序教学法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B·F·斯金纳倡导的。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

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单

13、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或启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

自信心,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是保加利亚教育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

提出的。判段是哪种方法。强调环境

14、暗示教学法坚持的原则有: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原则、暗示互相作用的原

则。多

15、非指导性教学法,又叫促进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首倡。单

16、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德核心与关键。单

17、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基础上的。

18、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

一;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模式化。简答

教学设计的方法

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

策。单

2、教学设计的过程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程序,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单

3、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关注真实生活;以研究超越经验;创造性和

灵活性。简答/多

4、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包括:依据现代教学理论;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依据学生的特点;依

据教师的教学经验。简答,已考过

5、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包括: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多

6、目标模式呈直线型,过程模式呈是非直线型。判断

7、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单

8、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的结果。判

9、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多几率高

10、教学目标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

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多

11、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难度适中;

便于检测。简答/多

12、确定教学起点主要考虑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进行学习任务

分析。多

13、教师要着重掌握以下教学内容分析和处理方法(如何设计):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通览

教材,鸟瞰全局;疏通教材,清除障碍;熟悉教材,重点记忆;分析教材,把握三点(重点、难点、

关键点);精心设计,妥善安排;阅读资料,吸取营养。简答

14、教学时间设计时应注意的方面: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科学规划单元课

时;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防止教学时间遗失。简答

课堂教学的方法

可以把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分为四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多

2、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出过多选

3、讲授法的具体方式:讲解是教师运用阐释、说明、分析、论证和概括等手段讲授知识的内容。讲述

是教师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叙述、描绘和概述所要讲的知识内容。讲读由一系列复杂的教学

活动构成,包括读、讲、练几个方面。讲演常以学术报告形式出现,就某个专题进行系统阐述,深

入分析论证,并做出科学的结论。

4、运用讲授法德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讲授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简答

5、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把教材内容概括成一系列问题,向学生一一提出,

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答问、质疑、反问、补充和讨论,使学生从所得结论中来获得知

识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师生对话。判,与讨论法的区别

6、《学记》中就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到善问、善待问。单

7、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

深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

动地位,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8、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特

点在于直观性强,常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进行。面试时用 与实验法的区别

9、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多

10、实验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业,其特点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手脑并

用。

1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型教学的

方法;研究学习型教学方法。多

12、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每节课

的重点、难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简答

13、教学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

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单

14、教学组织的特点表现在:特殊的师生互动;特殊的时空安排;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教学目标、内

容、媒体、方法手段等因素在教学中各具有独特的作用。

15、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教学组织形式的个

别化;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多

1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单

17、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

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单

18、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班、课、时三个特点。判

19、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20、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一般为讲授法)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

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高校不存在);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21、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大致有三种:全班上课;班内分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多

22、完整的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23、要上好课就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效

果优异。多

24、教学成功与否最终要看教学效果。判

25、以一堂课完成任务的多少为依据,可以把课分成两类,即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指一堂课内主要

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综合课指一堂课内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教学任务的课。

26、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安排顺序和时间分配。单

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教学媒体的特性: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多

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技术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经济

性原则。多,重点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判

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学评价就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在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事实信息的

基础上,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单

2、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

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多,重点前三个。

3、自1993年开始教育部开始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这种工作属于教学评价,重点

4、教学评价的分类: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类,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多

5、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测定和预测。单

6、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的情况进行的

评价。月考,初中较多

7、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高校较多。

8、现代教学评价强调三种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论教。多

9、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设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设计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设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意处理好的几对关系。简答

10、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多

11、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测试和档案袋评价。

教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学现象的解释、预测和

控制,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单

2、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

效益的重要依据;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3、教学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教师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决策部门的需求;管理部门的需求;公众的

需求;研究人员的需求。

4、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判

5、按照研究的目的可划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比较研究和预测研究。

6、教学研究的一般步骤:选定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和初步调查;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实施研究(搜

集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高校一定掌握。

7、为了得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选题一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多,重点

8、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课题名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成果形式;经费概算及所需仪器设备。熟悉程序。

9、研究成果的评价:评价教学研究成果的作用;教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内容;教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方式

和方法;教学研究课题鉴定的程序。简答

10、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中小学教师);比较

法。

11、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运用较多)是指研究者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

的教学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

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的研究方法。其特点:调查对象的广泛性;调查手段的多样性;调查方法的可

操作性和实用性;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12、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教学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

假设,探讨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点:有意识、人为地控制与实验无关的变量,

但在试验中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实验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实验结果会影响他们的发展。

13、个案分析法是指对单一或事进行个别深入研究的方法。其特点:研究对象容易确定,简便易行;个

案分析容易得到个案对象和有关人员的支持;研究的时空范围较大,研究的持续过程较长。

14、运用个案分析法的要求:选择对象要恰当,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要在详细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要善于抓住必然性、本质性的材料,运用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要考虑

相关因素,综合地加以分析;要善于通过特殊事物和现象,从中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个案发展的教

学意见,要注意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技能

分值(15分左右)1、单2’=1’*2  2、多4’=2’*2 3、判3’=1’*3  4、简答6’=6’*1

考试范围  时间150min  特点:章100%,节80%

题型考点

单选:倾向含义,2、多:特点  3、判:概念或者某一句话   4、简答:回答时应条框清晰

教学技能解读

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17世纪末,教师教育机构开始萌芽。判

教师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创造性解决的问题的能力技巧。教学技能是包括心灵、感情和身体在内的整个人的行动,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知识、情感、行为整合的实践。判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心智活动方式。

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多

教学技巧是教学技能发展的初级形态,是教学技能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标志。看一下

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在教学技艺的基础上。常考

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判

教学技能的特点:示范性、复杂性、发展性、操作性、整体性。多

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微格教学的创始人德瓦特·爱伦。单

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示范、反馈、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多

11、角色扮演就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受训者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中扮演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色,用类似演戏的方式来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水平。单

12、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是微格教学德瓦特·爱伦,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判

13、微格教学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技能训练针对性强、信息反馈及时有效。简答

14、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判

备课技能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判

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的类型: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根据参与备课的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根据备课的时间先后)。多

备课的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精读教材,深层领会;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可以把教学进度计划分为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课时教学进度计划(教案)。判

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判,常考

8、三维教学: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过程和方法是关键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

9、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是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判

10、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一般由标题、说明部分和教学进度三部分构成。记住,多

11、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要通读教材;内容项目要齐全;分析要准确深入;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措施要得力。简答

12、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一种多媒体教案。单

13、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两者是有区别的。判

14、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五性指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简答

课堂教学技能  重点

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判

2、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指的是课堂导入技能。

3、课堂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多

4、直接导入是指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的导入方法,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高校适用,单

5、问题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

6、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要有趣味性;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导入要有艺术性。简答

7、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单

8、讲述是指教师通过系统地叙述或描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课堂讲授方式。

9、描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情的内容结构、外部特征以及人物的心理状态描绘出来。

10、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有机结合到教学内容中的一种讲授方式。

11、讲演是教师通过深入地分析教材,论证事实,解释道理,进行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等,作出科学的结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一种讲授方法。

12、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简答

13、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单,易考

14、课堂提问的类型:根据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分为特指式提问、泛指式提问、反诘式提问和自答式提问。内部结构的不同,分为总分式、递进式、连环式和插入式提问。具体方式不同,分为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单问与复问、快问与慢问。

15、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目标的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

16、理解提问是检查学习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单,高校适用

17、综合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单,高校适用

18、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地设计问题;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问;提问目的要明确;提问的语言要准确;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简答

19、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新内容

20、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判,曾出过

21、课堂倾听分为介入型倾听和非介入型倾听两大类。多

22、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营造和谐轻松地课堂气氛;欣赏学生的独特性;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23、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单

24、课堂对话不同于漫无目的的闲谈,它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文本和创造意义的过程。判

25、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多

26、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述说而是倾听无条件地、全身心地、共情地倾听。判

27、课堂对话的类型包括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多

28、课堂教学中的人与人的对话主要表现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师师对话。

29、师生对话消解了传统师生关系上的二元对立的主客体的单向灌输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你的对话关系。判

30、人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省,是指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识和探究。单

31、从本质上看,自我对话就是对自我的反思性理解,对自己过去所积淀的经验、历史、思想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究。判

32、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营造对话的气氛;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背

33、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背

34、课堂板书的特点: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艺术性。

35、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文字要精当;书写要规范;时机要恰当。了解

36、具有启发性的知识超前板书,写在推导过程之前;演算、推理等板书要与讲授结合进行,采用并进板书,一边讲一边写;具有结论性的知识,应滞后板书,写在分析推理之后。多

37、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信息往返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判

38、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激励、调控、媒介和预测四个方面。多

39、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简答

40、根据强化的性质和方向,可以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多

41、教学强化分为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多

42、语言强化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的行为以及其结果给予肯定,从而使学生的行为向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强化。单

43、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的强化。单,应用较多

44、动作强化是教师用体态语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的强化。单

45、活动强化是指教师让学生承担任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的强化。单,已出过

46、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目标要明确;强化态度要诚恳;强化时机要恰当;强化方式要灵活;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简答

47、结课是指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及时转化、升华、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教学行为。

48、结课的方法:归纳结课、比较结课、活动结课、悬念结课、拓展延伸结课。多

49、归纳结课是指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再现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单

50、比较结课是指通过分析和比较使学生掌握新旧知识关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单

51、活动式结课是指教师采用讨论、试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结课的方法。单

52、悬念结课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以启发学生思考的结课方法。单

53、拓展延伸结课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作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进行结课的方法。单

54、结课的基本要求:结课要有针对性;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结课要简洁明快;结课要有趣味性。

55、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多

56、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有效地调控教学。多/简答

57、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内容要精心选择;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题目要有启发性;形式要灵活。简答

检查学习效果技能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运用目光,从学生的动作、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中获得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变化的教学行为。单

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学习成绩;光环效应;期望效应;刻板效应。多

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将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简答,背

学生作业中主要包含两种信息: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多

按照考试的性质和功能来划分,有选拔性考试,水平考试和诊断性考试。

试卷设计是对试卷作全局性的安排,主要解决试题内容分布,试题教学目标分布和题型分布三个问题。多

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判

试题的编制要求:一是要符合考试大纲;二是要充分反映考试内容;三是在同一试卷中,同类试题的编写格式应规范统一;四是试题必须具有实际意义,试题内容的表述必须用词恰当,文字精练,表意准确清楚;五是试题应便于施测、作答,阅卷评分省时省力。多,高校注意

试卷分析主要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多

区分度是指试卷对不同水平学生加以区分的能力。单

试卷信度是指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单

试卷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程度,它反映了测量结果与测量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单

教学语言技能

广义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言(板书、作业批语等)、体态语言(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等)。多

教学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单

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多

美育教育中,教学语言发音的准确、音质的悦耳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新

根据教学口语的信息流向可以将教学口语分为单向传输语言,双向对话语言和多向交流语言。多

教学口语技能提高的途径:提高内在修养水平;强化语言外化能力;在实践中进行训练。多

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教态语言的特征:辅助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多

教态语言的功能:教育功能;传递信息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强化功能。多

教师的教态语言主要分为身姿变化、面部表情和外表修饰。多

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身姿要稳重端庄;表情要真实自然;衣着要朴实整洁。

学法指导技能

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要明确目的;要遵循学习规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与学情相结合;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简答

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主要包括信息能力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多

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它被誉为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判

学生的信息能力一般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多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在学习目标、过程、效果诸方面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的主动建构过程。单

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采取多种指导方式。多

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裕的时间。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单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判

一般情况下,分组时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判

在合作学习中切忌为合作而合作。合作是一种手段,是为学习而服务的。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学习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判

探究性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并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性教学理论。单

探究学习的特点: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和实践性。多,常考

探究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为学习探究提供支架;做好总结交流。了解

说课、听课和评课技能

说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习。判

说课就是教师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判

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做。要把教学构想、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判

说课的性质:说理性;科研性;工具性;交流性。多

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的过程。说课在于说理,在于说明为什么这样做。判

说课的意义:说课有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交流;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简答

按照说课发生的时间,可以把说课分为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多

按照说课的层次和内容任务,可以把说课分为一节课的说课、一个单元的说课和一本书的说课。多

按照说课的功能,可以把说课分为研讨性说课、示范性说课、评比性说课和检查性说课。多

研讨性说课是指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对说课本身进行探索性研讨的说课。单

示范性说课是指让优秀教师所作的作为教师学习和借鉴范例的说课。单

评比性说课是指以评价教师说课和教学水平为主要目的的说课,也叫评价性说课或竞赛性说课。单

检查性说课是指以检查考核教师业务水平和工作状况为主要目的的说课。单

说课的基本要求:语言简明,重点突出;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点;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听课不仅听,更主要的是去看和思。判

听课的基本要求:要认真记录;要善于思考;听课后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简答

评课是指听课者对所听的课进行评价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活动。评课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地一种方法和手段。单

评课的基本要求:评课标准要多元化;要坚持评课之道;评课要有提高性;评课要有激励性。简答

评课的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是要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判

教学反思技能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判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判

教学反思的特点:超越性、实践性、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多

教学反思的作用: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简答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判

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保障。这是一套超乎理论知识且被教师视为自珍而实用的知识哲学。判

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灵魂和支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判

教师的教育专业情感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自我。多

反思专业自我要从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和未来前景五个方面进行。多

教学反思的途径:阅读理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反馈中反思。简答

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日志;教学案例;行动研究;教师成长档案袋。多

一般说来,这些内容不是预先设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教学实践之后回顾、反思、总结出来的。判

教学案例是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判

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方法和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和类型。单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一种教师成长的历史记录。判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一种实质性的文档。判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一种学习工具。判

教师本人是档案袋的主人。判

学校要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提供帮助。判

学校要恰当利用档案袋评价教师。判

作为学校,切不可根据档案袋内容硬性地给教师划分出等级,制造不和谐因素。判

职业道德

道德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的灭亡而灭亡。(道德的人类性)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道德的起源,不应从人们的意识中去寻找,而只能从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去探求。

道德的内涵:

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

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

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阶段,道德也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道德的时代性)

道德深深地根植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土壤中。

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行为习惯具有稳定性、群众性和持久性。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人民服务为中心

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道德三大领域)

把上述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并成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过程。

道德行为是与他人或社会的利益相联系的行为。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的特征:

稳定性

具体性

适用性

教师职业道德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因素构成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分析:

鲜明的继承性(稳定性)

强烈的责任性(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独特的示范性(教师职业是一种道德服务,教师本身的人格、道德修养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

严格的标准性(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内容要求)(教师道德的社会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影响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

教育价值(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成员也具有教育价值)

文化价值

伦理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含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段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各行各业都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但职业道德鲜明地表达了本职业的服务宗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鲜明地表达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服务宗旨,是区别于不同类型的职业道德的标志。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道德行为是现实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行为主要表现为他是个人基于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某种自觉态度和自主选择的结果)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道德的理论和时间的概括总结(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标准)(各个社会阶级绝对没有相同或相似的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指导法则(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教师职业道德包括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等等)(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由一个道德基本原则,若干个道德规范和几个道德范畴构成)(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

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

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段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有机整体。

指导作用

统帅作用

裁决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

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

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

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的必要性:

依法执教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依法执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关系和范围的变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依法执教;另一方面,教育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

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

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教师注重个人礼仪,主要是指教师要注重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饰和佩饰等。

教师礼仪的特点:

率先性

示范性

整体性

影响的深远性

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

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

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教师在实施礼仪过程中必须坚持相互尊重原则、诚信真挚原则、顾全大局原则和不卑不亢原则。)

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学智慧

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

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

同行相尊,取长补短

主动交往,相互勉励

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教师热爱学生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热爱学生是我国教育方针对教师的根本要求

热爱学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

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

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

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要深入了解学生

要充分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要始终信任学生

要严格要求学生

严而有理

严而有度

严而有恒

严而有方

严而有情

要平等对待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明确教书的内容

把握与人的方向

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教书育人的途径

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

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

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

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产品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申论模拟试题,申论模拟试卷,申论模拟试题答案,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试题,答案,解析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适用于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申论模拟试题,申论模拟试卷,申论模拟题答案,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答案,解析,适用于,市(,)级及,以下,职位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适用于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申论模拟题,申论模拟试卷,申论试题答案,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试题,答案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申论模拟试卷,申论模拟试题,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2年国考(市地级)申论模拟卷试题及答案|申论模拟卷,申论模拟试题,2022年国考,市地,申论,模拟,试题,答案
2022年国考(市地级)申论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版笔记大默写|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版笔记,公共基础知识默写,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笔记,默写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版笔记大默写
【申论真题】2023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A卷)|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申论,真题,2023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试题,答案,解析,a卷
【申论真题】2023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A卷)
【申论真题】2023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A卷)|申论真题,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申论,真题,2023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试题,答案,解析,a卷
【申论真题】2023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A卷)

历史上的今天:04月20日

【时政试题】2023年4月19日试题及答案

【时政试题】2023年4月19日试题及答案1、【单选】国家统计局2023年4月18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3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A.4.4%B.4.5%C.4.6%D.4.7%▼参考答案:B【2、单选】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开展广西最高树科学考察,在崇左市宁明县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

【时政试题】2023年4月18日试题及答案

【时政试题】2023年4月18日试题及答案1、【单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读本》共分( )专题。A.15个B.16个C.17个D.18个▼参考答案:B2、【单选】北京时间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 )出舱活动。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

【1月时政】2023年1月时政文件+模拟题(附答案及解析)

【1月时政】2023年1月时政文件+模拟题(附答案及解析)(1)(多选题)近日,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联合公告,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对进口关税配额全面实施( )通关。A.联网核查B.自检C.数据化D.无纸化正确答案AD【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第二步,近日,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联合公告,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对进口关税配额全面实施联网核查、无纸化

【时政试题】2023年4月15日试题及答案

【时政试题】2023年4月15日试题及答案1、【单选】2023年4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到2023年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 )。A.1.7亿B.1.8亿C.1.9亿D.2亿▼参考答案:C2、【单选】2023年4月13日,第三届全国载人航天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大会召开,会上指出,目

2023年3月20日时政试题及答案

2023年3月20日时政试题及答案1、3月18日,世界最高海拔风电场——()正式宣布:自2021年底全面投产发电以来,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1亿千瓦时。A.新疆托里风电场B.西藏那曲风电场C.青海海西诺木洪风电场D.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参考答案:D2、3月19日,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海油()平台正式开启二氧化碳回注井钻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A.垦利10-2B.恩平15-1C.绥

【时政试题】2023年1月19-29日时政试题及答案

【时政试题】2023年1月19-29日时政试题及答案011月18日,人社部召开2022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实现______。A. 1206万人B. 1106万人C. 1056万人D. 1006万人答案D02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同意在______设立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A. 福建省厦门市B. 福建省福州市C. 福建省漳州市D. 广东省湛江市答案B03

热门专题

自考本科|自考本科有用吗,自考文凭,自考本科文凭,自考文凭有用吗,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自考文凭承认吗
自考本科
一年制中专|中专学历,中专是什么学历,中专是什么,中专有什么专业,中专升大专,一年制中专
一年制中专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建设,英文网站制作,英文网站设计,美国主机空间,外贸建站平台,多语言网站制作
外贸网站建设
金诺幼儿园(春城路金诺幼儿园)|昆明官渡区幼儿园,幼儿园报名,官渡区幼儿园,春城路幼儿园,幼儿园招生,学前班,昆明幼儿园,金诺幼儿园,环城南路幼儿园,石井路幼儿园
金诺幼儿园(春城路金诺幼儿园)
安徽中源管业|安徽中源管业,安徽中源管业mpp电力管,安徽中源管业cpvc电力管,安徽中源管业pe穿线管,安徽中源管业电力管,安徽中源管业排水管,安徽中源管业通信管,安徽中源管业管材
安徽中源管业
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介绍,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电话,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地址,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厂家,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电力管,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管材
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
弥勒综合高中|弥勒综合高中
弥勒综合高中
开放大学|开放大学报名,开放大学报考,开放大学,什么是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学历,开放大学学费,开放大学报名条件,开放大学报名时间,开放大学学历,开放大学专业
开放大学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