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三、填空题
【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第二章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1.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2.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自律性)。
3.(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4.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作(图式)。
5.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有心理学家称其为(心理断乳期)。
6.(青春期)也是一个人由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
7.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
【第三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三章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进行自学,以特定的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
2.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第三章 第三节 认知派学习理论】
1.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模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第三章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成为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折之后西方心理学“第三势力”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四章 第一节 学习动机】
1.个体努力克服困难,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这是(成就动机)。
2.(习得性无助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3.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第四章 第三节 学习迁移】
1.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定势)。
【第四章 第四节 知识的学习】
1.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2.(命题)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
3.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第四章 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第五章 第二节 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1.人们持有的不合理的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第六章 第一节 概述】
1.舒茨的人际关系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感情需要)。
- 本文分类:考证公考
- 本文标签:
- 本文链接:https://www.58how.com/kzpx/61415.html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