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医学通识50讲》,我是薄世宁。

这节课要讲的大医生,曾经为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做过巨大贡献。

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解放军202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这些医院或者机构的前身都和他有关。

他是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之一,是第一个距离诺奖最近的华人。

我们戴的棉口罩,还有今天饭桌上的旋转餐台,都是这个医生发明的。

 

梁启超曾经说:

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梁启超说的这个伍星联博士,就是伍连德。伍连德字星联。他的意思是说,当时能够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国医生,只有他一个。

不过这节课,我们不讲伍连德的学术贡献,也不说他和诺奖擦肩而过的遗憾,更不说他主持筹建的医院和组织。

 

我们说说10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东北大地上那场惨绝人寰的鼠疫,看看伍连德是怎么用科学的公共卫生手段,战胜了大规模烈性传染病。

肉身抗击东北鼠疫

1910年,末代皇帝溥仪只有4岁,晚清政权摇摇欲坠,内忧外患。

10月25日这天,有两个皮毛贩子从俄国来到满洲里,投宿在一家叫做魁生元的小旅馆里。

当天晚上这俩人就病了。发高烧、剧烈地咳嗽、大口大口地咳血。没两天人就死了,身上布满了淤血的斑。

又过了两天,和他俩同住的另外两个旅客也病了。旅店老板见到人的时候,人已经死去了,浑身青紫,地面上有大量的血痰。

几天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就发现了大量症状一模一样的病人。这是一场触之即死的烈性瘟疫。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引起政府关注。

 

不到两个月,这场瘟疫迅速沿着中东铁路,经过海拉尔、齐齐哈尔再到大庆,再到哈尔滨,再到长春,再到奉天(今天的沈阳),然后奔着北京如火燎原般地迅速蔓延开来。

这个时候,再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必须倾全国之力,遏制瘟疫。

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曾经在西方做过传染病研究的伍连德医生临危受命。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

到了哈尔滨的第三天,伍连德在地下室秘密解剖因为瘟疫死亡的尸体。显微镜下的发现让他大惊失色。

他清楚地看到了一种椭圆形的细菌,这种细菌就是鼠疫杆菌。

鼠疫也被称为黑死病,我在前面的课程里说过,14世纪欧洲爆发鼠疫,三年死亡2500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烈性的瘟疫之一。

但是伍连德想不透,鼠疫主要通过老鼠传染给人。12月份的东北大地已经天寒地冻了,老鼠根本就很少活动,怎么可能疫情传播这么快?会不会是一种新的鼠疫类型呢?

伍连德想到这里,冷汗瞬间就滴了下来。

如果是人和人之间传播,那么就太可怕了,难怪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在东北,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是门窗紧闭。只要是家里有人感染了这次瘟疫,那么全家都在劫难逃。

伍连德认为,这是一种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间经过呼吸道传播。他给这个病起了一个名字肺鼠疫。中国哈尔滨面临灭城之灾。

在人类历史上,很多瘟疫早期根本没药可治。

比如天花、霍乱;比如2003年中国非典病毒,近些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再比如1910年的哈尔滨鼠疫。

 

鼠疫的特效药是在33年之后的1943年才有的,叫做链霉素(streptomycin)。也就是说,伍连德当时控制鼠疫根本没有药。

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原则

伍连德用了什么方法呢?

这就是这节课要说的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肺鼠疫的传染源,就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传播途径就是呼吸道传播,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什么是肺鼠疫的易感人群呢?在当时没有疫苗,所以无论老人、儿童还是成年人,只要是接触到病人,那就都容易被感染。所以,当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易感人群。

当时,无论是百姓还是行政长官,对于传染病控制几乎一无所知。

老百姓只知道发生了瘟疫,所以就是逃离。家里有了病人,却隐瞒不报,或者到了晚上偷偷地把病危的病人扔在街上。所以,很多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双手蜷在胸前,保持着一个取暖的姿势。

当时的防疫之难可想而知。

伍连德让士兵挨家挨户搜查,一旦发现病人,立刻送到防疫医院,房屋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他克服重重阻力焚烧尸体。先是用炸药爆破、挖坑。然后按照每百个尸体10加仑的标准浇上煤油,对尸体进行焚烧、掩埋。这就是管理传染源。

怎么切断传播途径呢?

既然肺鼠疫是人和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所以必须减少人员流动并且采取隔离。

他从长春抽调1160名士兵进行交通管制,任何人都不可能穿越封锁线。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俄国控制的东清铁路相继停驶。伍连德在山海关设立检疫所,凡是经此南下的旅客都要停留5天,观察有没有得病。

 

在哈尔滨,伍连德设计了一种简易的双层纱布囊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以阻断呼吸道传播。关键是这种口罩成本极低,易推行。

同时,他又按照病情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几种。为不同病情的病人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防止了交叉感染。

管理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自然也就保护了易感人群。在这种科学、规范的防控措施下,在短短不到4个月的时间,死亡人数就下降到0。

1911年3月1日,当鼠疫死亡人数零报告的时候,防疫总部内一片沸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范。

这次鼠疫牺牲了6万人的生命,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这已经是个奇迹了。要知道欧洲三年鼠疫,牺牲了2500万人。

一个月后,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沈阳)召开,11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大会,伍连德任大会主席。这是中国历史上在本土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伍连德以发现肺鼠疫,战胜鼠疫,扬名天下。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伍连德在上海的家被炸毁,他回到马来西亚。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因为心脏病去世。

伍连德用肉身之躯,阻遏了中国鼠疫爆发,他是中国检疫防疫的先驱者之一。

 

 

 

接下来,我们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一下对于不明原因、烈性、极速扩散的传染病的群体防控特点。

防控不以明确传染源为前提

治疗普通疾病,首先要了解准确的病因、病原体、发病机制。机制研究得越透彻,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但是,突如其来的烈性传染病不同。在烈性传染病面前,如果能迅速找到病原体,无疑对于整个疫情的控制都是非常有利的。伍连德第一时间找到了鼠疫杆菌,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是,如果在瘟疫早期病原体不明,或者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传染病怎么办?

比如中国2003年的非典。在早期我们不知道这种病的病原体。到底是细菌还是病毒?如果是病毒,是什么类型的病毒?

在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怎么办?

不能等。

防控的第一个层面:对于大规模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防控,不能以了解病原体为必须前提。应该迅速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导致的危害。

搞清楚病原体可能对什么敏感,对什么不敏感。迅速判断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还是经过水系或者消化道传染。

了解传播途径之后,才可能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如果是飞沫、呼吸道传播,那么就应该像伍连德的案例一样,按照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管理。

如果是水系污染导致的消化道传染病,比如霍乱,那么防控重点就应该是处理饮用水、垃圾、粪便,管理食品与河道排放等等。

传播途径不同,群体防控的重点也不同。

一旦明确传播途径,就到了防控的第二个层面:迅速进行科学的防控措施,为治疗争取时间。群体利益为主,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兼顾。

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或者在伍连德的案例中,即便知道了是鼠疫,但是当时没有特效的药物怎么办?

不能等。

按照群体防控的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将不同病情的病人,也就是可疑感染者、感染者和严重病情的病人,进行隔离分类治疗。这既避免了疫情扩大,保护了其他人群,也能对感染者进行悉心治疗,同时体现出医学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关爱和救护。

伍连德医生当时采用的防控措施,在今天依然适用于各种烈性传染病的控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已经具备了丰富经验。

 

 

 

近年来,非洲埃博拉疫情爆发,中国政府派遣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医生远赴非洲协助瘟疫控制。我们科就有一位医生被派遣去了非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划重点

1. 伍连德医生在非常落后的条件下,用科学方法战胜鼠疫,为人类战胜大规模烈性传染病提供了宝贵经验。 2. 在突发、不明原因的大型传染病早期,即便在不能了解病原体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群体防控流程,就有助于控制疫情。 3. 控制大规模传染病的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伍连德是我最敬重的医生,他是马来西亚华侨,但是他直到离世都在说,我是个中国人。

 

他说过:

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地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

下节预告

女医生如何成为医学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节课,我们介绍一位中国女医生的代表林巧稚。

 

网友评论

非常敬佩伍连德医生。我有个疑问,为什么那次鼠疫的传染源是那两个俄国人及那个小旅馆呢?

作者回复

根据历史资料,这个类型鼠疫病原体最开始是在土拨鼠身上携带,中国人爱穿;貂皮,自古就有。为了降低成本作假,用土拨鼠皮充当,所以

 

~~~~~~~~~~~~~~~~~~~~~~~~~~~~~~~~~~~~

            

有个游戏叫做《瘟疫公司》,游戏是通过制造一种瘟疫来消灭全人类。虽然这个游戏有点反人类,但是能给人很多启发,比如游戏最难攻陷的地区是冰岛,因为地广人稀经济发达,这就意味着传播困难防控措施好。而瘟疫最容易传播的地区是东南亚和非洲,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瘟疫最大的敌人就是科学家,一旦被列为严重瘟疫很快就会研发出解药,那时候就满盘皆输了。

这个游戏有一个策略,那就是从高寒地区开始发展比如冰岛,不要进化致死症状,先进化传染症状。吧,还有就是不要进化耐高温,这样就不会在人口密集的东南亚和非洲快速传播,因为一旦快速密集传播就会被列为严重瘟疫开始研发解药。

当然这只是个游戏,但是也让我产生了一些疑问,现实中的瘟疫似乎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突变,但是真的完全没有这种可能性么?还有从游戏的角度看,如果游戏中如果有一只像联合国维和部队一样的防疫别动队,那么游戏的对抗性就会更强,难度也会加大。那么在现实中有各国专门组成的这样的组织么?

脑洞有点大,还希望薄老师不吝赐教。????

作者回复

每个政治体制完善的国家都是用体系防控,别动队形式不可行。别动队处理小型事件,烈性瘟疫通常需要倾全地区之力乃至全国之力。

              

 

~~~~~~~~~~~~~~~~~~~~~~~~~~~~~~~~~~~~

薄老师好:像这种鼠疫或者非典又是怎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作者回复

凡是可以迅速杀死人的瘟疫,说明人不是这种病原体最佳的宿主(病原体的目的不是为了杀死宿主,而是为了求营养),所以很快就会消失。但是不排除卷土重来。

              

 

~~~~~~~~~~~~~~~~~~~~~~~~~~~~~~~~~~~~

这是基因和病菌之间的大战

作者回复

可以这么理解。

 

 

~~~~~~~~~~~~~~~~~~~~~~~~~~~~~~~~~~~~

美国爆发的耳念珠菌超级真菌,会影响中国吗?

作者回复

不会。真菌在历史上就没有造成过瘟疫。

              

 

~~~~~~~~~~~~~~~~~~~~~~~~~~~~~~~~~~~~

公共卫生与医学有个共同的边界矛盾: 生命要求错误率最小化,病患规模要求决策效率最大化。两者难以权衡,毕竟生命前没有取舍一说。

 

信息带来信心,但过载必然导致决策时间延长。在没有资源和时间充分寻找混乱的根本之时,去繁化简,寻找决策关键因素,并赋予新秩序。

 

最后,非常感谢薄老师专门介绍伍医生身份。很多海外华侨毫不忘本,但多数国人却冷眼相待,视为异类...倒头来,自家人最让人心寒。

 

人们说的"出国以后,才真正懂得爱国",绝不是妄言啊。国家和故乡,是永恒的心灵标签。离乡的游子,无论走多远,如何看尽繁华....故乡的一草一木,甚至车水马龙的种种喧嚣,永远是心中最温柔的地方。

 

故有"此去西洋,不忘兴国之使,潜心修学,上下求索。且乘长风破万里浪。" 与诸君共勉。

 

~~~~~~~~~~~~~~~~~~~~~~~~~~~~~~~~~~~~

为什么梁启超先生盛赞伍连德医生?在我看来,一方面,他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和国民生命做出的伟大贡献;另一方面,他所拥有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武医生在抗击鼠疫中所采取的措施,让我想起一个词雷霆手段,非如此,不足以以最小代价获得那场堪称伟大的胜利。黑死病席卷欧洲之时,其代名词就是死神,人类的无能为力显露无疑。而这个恶魔出现在中国之时,以当时积弱积贫的国内现状来想象其肆虐的后果或许存在亡国灭种的可能,武医生在此种条件下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完全可以称之为奇迹。向伟大的伍连德医生致敬!

 

~~~~~~~~~~~~~~~~~~~~~~~~~~~~~~~~~~~~

口罩虽然看似普通,但细细想来其实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不仅是传染病,很多病都和呼吸有关,口罩的发明在相当大程度上切断了传染病传播途径,也让让很多人免于呼吸系统的疾病。

 

 

~~~~~~~~~~~~~~~~~~~~~~~~~~~~~~~~~~~~

秩序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关键要素,无论是遭遇传染性疾病、大型自然灾难、战争等各种恶性事件,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首要一条是要先维持秩序,维持社会成员的情绪和行为的稳定,简称维稳。

很多人对国家的维稳政策嗤之以鼻,甚至有诸多不理解,但是事实上,在中国这个人口超级大国,人员流动复杂迅速,稍有放纵,一旦处理失当,后果不可设想。

稳定带来安全,秩序带来稳定!

 

 

~~~~~~~~~~~~~~~~~~~~~~~~~~~~~~~~~~~~

能在条件不成熟、脑子里的想法可能很复杂的时候依然做出正确的决策,是第一流的智慧,伍医生的能力和思维令人敬佩,能在危急的时候保持冷静的人非常有魅力。在疾病面前人类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平时的狂妄自负,希望能有好运度过这次劫难,而实际上为之努力的是很多不知名的医生,向每个为了生命而流血流汗的医生致敬,这件事不要临时抱佛脚,平时就该心存敬畏。

 

~~~~~~~~~~~~~~~~~~~~~~~~~~~~~~~~~~~~

论对医学的认知能力,20世纪初的中国并不比14世纪的欧洲强太多,而且中国的人口密度更大。但是黑死病消减了1/3的欧洲人口,而中国仅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这次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伍连德医生规划实施的科学防治体系,可以说,一个明白人就拯救了一个民族的命运。我要向伍连德医生表示崇高的敬意,是他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给民众注入了生的希望。

 

其实伍连德医生施行的防控体系,不仅适用公共卫生疾病的防治,而且也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某些特点,对于我们确定顾客需求,设计、生产、检验、销售产品的全过程监控与改进活动,都有一定的启发。

 

~~~~~~~~~~~~~~~~~~~~~~~~~~~~~~~~~~~~

马来西亚的华人在在中国的各个重要时期都做出了自己的杰出贡献,比如各种捐款捐物、比如参加革命、比如有了伍连德。

 

感觉伍连德医生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中国医学领域的许多奠基工作。谁又会相信,作出这些贡献的人居然刚开始连中文都说不利索。

 

在抗击鼠疫的过程中,伍连德真的可以说是做到了注重科学与人文。作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以及首位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的华人,伍连德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在抗击鼠疫的时候,面对当地土葬的风俗习惯,伍连德提出的火葬要求一定会被当地人民所反对,不过伍连德最终还是说服了他们。他一定不是依靠权力或武力去镇压,而是真正获得了人们的理解,这是人文的一种体现。

 

~~~~~~~~~~~~~~~~~~~~~~~~~~~~~~~~~~~~

《我是个中国人》

 

医生靠的是脑子

 

面对缺失的信息来做决策,是医生的家常便饭。医生解决问题发现病因,靠的不光是经验,更是一整套缜密的思维方式。

 

最后一句话很有启发:面对无序时,用规则恢复有序,这是医生的杀手锏,也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解决没有头绪问题应有的方式。

 

我是个中国人

 

包刚升老师的《政治学》刚开课,昨天讲到为什么人类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国家这么一种社会形态。当伍医生说出我是中国人,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时,除了敬佩和感动,我意识到是国家给予我们了一切,没有理由不去爱他。

 

 

~~~~~~~~~~~~~~~~~~~~~~~~~~~~~~~~~~~~

听完老师讲伍连德的故事,我觉得这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应该有电影或电视剧。结果还真的搜到了2012年的时候哈尔滨市委宣传部拍的《浴火危城》。接下来找点时间慢慢把这个电视剧看一看。

 

今天这节课我有两点启示。

1、欧洲的黑死病之所以能死两三千万人,和当时欧洲国家林立有很大关系。中国之所以很快解决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执行系统。

2、伍连德的科学的办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逻辑,有利于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借鉴

 

 

~~~~~~~~~~~~~~~~~~~~~~~~~~~~~~~~~~~~

记得以前听老师分享过,鼠疫最终被灭掉,是因为鼠疫病菌有一个天然的缺陷稳定性太强了,现在的鼠疫病菌和它的老祖宗长得一模一样。

 

这就如同一个固定的靶子,人你不变到人类会变,人类的技术发展,很快就把这靶子打倒。

 

~~~~~~~~~~~~~~~~~~~~~~~~~~~~~~~~~~~~

伍连德,字星联,祖籍广东新宁(今台山县)。其父伍祺学系开设金店的侨商。伍连德于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亚北部的槟榔屿(今马来西亚的一个州,比爱因斯坦大4天)。他7岁考入当地英国人设立的槟榔屿公学,接受10年制教育,学习成绩优异。1896年,考取英国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医。他勤奋刻苦,在大考中获得基本学者的名衔,并多次获奖金和奖章。1899年6月,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圣玛丽医院奖学金,入该院听课和实习三年,成为该院的第一个中国实习生。1902年,取得剑桥大学医学士学位,得到了母校资助的研究奖金,每年150英镑。他先后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进修与研究。他曾得到英国生理学家兼医史学家福斯特、脑神经生理学家谢林顿、生理学家阿勒布特和戴尔、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俄国动物学家兼细菌学家麦奇尼诃夫等著名学者的指导。1903年,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出色地通过了剑桥大学博士考试后,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此后,他接受了意曼纽学院所颁给的研究生奖学金,到新成立的吉隆坡医学研究院从事了一年的疟疾和脚气病的研究工作。1904年底,他回到槟榔屿,在珠烈街开设私人诊所,并积极参加华侨社会服务,致力于社会改革,如反对吸毒和赌博。他主张男子剪发辫,提倡女子教育,鼓励少年男女开展体育运动及创办文学会等。

伍连德1922年

1907年,他接受了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聘,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不久被派赴伦敦、柏林考察军事医学。伍连德由于早年缺少学习中文的机会,回国后深感不便,到天津上任伊始即聘请教师学习中文,很快就学会了用普通话讲课。他在与梁启超、辜鸿铭、严复、胡适等人的交往中,对中国古籍也逐步有了了解,加深了对祖国历史的认识,并搜集了不少古文物。

 

 

~~~~~~~~~~~~~~~~~~~~~~~~~~~~~~~~~~~~

从伍连德医生抗击肺鼠疫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医学和科学方法对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的重要贡献。以前的课程中我曾留言,梁启超受到的是当时中国普通大众享受不到的医疗,而这里伍连德医生的工作让更广泛的中国人接近了现代医学。

 

摘抄网上的文字: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没有比他留给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了《英国医学周刊》的悼词称:伍连德的逝世使医学界失去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回报,我们永远感激他。

 

~~~~~~~~~~~~~~~~~~~~~~~~~~~~~~~~~~~~

找不到无序的原因,就用规则恢复有序。这条金律不只可用于传染病,对于心理恐慌引起的军队哗变或者金融危机也是一样适用的,比如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部分赦免债务就是切断源头,避免股市崩盘的平仓止损制度就是防止危机传递,加强入场管理就是保护易感人群,无论是管理情绪还是疾病,明确的规则都是可以减少进一步损失和影响的。

 

~~~~~~~~~~~~~~~~~~~~~~~~~~~~~~~~~~~~

伍连德医生是能够成功的控制住鼠疫,依靠的是他对科学和医学的理解,以及非凡的勇气和爱心。

鼠疫这种烈性传染病致死率很高,在不知道病原的情况下前往疫区,自身要冒着很大的安全风险。伍连德医生无所畏惧的到疫区解剖尸体,研究治病原理,充分体现了身为医生的奉献精神。

同时他有科学的手段来研究疾病,发现了致命的鼠疫杆菌,并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疫情控制,成功的挽救了无数民众的生命,在那个科学在中国还不普及的年代做到这一点,真实难能可贵。

 

 

~~~~~~~~~~~~~~~~~~~~~~~~~~~~~~~~~~~~

医疗过程,是用确定性解决不确定性。

 

1.外源性疾病产生有这样几个环节:

 

从个人层面看,广义病原体通过特定路径入侵易感机体,进而与机体进行双向博弈最终致病的过程。

 

从社会层面看,疾病会从一个易感个体(携带者)转向另一个易感个体,通过社会复杂桥梁放大,进而造成疾病指数级地扩增。

 

临床医务工作者日常工作,通常是精准研究到个体,而公卫医务工作者更多地从流行病学、统计学等的角度探求病原体与社会整体关系,搞清楚防止突发病的一套标准化流程,即老师说的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等,在未提高对疾病认知信息量前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2.临床医学与公卫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矛盾对立,都遵循当下收益最大化原则

 

二者都要走过最终的*对疾病认知*和*开发有效治疗方式*的过程,一般的临床工作是在对疾病认知已经达到询证层面上高水平的应用,自然追求的是对患者个人效益最大化,而公卫情况分两种,一种是突发病,这种情形下虽然不能减少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但依靠标准化流程阻断传播让大多数人或者走下去解开谜底依然是当下最大化选择;

而一旦对疾病认知升级,比如知道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宣传做爱要condom,这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是最优化选择。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12月04日

超市门店经营管理\营运表格\楼面表单\每日生产卡.xls

超市门店经营管理\营运表格\楼面表单\每日生产卡.xls每日生产卡组别:  日期:商品名称单位售价开店所需8:00前10:00前12:00前14:00前18:00前20:00前今天合计预估生产量生产量预估生产量生产量预估生产量生产量预估生产量生产量预估生产量生产量预估生产量生产量预估生产量生产量损耗备注:16开,白色

如何运营好一家公司?四个方面很关键

如何运营好一家公司?四个方面很关键如果不想做赔本的买卖,那就得好好的经营公司。要想运营好一家公司,说难也难,说简单倒是也有相应的方法可循,熟练的掌握好下面四个方面比较关键。明确完善的制度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如果没有严明的制度和纪律,那效率肯定会上不去的。所以,成功的公司从来都不是用人来管人,而是制度。公司首先要做好公平、合理、明确而又不失温暖的制度,这样才能鼓舞员工的士气,增加凝聚力。赵金全网营销专

怎么招人,留人,育人

怎么招人,留人,育人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讲,什么样的人是合适的?我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合适的时候会看这四点:第一点:看能量。互联网创业是一个较为艰苦的事情,这对于一个人的能量要求非常高。当然这个「能量」前要加一个「正」字。我见到很多人上班时没能量,下班时能量十足。其实,能量与年龄没关系,有些20多岁的人完全是负能量,而有的人已经50岁,却仍然充满正能量。第二点:看价值观。其实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

热门专题

推荐标签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