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了一个90后小伙子的微信,群响CEO刘思毅。

看他的朋友圈,是一个热爱学习,乐于分享的人,他还带领团队写周报,他则每周写CEO全体信。

我在2012年创业之初也是这样做的,坚持了大概三年,后来放权管理后,就丢失了这项文化。

简单来说,我觉得写周报是团队建设的有效沟通方式,平时大家没时间说、不方便当面说、员工没机会说的,都可以写在周报里。

刘思毅分享的很多内容,我深有同感。

前几天他在直播间聊“小公司老板怎么分钱”,哈,这个问题有水平,这也是小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今天他发朋友圈说了一段话:

100人以内的CEO我感觉很容易滋生创始人的心态,觉得自己委屈、累够了,刚看到一点点不会死的曙光,就觉得这个公司不会黄。

就会跟合伙人、公司骨干说,剩下的交给你们了啊,我去打新的江山了,团队业务方向都交给你们了,这个战场没有问题了哈。

要么他放松警惕一段时间休息了一下,要么他真的自不量力去打新业务了,要么当真所谓的CEO去思考战略了。

这三个结果,都多数都导致公司基本盘又下降,然后又回来救火。

原先我认为公司可以摆脱死亡阴影,现在我认为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但行好事,把人生作为一种过程的话,创业也是过程。

还是那句话,持续在路上向前走,这条路没有终点,也蛮有意思。

以上是刘思毅的话,我颇有同感。

我2012年创办建筑公司,经历了4年高速成长,公司升格为贰级企业,2017年以中标数62个位居全省建企中标百强榜第37位。

之后,我就开始全面授权,只保留大股东身份,不担任具体职务,也不参与具体事务管理,只负责一些重要决策的决定。

当甩手掌柜,刚开始确实轻松,老板时间自由,员工也少了很多监管,看似都在自我管理和照常工作。

但时间拉长3年、5年后,问题就像冰山逐渐浮出水面,而且错失的机会窗口再也回不来。

后来几年,受行业政策以及CEO放手过早等因素影响,团队向心力、凝聚力下降,老员工逐渐流失,业务管理没有成体系、没有建系统,新项目、新业务也是稀稀拉拉,不见蓬勃之势。

想想还是那句话,谁的事谁操心,一把手要亲自带队,身先士卒,日拱一卒,带团队,打胜仗,没有第二条路。

什么时候放手呢?

成体系、成系统以后,有了良将如潮,有了按部就班的系统,才能考虑培养新的CEO管理层,否则永远不可能积沙成塔。

或者采用量化方式,比如,年利润连续3年达到3000万,或者像刘思毅说的,公司100人以内,一把手都不要轻易放松管理。

最后想起一句话,分享给大家:

小公司资源集权,利于高效执行;

中公司分散集权,利于迅速做大;

大公司文化集权,利于思想统一。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