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的动力是连接,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通过两个模块的学习,我们终于可以带上连接+交易的洞察力眼镜,透视商业进化的方向。

通过连接和交易这两条线索,我在商业进化发展的历程中,标出了四个里程碑:线段型商业、之后是中心型商业、以及我们将要抵达的去中心型商业,还有最后我们的终点:全连接型商业,这四大类商业类型。

这一模块的6讲,我们先学习前两个,我将带着你顺着商业进化的方向,首先往过去看,先看看商业从线段型商业、中心型商业,如何一路走来。

这一讲,我们从线段型商业开始。

线段型商业虽然是过去,但研究它却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因为今天依然有很多行业,活在这个化石一样的时代。比如层层加价的批发业。今天,当你看到有符合线段型商业特征的行业时,应该兴奋不已,因为,改变它们就是你的机会。

从线段型商业开始,每一次商业进化,我都会分三讲,给你讲明白:

  • 1)这个商业文明的典型特征;
  • 2)它如何战胜信息不对称这条恶龙;
  • 3)它如何战胜信用不传递这条恶龙。

现在开始。

什么是线段型商业?

线段型商业,是一种由一个个首尾相连的连接,一次次承上启下的交易构成的交易结构。

线段型商业,是商业世界第一次真正的进化,因为这个时代第一次出现了一群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的人群:商人。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个首尾相连的连接,一次次承上启下的交易,可能就是丝绸之路了。

我们借用丝绸之路,来理解这种商业文明的特征。

丝绸之路,最早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张骞开辟的从长安开始,经过甘肃、新疆、中亚、西亚,最后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其实是无数商人在一条(或者无数条)真实的路上,用分段接力的方式,完成两个遥远的节点之间的交易。

一个欧洲的有钱人想要买一匹中国的绸缎做衣服,这个交易如何完成?

在商业原始社会、小农经济时代,这个交易不可能完成。因为他们之间没有连接,交易成本无穷大。

但现在有了商人。他们纯粹为了利益,成为了接力式的中间节点,把生产节点,和消费节点,一段段连接起来。

中国的江南一带,有个养蚕人张伯伯,日日劳作。他知道自己的蚕丝会被织成布匹、做成衣服。但他不知道谁会穿上这件衣服。

张伯伯,是一个生产节点。他只管一件事,把蚕丝卖给织女小婉。因为常年合作,从小就彼此信任,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讨价还价,也没有什么验货后付尾款。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非常低。

这就是整个交易的最开始的第一个线段。

小婉买下蚕丝,但她并不消费蚕丝。她知道,把蚕丝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匹绸缎,价格要高不少。她是一个增值的生产节点。

小婉用灵巧的双手,编织出五颜六色的绫罗绸缎,等着采购人阿满上门。

采购人阿满,定期到村子里收绸缎。他知道小婉的手艺是最好的,所以第一个就来见小婉,直接买走了她所有的绸缎。阿满多年的采购经验,降低了比较成本。

小婉和阿满,构成了第二个交易线段。

阿满收完丝绸后,来到了孙老板这里。

孙老板是当地有名的跨境贸易商,他从所有采购人那里收购丝绸,卖到欧洲。孙老板对阿满的丝绸挑三拣四,但其实阿满知道,讨价还价是孙老板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方法。阿满知道孙老板有个大客户正着急组货,所以咬死不松口。最后阿满得逞了。

张伯伯不认识孙老板,孙老板也不认识张伯伯。但是通过小婉和阿满的接力,他们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交易。一个个交易线段,开始首尾相连。

孙老板组完货之后,找到老李头的商队。老李头经常穿越丝绸之路,很有经验。孙老板不但付运费给老李头,还和他谈了一个分成模式。现在他们俩是合伙人。孙老板放心地把货交给了老李头。

合伙人模式,是他们克服信用不传递,建立进退同盟关系的手段。一个新的线段被接上交易的链条,延伸向欧洲。

老李头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地中海地区,找到了当地最大的丝绸买家大卫。大卫只做一件事,就是收买所有来自中国的丝绸,控制定价权。

那条源自中国的长长的交易链条,因为老李头,和欧洲本地的交易节点终于相连。

约翰是一个等着买货的批发商。他知道,从大卫这里,欧洲的最源头买到丝绸,再运到自己的国家,卖给那些小店,利润非常可观。

一条早已成熟的本地分销线段,开始接力。分销,是一组组早已成熟的交易线段,等着连上拥有货源的交易节点。

约翰冒着生命危险,绕开各地的大小战争,把丝绸运回繁华的城市。这里有一位当地最有名的裁缝安娜,专门给欧洲的有钱人做绸缎锦服。一条通向商业网络毛细血管的线段,被安娜接过了最后一棒。

安娜有个大客户,是国王。国王第二天要办一个非常重要的宴会,急需一件名贵的丝绸衣服,多少钱都行,只要今晚能赶出来。安娜加班加点,做好了华服。第二天,国王如愿以偿地穿上了中国丝绸。

终于,一条起始于中国张伯伯的交易链条,结束于这位欧洲国王。

张伯伯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的蚕丝最终会穿在一个欧洲国王身上。而这位欧洲国王也永远不会知道张伯伯。但是通过小婉、阿满、孙老板、老李头、大卫、约翰、安娜,这一个个首尾相连的连接,一次次承上启下的交易,两个永不谋面的人完成了交易。

丝绸之路,是网络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的路。

建造这条路的,不是马帮,不是驼队,不是边疆军人,而是每一个交易节点获利的渴望。丝绸之路不从这里通往欧洲,就一定会从那里通往欧洲。

而在每一个交易线段上,交易双方都想尽办法,降低自己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低的地方,就成了路。

这就像长江,不是从这里流向大海,就一定会从那里流向大海。遭遇阻挡小的地方,最先成为江。

中国有句话,叫商人重利轻别离。轻别离,是因为线段型商业通向遥远的方向。交易对手越遥远,商人的价值越大。

但是,为了通向远方,商人出发一次,就要在路上花上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不轻别离不行,否则就赚不到钱。


小结

刘润

线段型商业,是一种由一个个首尾相连的连接,一次次承上启下的交易构成的交易结构。

网络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线段型商业。交易成本低的地方,最先被连接。

线段型商业,是商业世界第一次真正的进化,因为这个时代第一次出现了一群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的人群:商人。

这一讲,就讲到这里。

那么,在线段型商业中,商人们依靠什么,来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阻力,降低交易成本,并因此获利呢?

依靠:信息博弈。

下一讲,我们来聊。

今天我给你留一道思考题: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依然有不少行业,处于线段型商业文明时代。比如批发业,层层加价,每个人都没赚到多少钱,但是到了消费者手上,就已经贵得离谱。你觉得这背后,有什么商业机遇?

 

思维导图

网友互动

润总今天讲的丝绸之路的故事里,每一个参与交易的人,都有着一些专有知识。

张伯伯懂得养蚕,小婉懂得织布,阿满知道谁的丝绸好,孙老板知道怎么组货,李老头知道怎么把丝绸运到欧洲,大卫知道如何垄断住中国来的丝绸,约翰知道哪里需要丝绸,安娜知道过往需要什么衣服。

这些知识,就是经济学里说的隐性知识,他们分散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是市场让所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运用这些知识,促成了交易的发生。

如果国王能够用上淘宝,他就可以直接找到小婉,购买丝绸。丝绸从中国到达欧洲,依然还需要阿满,孙老板,李老头,大卫和约翰接力,但是他们都不在是商人,而是变成了快递小哥。

作者

回复

你猜今天的英国女王(或者她的随从),会不会用淘宝?

              

~~~~~~~····

~~~~~~~~~····

1、  线段形商业状态能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打通这种信息不对称就是巨大的商业机会。互联网,通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为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时间提供了直接连接的可能性,这种科技变革是时代最大的商业机会。

2、  创造价值,是生产者的逆袭。线段形连接模式是交易成本最低的地方形成了水流,电流,这就让掌握需求一端的人拥有了话语权,他们会对标准品实行压价,一层一层压价导致品质降低,利润降低。但如果生产者能够保持品质,保持独特性,构建标准体系,就会让这种力量的方向发生改变。

3、  还有一种特殊的商业模式符合了凡勃仑效应,也就是购买者认为花的钱越多,产品越贵,东西越稀缺,获取越难,买到的人会觉得越有面子,这种模式可以为供应链参与者提供更加可观的利润空间。人为制造独特性稀缺性和信息不对称,也许是反方向的一个商业机会。没办法,人的需求层次是多元的。

4、  就像我们谈论医学和社会伦理一样,商业有时候也面临这个问题,效率和公平。尽管线段形状态让供需链条过长,每个环节利润空间有限,但是至少大家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事情可以做,社会就业率是稳定的。这也是坊间研究日本限制大型超市保留便利店的原因。在某些地方,这种线段模式也有存在的意义,也会带来商机。

作者

回复

日本比较少大型超市,是限制的结果,还是竞争的结果?

             

              

~~~~~~~····

~~~~~~~~~····

润总好,

线段型商业,是M2S2B2b2C。

每一个断开的连接,都是一次机遇。 B2C诞生了淘宝,S2b有阿里巴巴,S2C有京东,M2C有团购,c2m有社群经济。

如果是说要从线段型商业发现机遇。我能想到的就是这条商业线路上的二级市场了。比如古丝绸之路的卖骆驼,也就是现在的物流。还有就是在点与点之间卖消息的中介。

作者

回复

D(设计)-M(制造)-S(供应链)-B(大商户)-b(小商户)-C(消费者)。

              

              

~~~~~~~····

~~~~~~~~~····

说到精简供应链、提升线段型商业结构效率,我联想到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必要商城。<br /><br />必要的发心是打掉所有中间分销结构,降低品牌的溢价,将供应链端产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使得消费者能够以尽可能接近出厂的价格,买到和品牌商同等质量的产品。<br /><br />这是一个极其符合供应链端和消费者利益的创想,并且十分符合市场逻辑只要能证明生产厂商所产出的商品真的有足够的品质,就一定有相当一部分不在意品牌溢价的消费者被性价比吸引。<br /><br />但这个模式的开端一定很难,因为要从无到有地建立自身平台和供应商对于消费者的信任、战胜信用不传递,同时要在还没有聚集用户的情况下与供应商达成合作、战胜信息不对称。<br />

必要的创始人在开始的时候,是一家家工厂去跑、用市场前景去说服负责人,再通过概念营销来打动第一批消费者的。过程十分艰难。<br /><br />但必要还是跑出来了。且直到今天还活得很好。我作为必要的其中一名用户,对于必要上出售商品的品质表示十分满意。

作者

回复

毕胜发明了一个词:短路经济。

             

              

~~~~~~~····

~~~~~~~~~····

我妈养蚕养了几十年了,我觉得她挺有商业头脑的。蚕宝宝做了茧子之后,我们通常都会把茧子拉去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在捣腾最后到蚕丝被的生产方,最终生产成蚕丝被,卖给消费者。

这几年茧子的价格都挺便宜的,我妈觉得卖茧子不划算。于是自己剥茧子自己卖蚕丝被,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做成的蚕丝被卖给她的亲戚。亲戚都知道我妈的蚕丝被是货真价实的,而且价格也比市场便宜,供不应求。

作者

回复

直接短路了下游。

              

              

~~~~~~~····

~~~~~~~~~····

课后思考:

机会就在于润总在5商中讲过的短路经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吉祥熊猫汽车在传统销售渠道中售价大约是4.5至5.5万元,而C2M电商必要商城上的售价仅为39999元。为什么能做到如此低价?答案就是C2M,即consumer to manufactory,消费者直接面向制造商。C2M与C2B 不同的是需求与供给路径的进一步缩短,缩到极点。C2B是消费者直接面对商家,这中间还是有一道关卡的,而C2M是C2B的进一步延伸,弱化了电商平台的主导作用,强化其桥梁作用,给了消费者与厂商更大的自主权。以必要商城销售的吉祥熊猫汽车为例,虽然价格比传统渠道销售的汽车便宜5000到15000元,但生产商支付给库存、分销、推广、宣传等畅通流畅环节的成本,正好与之相抵。在利润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把省下来的这部分钱还给消费者,价值部位就凸显出来了。

作者

回复

优化线段的方法,不仅是让每一段更高效,还可以干脆去掉一些线段。

             

              

~~~~~~~····

~~~~~~~~~····

复习一下润总5商实战篇的课程内容:

过去从产品到消费者,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从D(设计)-M(制造商)-S(供应链)-B(大卖场、超市)-b(夫妻老婆店)-C(消费者)。利用短路经济的思路,是把部分中间的环节短路掉,从而减少中间的加价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业效率。

比如,名创优品从制造商M,直接到连锁门店B,短路掉了供应链S,可以称之为M2B;

比如,天猫小店用零售通这种供应链S,直接给夫妻老婆店b供货,短路掉了批发商B,可以称之为S2b;

比如,拼多多的C2B模式,收集海量C端需求,形成消费集团,向大B团购商品;

比如,C2M的反向定制,先有用户,再有产品,消费集团直接对接厂商,短路掉了中间所有环节。

作者

回复

谢谢分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我的《新零售》找来翻一翻。

              

              

~~~~~~~····

~~~~~~~~~····

有很多商业模式是线段型商业,但是我没觉得贵的离谱,我觉得这些中间商虽然赚了差价,但是他们承担了风险,抵抗了周期,帮生产商转嫁了风险。比如可口可乐瓶装商,格力空调渠道商,服装行业的档口老板,零售行业的品牌区域代理,这些商业模式都存在其合理性。但是有一个问题我没有想明白,茅台不愁销售,而且白酒行业特殊的没有保质期特点,为什么还需要渠道商,可以网上销售或者直营店?我想了下,估计除了飞天茅台其他的系列酒还是不那么好卖。其他理由请战友们补充

作者

回复

中间商真的没有价值吗?

              

              

~~~~~~~····

~~~~~~~~~····

今天润总所用的丝绸之路案例其实是一个价值链的传递过程,每经过一个环节都有其价值,所以层层加价。

让我们带着洞察力的眼睛看看,如何破解这层层加价难题,让消费者获益。

1、爪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短路中间商,平台在误导消费者,平台也需收取相应的手续费。

2、沃尔玛、好事多,直接厂家进货,再通过其物流到每个商场,最后消费者,直接短路的中间商。

3、网红带货,直接对接厂家到消费者。

思考

如何破解层层加价,让最终消费者获益实现多方共赢,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举一个近期合作熔喷的项目来做分析:

本着合作共赢,资源互补,坦诚相待,一起共同把事做成的原则,定以下熔喷布合作经营方案:

1、把实际成本公开,不加任何价格为我们的低价,例如20万一吨,售后同样按实际销售价格结算,例如30万/吨。

2、本着谁风险付出多,谁收益多的原则,取中间价25万,25一20=5万元/吨,这部分由主要采购方提成20%,风险同样采购方多承担20%。其余按共同出资比例分担风险及分享利益。

3、销售方也一样,30-25=5万/吨x20%做为业务提成,同样销售方要的承担20%的资金回笼风险。其余的按投入资金比例分成。

咱们一定是共同赚市场的钱,谁贡献大谁收益大的原则来分配,如咱们之间层层加价,这咱的竞争力都会缩小,同时风险也会更大。

作者

回复

要注意。大量大型制造企业已经进入口罩市场。

            

              

~~~~~~~····

~~~~~~~~~····

以前不知道这是线段型商业。我最初想去花市开店卖盆栽,于是做个小市调,总结一些发现的规律。

1,花市的经营者大多在50岁左右,年轻人极少。

2,同一种花卉同一种包装重复出现在50岁左右的店主家

3,年轻店主的产品比较有特色,比如有一家专卖洋朱顶红,有一家专卖多肉

4,花市地处菜市场,但流量一般

通过收集资料和推测,得出以下结论,

1,市里边上有一个花卉大棚村,许多50岁左右的店主去大棚进货,然后店里销售。

2,少部分店主从网上进货,一般是沈阳和山东。

3,花市盆栽定倍率约为3倍,除去店租损耗和开销,利润一般,推测年龄大的店主没有生计,是不得已而开店,跟购物中心情况一样。

4,生意比较好的几家,都是大棚自营。

结论

1,自产自销,才能利益最大化。

2,自产直营,主营网店,副营实体,主要是打品牌,连接本地市场。

作者

回复

一段一段接力~

             

              

~~~~~~~····

~~~~~~~~~····

定倍率,就是一个商品卖给消费者的零售价,除以该商品的出厂价。100元出厂的鞋子,卖500元,定倍率就是5。鞋服行业定倍率一般在5--10倍。

每一个传递环节在传递价值的路径上都要层层加价。如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低价格,更高品质的商品。

名创优品,Costco的模式都是发现了这一机遇,尽可能砍掉所有中间商形成短路经济。

还有一种是C2M,客户到工厂的交易模式,比如必要商城,也是向降低定倍率发起的冲击。

作者

回复

定倍率,是衡量线段型商业效率的重要指标。

             

              

~~~~~~~····

~~~~~~~~~····

#刘润·商业通识#

商人重利轻别离,让我想起了晋商,走西口就是一种写照。刘润老师,山西的商号,镖局,钱庄和票号,还有晋商会馆,这些要素组成的商业模式是什么?_?

商号是囤积货物并对外贸易,镖局保障运输安全,钱庄和票号,类似银行,进行汇兑,保障资金安全流通。

作者

回复

镖局,是生产性服务业,为走西口提供服务。

              

              

~~~~~~~····

~~~~~~~~~····

批发,层层加价,这个层层就是蹭蹭涨价,确是在无故增加交易成本,有效减少层层的办法都是可取的,直营,直播,社群共享☞

作者

回复

可以怎么优化?

             

              

~~~~~~~····

~~~~~~~~~····

我们这个行业属于汽车后市场,过去属于传统的层层代理,层层加价,交易环节多的行业。目前各种新的商业模式或者连接方式在冲击着我们这个行业。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比如在渠道层面有连锁加盟形式,在终端服务层面也有大量的连锁加盟形式在改变着传统的老婆夫妻店,路边店模式。在车主层面,线上电商模式,社群模式,自媒体模式,直播粉丝模式,太多了。无论你是否接受这些改变,该来的还是来了。不会因为你看不见或者看不上看不懂而不会来。在我们这个行业,在商业的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中的7个成本中的任意一个。或者说是其中的几个。可以有巨大的结构性机会留给我们。想想就有点小激动。想起润总一句话,任何一个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做一遍,用降低交易成本中任何一个成本的方式做一遍。回到我们,我们是工厂,主要是在制造环节,在创造价值的环节,我们能不能创新,做出别人不一样的产品来?能不能做出品牌来?在传递价值环节,我们目前只参加了从工厂到代理环节,后面都没有参与,我作为国内营销中心总监,有没有想法全程交易环节都参与,从每个环节去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效率从而降低定倍率(倍率之刀是否用起来?),我们是否可以通过高效连接工具如直播直达车主?都需要我们脑洞大开,然后大胆干啊。

作者

回复

所有的产品,都值得被重新做一遍。

             

              

~~~~~~~····

~~~~~~~~~····

降低交易成本就是减少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节点。

过去,从制造商到消费者,中间还可能至少经过7个以上的交易节点,最终我们才能买到商品。

不仅贵,效率还慢。

就像路过的高速站,每一站都收一段高速费。人工放杆先把你拦下,付费,再抬杆走人。

现在,ETC的实行,大大降低了人工的成本,而且效率也高很多。

作者

回复

减少商业收费站,一路通达。

              

              

~~~~~~~····

~~~~~~~~~····

有个典型产品近视眼镜,流通环节层层加价,到消费者手上价格不菲,但是可能真正每个环节并没有挣到多少钱!

抛开收藏价值的金边、玳瑁类的不谈,结合自身佩戴眼镜的经验,今天具体分析三类眼镜,尽管看见的利润很高,其实个个环节赚取的利润都不太高.

第一类相对高端具备整体无螺丝一体成型的全世界有两个品牌德国的iceberlin,丹麦的lindberg,平均镜框售价在3500-5000左右,超出正常接受价格,但是不带眼镜的人是不知道,这类品牌解决戴眼镜人的三大痛点:

1.体验感很棒,佩戴一整天鼻梁脸颊不会难受

2.不易损坏,摔、压、挤这些暴力损伤对此类品牌无效

3.质保,非人为因素造成损坏,免费更换

这类镜架一旦佩戴可能10年不更换,3500-5000的价格,但是折算到10年来看一年花费350-500,佩戴眼镜的人都知道,普通镜架一年一付的损耗何止350-500元,就这样买你一户,等于10年可能无法再次赚取你的利润!

厂家10年是赚取一次利润、这十年还要给你提供免费的鼻托、镜腿配件更换!经销商这十年还要免费为你清洗护理眼镜!这还不算货币升值,10年前购置的价格和10年后价格的差异!

其实算下来是这个流通环节层层加价,到消费者手中价格高,但最终赚钱并不多!

这两个品牌眼镜目测罗胖佩戴其中一款,已经三年没有换了!

第二类目前很多超市都有的品牌jings这类在大悦城、万象城开店的快品牌,199-699一付

厂家、卖场、经销商、层层加价最终价格不高,但是佩戴体验不好、易损坏、大概8个月更换一次其实折算下来价格更高.

第三类目前很多互联网品牌也看见这个痛点,直接线上销售,眼镜类产品需要门店亲自佩戴体验,互联网解决流通问题,无法解决体验测试.

另外今天我分享案例其实是生产厂家将眼镜定位问题?

属于耐用品还是快消品,耐用品通过定价高来实现利润,快消品通过更换频率来实现利润!

但无论那种定位,都存在价格高,一类是单次购买价格高,一类是单位时间价格低,但在一段时间去看,其实价格也是高的!

但无论是品牌直营、网上销售、跨界营销,都没有一个更好的方式!

其实眼镜行业问题我思考过很久,希望润总或者得到同学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行业怎么办?

作者

回复

有没有第三条方案?便宜的耐用品,但是不降低利润?甚至增加利润?

             

              

~~~~~~~····

~~~~~~~~~····

oppo手机层层分销的模式就是典型的线段型商业,所以oppo的手机成本下不去。而小米是利用互联网的连接直接连接了制造与消费者,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所以小米的手机价格可以做到很低。我想很多行业都会诞生出小米的商业模式。

但如今为什么oppo没有被小米干掉呢,那是因为现在互联网的连接有极限,有很大一部分无法触达的人群,而oppo的层层分销恰恰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神州大地,可以触达更多的人群。

oppo和小米的模式在很多行业会并存一段时间,但是随着万物互联,后者会慢慢取代前者。

作者

回复

中国不是一个统一市场。中国今天的市场复杂度,相当于整个全世界的上下5000年。所以,要区别对待。

              

              

~~~~~~~····

~~~~~~~~~····

我所处的行业就是典型的线段型商业模式,饰品配件批发商。只是由于配件的不同,进货渠道也各不相同。有直接从工厂拿的,有从批发商那批发来的,也有通过自己的一点增值加工而成的。这个行业早些年很好做,因为信息不对称,客户只能通过我们批发饰品配件。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更发达的物流体系,客户已经绕过我们直接从源头进货了。我们这所谓的中间商被架空被短路。所以我在想是否可以往下游发展,如果可以和零售端或者成品批发商直接建立联系,那我们也就把目前自己的客户给短路了。

作者

回复

如果5段,必须变为3段,你希望短路哪两段?

           

              

~~~~~~~····

~~~~~~~~~····

记不得是哪一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时任总理在招待会上讲,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在商言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机遇,即在打通最后一公里或者缩短之前几公里的线段距离,不就赚到钱了吗?前几天,与一位销售熟食的老板聊天,她提出让蔬菜从田间地头直接进到厨房,这就是商业机遇。我所在的城市已经有人做这种生意了。我觉得,这本质上就是缩短商业线段,将几个环节的空间叠加起来,然后减少交易成本,商家从中获利。还想到,附加在商业线段上的商机,如我认知的一个德国朋友,他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型的展会上进行策展。他就抓住了这些企业在缩短商业线段过程中的机遇,来获取他们团队的红利。虽然这不是新鲜事了,但用润总本讲中的线段型商业理解他们这种商务模式,也很有现实意义。FOLLOW他们团队的做法,我们作为一家工程公司,也可以在高校科研机构与市场之间的连接线段中来发掘我们的商业机遇。商机无处不在,要用慧眼抢抓。

作者

回复

很好。祝你成功。

            

              

~~~~~~~····

~~~~~~~~~····

1983年年初,一个年轻小伙从广州出差到深圳。

他得知美国大陆谷物公司与深圳养鸡公司合资的饲料生产企业正大康地,需要大量的玉米,而这些玉米来自美国、泰国和中国东北。(信息不对称)

在当时因为运输和国家政策问题,来自东北的玉米却不是直接从东北运来的,而是要从香港转运过来。这也导致2分钱一斤收购的玉米,到采购企业手里变成了7分钱一斤。(交易成本高)

他看到机会,如果能实现东北玉米直接运输到深圳客户手里,至少可以赚到5分钱一斤,十几吨下来就是赚上万元。(信息不对称)

于是他先和正大康地自己有玉米可以低价供应,然后再跑去说服广东海运局让他们开辟北方航线。(空间折叠)

另外,由于手里没钱,他就让对玉米供应方发货,自己半年之后再付款给对方。(信用传递)

1983年4月到12月短短8个月,他就赚到了了300多万元。

这个人就是万科创始人王石。

作者

回复

1983年的短路经济。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