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亨利·尼科尔斯,是一位专门从事自然科学写作的记者和作家,关心演化、生态、环保等议题。凭着深入浅出、轻松诙谐的文笔,以及在科学、历史与人文之间自在穿梭的功力,在世界知名报刊《自然》《新科学家》《卫报》等媒体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作品曾入围英国皇家学会的综合图书奖。

关于本书

市场上写大熊猫的书很多,但本书视角很独特。它的重点不是对熊猫这个物种的科普,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纪实文学。这本书从人类在科学意义上第一次发现熊猫开始,写到熊猫这种动物如何不断与人类世界产生交集,并发挥越来越大的社会化作用。

核心内容

这本书是一部人类与熊猫的关系史,讲述了人类和大熊猫的结缘过程。熊猫被外国人无意中发现,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捧红,继而熊猫成为世界宠儿和中国国宝,这个过程看似充满偶然,其实背后有很多社会和政治因素在共同起作用。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带领读者回顾了熊猫作为一个物种被发现和作为一个符号被强化的全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熊猫这个物种,和理解熊猫热这种文化现象,都有帮助。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书叫《来自中国的礼物》,副标题是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一百年。

提起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一定会排在前列。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和象征,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知名度最高的动物之一。2020年9月,北京动物园奥运熊猫馆一只名叫福星的大熊猫秃头了,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有网友细心统计过福星8分钟左右有6次打滚,很有可能是因为打滚太多把毛蹭掉了。你看,世界上还真没有哪种动物连少了点毛都能这么受关注。

可是想想还挺奇怪的,为什么熊猫能在人类的心中占据这么重要的地位呢?你要说熊猫可爱吧,小猫、小狗也很可爱啊。要说熊猫珍稀吧,比熊猫还珍稀的动物,光在中国境内就有250多种。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科学命名并描述过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种。经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过生存状态的大概有8万多种,其中有2万多物种,处于受威胁状态。而熊猫,只不过是最近一百多年才被发现的新物种。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熊猫从原来的濒危级别,降为了易危级别。这是因为,通过人类的保护,熊猫的种群数量开始增加。而同一年,麋鹿这种和熊猫几乎同时被发现的物种,已经在野外灭绝了。

你可能会有疑惑,熊猫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人类如此痴迷?它是如何参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的?就是今天这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市面上讲熊猫的书有很多,粗略统计也不下百本。其中画册、科普和生物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都不少,但很少有书能像这本书一样,把熊猫在社会学层面上的意义,说得这么生动有趣。这一方面得益于本书作者亨利·尼科尔斯,是一位专门从事自然科学写作的记者和作家。他在世界知名报刊《自然》《新科学家》《卫报》等媒体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作品曾入围英国皇家学会的综合图书奖。他很擅长从社会层面来观察事情;另一方面,本书视角也与很多同类书籍不同。它的重点不是对熊猫这个物种的科普,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纪实文学,它是从人类在科学意义上第一次发现熊猫开始,写到熊猫这种动物如何不断与人类世界产生交集,并且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化作用。

我今天的解读也会从社会学角度入手,从三个方面带你了解,熊猫是如何参与并且深入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的:

第一部分,我先带你了解,熊猫是如何走进人类社会的。

第二部分,我给你介绍一只熊猫姬姬,从它的故事中你能看见,走进人类社会后的熊猫,是怎么逐步政治化和符号化的。

第三部分,我们从国外回到国内,看看熊猫是怎么成为中国象征的。

第一部分

不同的书籍对人类与熊猫的相遇,有不同的叙述。有学者做过考证,认为中国古籍中提到的貔貅貘等动物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熊猫。但这本书的作者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虽然中国古籍中有一些记载可能是在讲熊猫,但都无法得到证实。熊猫的形象既没有出现在古代的书画作品中,也没有出现在古人使用的器物上,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在很长一段时间,熊猫似乎只是传说中的生物。

那熊猫真正闯入公众视野是什么时候呢?

事情要从一个法国传教士说起,他的名字叫阿尔芒·戴维。阿尔芒戴维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发现了一千五百多种科学界以前从来不知道的物种,像山桃、川百合之类的植物,在英文中这些名字都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戴维神父并不是唯一在中国采集研究动植物的博物学家。博物学从18世纪开始流行,大批传教士除了传播宗教,也担任在世界各地发现新物种的科学家角色。中国作为最后一个向西方开放国门的大国,对外国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探索中国成了当时西方社会的一种风潮。

1866年,戴维在北京皇家猎苑里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生物,它的角像鹿,脖子像骆驼,蹄子像牛,当他把这种神奇动物的皮毛和骨骸寄到巴黎后,引发了巨大轰动,大家把这种以前从来没见过的生物命名为戴维神父鹿,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麋鹿。麋鹿的发现,让戴维信心大增,激发了他发现更多新物种的热情。在巴黎博物馆的资金支持下,他开始了在全中国范围内,探索新物种的大冒险。三年后,也就是1869年3月,他在四川当地的猎户家里,发现了一张黑白相间的毛皮。在经历了差点送命的探险之后,他终于在当地猎户的帮助下得到一只年轻的黑白熊。这是熊猫真正走进公众视野的起点。

你可能会问,麋鹿是新物种,熊猫也是新物种,为什么麋鹿没有火起来,熊猫却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呢?

这事我们得先从给熊猫命名说起,麋鹿一看就知道是鹿,但熊猫看上去却不太像熊。所以,熊猫的首次亮相就引发了科学界的大讨论,几十位专家卷入了对这个新物种的命名争斗中来。科学家们采用了各种分析方法,试图搞清楚这种全新的生物到底是什么物种。这场争论一下就持续了十几年,熊猫的名声越来越响。

科学界的争论不休,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赏金猎人跃跃欲试想要捕获这种神奇的动物。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有人前往中国,开始寻找熊猫之旅。但这些猎人们用了10年的时间,顶多只是见过熊猫的身影,谁也没能成功猎杀到熊猫。这就又给熊猫增添了神秘色彩。你想啊,想要却得不到,这才是最磨人的。探险家们寻找熊猫的传奇故事,传回他们的国家,这其中肯定少不了添油加醋。熊猫被越传越神,有人说它实在太罕见,有人说它特别凶猛,难以驯服。

所以,当第一只被外国人捕杀的熊猫,被送回美国博物馆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华盛顿的国家博物馆、纽约的美国博物馆、匹兹堡的卡内基博物馆等现代博物馆,每一家博物馆都想得到一只这样珍奇的野兽。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很多写熊猫的书重点都偏向于讲中外友谊,关于熊猫遭遇屠杀的经历很少提及,但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回避这段历史。19世纪末,博物馆之间的竞争达到近乎疯狂的程度,他们花费巨资资助各种冒险队,希望收集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珍稀物种。西方人对熊猫的猎杀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有学者统计,1869到1946年间,国外有200多人次前来中国熊猫分布区调查、收集、捕捉熊猫,仅在1936-1946年的10年间,从中国运出的活体熊猫就有16只,另外至少有70具熊猫标本进入外国的博物馆。熊猫的种群在这个阶段遭受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除了经济利益,当时的社会气氛也对熊猫不利。1888年,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专门成立了一个俱乐部,表彰捕杀大型野兽的猎人。罗斯福希望通过这个俱乐部鼓励国民,通过荒野搏斗和艰苦生活获得更多的男子气概。因为国内已经被探索得差不多了,有殖民地性质的中国,就成了猎人们最好的狩猎场。中国那时正处于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社会不稳,国民政府根本没有余力去管盗猎者,而且现代意义上的环保概念也还没有形成,人们并不认为对动物的疯狂猎杀和捕捉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在社会风气和金钱诱惑的双重推动下,捕猎和走私熊猫在当时成了非常热门的活动。

熊猫这种原本安安静静在竹林里吃竹子的物种,开始走进人类社会。就拿第一只被活着带到美国的熊猫苏琳来说,苏琳在动物园的公开亮相,引来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连续几个月,新闻上到处都在说苏琳的事情。民众挤爆了动物园,第一天的入园人数就超过五万三千人。一个星期之内,动物园的门票收入就已经将财务支出摊平。大萧条时期,苏琳的形象还被绘制成海报,抚慰生活受到冲击的美国人。

总结一下,熊猫被发现,并在全世界出名的过程看似偶然,其实背后是特别多的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18世纪博物学的兴起、西方对中国的浓厚兴趣、熊猫这个新物种在科学上引发的争议、现代博物馆和动物园的发展,还有崇尚男子气概的社会风气和金钱方面的诱惑等,都是让熊猫走出竹林走向世界的原因。这些社会因素,加上熊猫非常珍稀和形象识别度高、憨态可掬惹人喜爱,让这个来自神秘东方的新物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俘获了全世界的心。熊猫从此与人类社会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部分

说完了熊猫走进人类社会的过程,接下来我就以一只熊猫为例,带你看看熊猫是如何从单纯可爱的动物向政治化、符号化转变的。这就是我想给你讲的第二部分,熊猫是如何进入政治领域成为政治明星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记录熊猫姬姬的故事,他认为,熊猫形象的变迁历史中,最重要的阶段就是20世纪60年代,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只熊猫,就是姬姬。

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把时间退回到1952年,朝鲜战争在这一年陷入僵局,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偏偏就是在这个时候,西方世界的最后一只熊猫美兰,1953年在芝加哥死去了,芝加哥动物园开出高价,希望能再获得一只熊猫。

但是新中国建立之后,西方人再想像以前一样来中国抓熊猫显然是不可能了。于是1958年,动物商人德默尔用三只长颈鹿、两只犀牛、两只河马和两只斑马,和北京动物园交换了一只年轻的熊猫姬姬。交换比想象中的顺利,但没想到回美国的过程反而非常坎坷。因为姬姬的社会主义背景,哪怕是来自中国的一只动物,美国都拒绝入境。受到冷战的影响,德默尔只好带着姬姬,开始了环游世界之旅。在莫斯科短暂停留之后,姬姬来到欧洲,作为二战后第一个到达欧洲的熊猫。姬姬所到之处,引起了当地媒体和群众的热烈追捧,最后它住进了伦敦动物园。

动物园在当时的欧洲其实是一个夕阳产业。原因之一,是刚刚经历过二战,人们没什么心思去动物园;原因之二,是战争之后动物园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员工进行维护,随时都可能关门。但姬姬的出现,让已经日落西山的动物园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机会。德默尔除了想方设法增加姬姬的曝光度之外,还利用当时刚刚兴起的电视媒体,制作了一档以姬姬为主角的博物学节目,名字叫《动物时间》。短短几年时间,姬姬就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动物园因为姬姬的出现,起死回生。到此为止,姬姬也只是一只受欢迎的可爱动物而已,但随之而来的政治婚姻,让它超越了物种身份,走向了人类的政治舞台。

事情要从1960年说起,这一年姬姬有发情的迹象,伦敦动物园希望能给姬姬找到合适的伴侣。他们联系了北京动物园,但被婉拒。最后经过多方协商,莫斯科动物园勉强答应,让他们的公熊猫安安与姬姬喜结良缘。虽然动物园方面只是出于单纯的、希望让姬姬能够养育孩子的愿望,但这两只熊猫不可避免地与政治扯上了关系。

由于当时仍处于冷战时期。安安和姬姬还没见面,消息就在国际上炸开了锅。1966年,就在姬姬即将前往莫斯科相亲的前夕,碰巧传出了时任英国首相威尔逊将要出访苏联的消息,英国于是兴起了一阵讽刺性的熊猫漫画热潮。当时的苏联总理被画成安安的模样,爬在树上热烈追求英国首相扮演的姬姬,相亲还没开始,就埋下了成为闹剧的种子。经过各种努力和尝试之后,两只熊猫最终没能成为夫妻。媒体于是拿这件事情大做文章,不仅有针对这对熊猫类似娱乐八卦一样的跟踪报道,更有对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大书特书。

1968年,就在布拉格之春发生之后不久,安安和姬姬又做了一次相亲的努力。这次是安安来到伦敦追求姬姬。然而大半年之后,两只熊猫依旧不来电。安安和姬姬的配对失败,这不仅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熊猫性冷淡的印象,这场相亲失败还被解读成东方和西方,苏联和英国之间,紧张关系的象征。前后五年时间,这两只熊猫的故事被媒体大肆炒作,通过几十种语言的报道,传播到全世界。

继冷战时期被卷入国际政治后,熊猫后来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那是熊猫超越物种和意识形态,实现符号化的重要一步。

1961年,全球最大的非政府动物保护机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这个组织后来在1986年改名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成立过程十分曲折,大大小小的议题讨论通常会持续很久,但有一个议题,他们只用了20分钟就通过了,那就是,用熊猫来作为这个组织的标志。这个标志是英国的斯科特勋爵设计的。他曾在伦敦见过姬姬,被它的可爱所打动,于是设计了以姬姬为原型的标志。

你可能会说,这也没什么啊,看见可爱的熊猫,想把它设计成标志有什么奇怪的?你想啊,那时候可是冷战中东西方剑拔弩张的时期,来自中国的熊猫能成为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会徽,成为全世界认可的美好形象,可以说是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立。姬姬从此成了全世界野生动物的代表,对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虽然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把熊猫用作标志,但直到1979年,也就是基金会成立18年后,他们才真正开始做和保护熊猫有关的工作。这从侧面说明,熊猫的符号意义其实是大于对这个物种本身的保护和重视程度的。

你看,熊猫的出名最终还是离不开社会因素。冷战让姬姬开始了周游世界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有头脑的动物商人和电视媒体的兴起,让姬姬被更多的人熟悉和喜爱,而它和安安的相亲,因为跟世界政治形势的联系,进一步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不仅如此,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会徽用姬姬作为原型,让熊猫形象的可爱和美好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立。

这里我多说几句,虽然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姬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熊猫之一,不过,其他写熊猫的书籍,对姬姬的描写其实并没有本书这么多。如果让中国作者来写熊猫和人类之间的故事,我们不一定会选择姬姬。在中国人的视角下,有名的、有历史意义的熊猫其实非常多,比如,曾经作为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的原型巴斯,或者是在中国外交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那些熊猫大使们,有很多都值得被详细介绍。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之所以在众多的熊猫明星中选择姬姬,与他本人的西方视角分不开。

第三部分

说到这,你可能就明白了,刚才说来说去,发现熊猫的是外国人,给熊猫取名字的是外国人,追捧熊猫的还是外国人。原因就在于这本书本来就是美国人写的熊猫故事,与我们惯常熟悉的中国视角有所不同。那在作者看来,熊猫是怎么成为中国象征的呢?第三部分咱们就从国外走回国内,看看熊猫在中国社会背景下的符号化演变。

最早直接用熊猫象征中国的,可能是一位中国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一只叫开心果的熊猫被卖到德国,在德国各地巡回,最后到了美国。另外有三只分别叫唐宋明的熊猫,则被伦敦动物园接手。他们首次被展出时,伊丽莎白公主,也就是后来的英国女王都前往观看。一位中国作家记录下了当时的场景,他写了本童书,讲述了唐宋明中的明的故事。在书中,这位作家写到熊猫是中国的真正代表。它天真、善良又好客,和中国人一样。

熊猫在国外受到追捧,国内当然不会毫无感觉。1941年,蒋介石就赠送了一对熊猫给纽约动物学会。这应该是中国第一次把熊猫当成外交礼物,送给其他国家。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礼物,在政治层面与国家形象挂钩了。新中国成立后,熊猫成了中国在外交场合中重要的润滑剂,一度也是中国外交的晴雨表。苏联、英国、朝鲜、日本等国家都收到过作为国礼的熊猫,与此同时国内对熊猫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刚才说到,作者认为熊猫形象的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就是20世纪60年代。不仅是因为这段时间熊猫在国际上的火热,还因为熊猫的形象,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上升到国家标志层面,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20世纪60年代,熊猫的形象在中国各大城市随处可见。比如,内蒙古乳制品商以熊猫为标志销售炼乳与奶油;上海的塑料厂制造了可折叠的塑料熊猫;知名艺术家吴作人设计的熊猫图片,被制作成了系列邮票。还有熊猫香烟、熊猫火柴、熊猫饼干,总之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能打上熊猫的标志。熊猫形象几乎等同于现代中国。

1961年1月,毛泽东参观了南京收音机厂,这是一家国营电子公司。这家公司后来改名为熊猫电子公司。公司的标志就是一只伸手抓着竹子大嚼特嚼的熊猫。为什么要改名,又为什么拿熊猫当标志呢?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告诉记者,熊猫是中国最知名的珍稀动物,人们一看到熊猫,就可以马上知道这是中国制造的产品。用熊猫当标志,也能体现这家公司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作为中国最强大的象征符号之一,熊猫在外交上最有名的一次运用,应该是尼克松访华了。在著名的乒乓外交之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临别之时,他收到了来自中国的礼物两只活泼可爱的熊猫,兴兴和玲玲。这对熊猫开启了中国和西方建交的高峰时代。兴兴与玲玲一到美国,立刻引发了巨大反响。动物园开放参观当天,有超过两万人赶来动物园参观,入园人数超过前一年同日的两倍。经过记者发布会的报道,在开放参观的第一个星期天,大约七万五千名观众涌向动物园,造成动物园周围的交通大堵塞。熊猫可爱友好的形象,让不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开始对中国产生好感。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我多讲几句。如果你去研究一下动物形象和人类图腾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熊猫这种动物会成为国家的代表,其实是很少见的。选什么动物当国家标志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比如英国,最有名的皇帝之一就是狮心王理查。狮子是英国皇家的标志,现在英国国徽上的图案,就是由王冠及站立的狮子构成的。狮子给人威严和强大的感受,是英国的国家符号。

再比如美国,美国国徽是白头鹰和一面盾牌状的国旗构成,白头鹰象征独立和自由,它的双爪分别抓着代表希望和平的橄榄枝和决心自卫的利箭,这个标志也是美国国家理念的象征。

再看非洲,非洲有很多图腾,大多是非洲大草原上充满活力的野生动物,让人感觉到神秘、野性和热情。总之,全世界不管是国家还是部落,在人类文化中,如果要选动物做图腾,首选一定是那些高大、神秘、威猛的动物。像刚才说的,英国的狮子、美国的白头鹰,以及咱们中国的龙。这些动物符号,象征的力量和精神,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个性有关的,是自然风貌、人文特色或者民族精神的特殊代言。那种看起来比较弱小、性格温顺可爱的动物,就很少能入选成为国家代表,比如鸽子、海豚或者熊猫。

那熊猫怎么就突破了潜在的标准,成为了中国的符号化象征呢?一开始,可以说是偶然。但让熊猫登上国宝宝座的主要原因,还是在社会环境下人为主观选择的结果。你知道,咱们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在中国图腾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但因为龙这种动物一方面只是在传说中的存在,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有所运用;另一方面,在西方神话体系中,龙不是吉祥的象征,给人留下的是邪恶和恐怖的印象。中国希望在国际上以友好、亲切的形象示人,就不能强调龙,而是需要另外一种更可爱、更单纯,在外国人看来也能表达美好寓意的动物,而且这种吉祥物最好还是有鲜明的特色、珍稀并且是中国独有的。这样一筛选,熊猫无遗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熊猫无论是作为动物在外交场合的运用,还是通过租借、共同研究等方式送出国门,都在客观上为中国赢得了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机会;同时熊猫形象的广泛运用,也像咱们今天熟悉的明星代言一样,为中国在国际上留下了亲切友好的印象。

总结一下,熊猫之所以能成为代表中国的符号,在开始是存在偶然的,但随着熊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熊猫本身具有的各种特质都和中国想要在国际上展现的形象相契合,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的象征。

结语

熊猫作为世界明星,写它的书当然有很多。国内关于熊猫的大部分著作,都围绕在一个类似的框架里。比如,熊猫的命运就是中国的命运,过去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和中国人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熊猫也是如此。熊猫在这种叙事系统中的核心是中国国宝的身份,它是友谊使者、是动物外交官。如果我们把这种说法称为中国版熊猫故事。那你一定想得到,还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声音。比如,今天给你讲的这本书,就是作者从美国人的视角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

虽然作者在本书中,非常诚恳地忏悔了西方人当年捕捉、残害熊猫的罪行,但通读全书,你会发现,他的叙事是典型的西方版熊猫故事。他在西方的历史语境中,描绘了西方人对熊猫的研究和贡献。比如,是西方人首先发现并命名了熊猫,是西方人在全世界范围内捧红了熊猫,也是西方人在研究与保护熊猫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等等。当然,作者在本书中,也提到中国在熊猫保护方面的努力和付出,但他很难感同身受的理解,在当时还比较落后、贫穷的中国为保护熊猫做出的巨大努力。虽然作者在考据和知识搜索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本《来自中国的礼物》在学术方面也达到了一般学术的标准,但还是未能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局限。

好了,《来自中国的礼物》这本书为你解读得差不多了。咱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从社会学视角,为你讲述了熊猫和人类的故事,我们首先从人类和大熊猫的相遇说起,看熊猫是如何在博物学的兴起、西方对中国的浓厚兴趣、现代博物馆和动物园的发展等多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成为世界明星的。然后,我们跟随姬姬的脚步,看到冷战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是如何把熊猫从单纯的动物,逐渐政治化和符号化的。最后,我们从国外回到国内,了解到因为熊猫形象和中国希望在国际上展现的形象相契合,于是从一开始的无心插柳到最后有意识地运用,让熊猫成为了中国的国宝和象征。

撰稿:李明辰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转述:徐溟旭

划重点

熊猫的形象既没有出现在古代的书画作品中,也没有出现在古人使用的器物上,在很长一段时间,熊猫似乎只是传说中的生物。 1869年3月,法国传教士戴维在四川猎户的帮助下得到一只年轻的黑白熊,这是熊猫走进公众视野的起点。 18世纪博物学的兴起、西方对中国的浓厚兴趣、熊猫这个新物种在科学上引发的争议、现代博物馆和动物园的发展,以及金钱方面的诱惑等,都是让熊猫走出竹林、走向世界的原因。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产品

历史上的今天:03月29日

热门专题

自考本科|自考本科有用吗,自考文凭,自考本科文凭,自考文凭有用吗,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自考文凭承认吗
自考本科
金诺幼儿园(春城路金诺幼儿园)|昆明官渡区幼儿园,幼儿园报名,官渡区幼儿园,春城路幼儿园,幼儿园招生,学前班,昆明幼儿园,金诺幼儿园,环城南路幼儿园,石井路幼儿园
金诺幼儿园(春城路金诺幼儿园)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巨榕教育集团,巨榕教育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源管业|中源管业,中源管业公司,中源管业有限公司,中源管业电话,中源管业地址,中源管业电力管,中源管业mpp电力管,中源管业cpvc电力管,中源管业pe穿线管
中源管业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报名,云南开放大学报考,云南开放大学,什么是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学历,云南开放大学学费,云南开放大学报名条件,云南开放大学报名时间,云南开放大学学历,云南开放大学专业
云南开放大学
一年制中专|中专学历,中专是什么学历,中专是什么,中专有什么专业,中专升大专,一年制中专
一年制中专
APP开发|app开发_app开发公司_app软件开发_专业app开发_云南app开发公司_app定制_原生app开发定制
APP开发
综合高中|云南综合高中,昆明综合高中,综合高中能考本一吗,综合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区别,综合高中是什么意思,综合高中能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吗,综合高中可以考哪些大学,综合高中的学籍是什么
综合高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