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公子喜欢善良的丫鬟,大小姐追逐幸福,结局:皆大欢喜
话说,清朝年间,在安平县城内有户人家,叫王康年,是个富商,家里经营绸缎生意,开了家很大的绸缎庄,王康年虽然年轻,但是很有经商头脑,很多外地来的商户都到他家订货,所以王家在王康年的手里发展的很是不错。王康年一直忙于家中的生意,这亲事就耽搁了下来,这天王老爷对儿子王康年说道,儿啊,你也快二十岁了,家中的生意固然重要,可是为王家延续香火也是很重要的,王康年自然知道,父母年纪大了,希望他早点成婚,有了孩子,他们也好享天伦之乐。可是一般的姑娘王康年也看不上,于是王夫人说道,过几日是你父亲的寿辰,正好借此机会让亲朋好友带着家眷前来相聚,你也好观察观察,看有没有满意的姑娘,来的都是咱们家知根知底的。王老爷点点头,说道,这个主意不错,儿啊,你到时可要好好看看,如果这次还挑不着,那我和你娘可就要给你拿主意了。王康年很是无奈,但是有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答应了。
这天绸缎庄有批货需要送去临县的分店,本来这活叫店里的伙计去就可以,可是王康年想出去散散心,,于是就提出自己跑一趟。他带着一个伙计,驾着马车就一同出发了,一路上王康年跟着伙计有说有笑,心里很是放松,路过一片瓜地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瓜摊,一个老农躺在竹椅上,手里拿着个蒲扇,像是睡着了,王康年让伙计停了车,两人来到瓜摊前,王康年轻声喊到,老伯,给挑个西瓜把,老农见有人来了,赶紧醒醒神,笑着说道,好好,您二位请坐。说罢老农给挑了个西瓜,王康年和伙计一块吃了起来。还别说这瓜还真甜,王康年说道,老伯,您这瓜真不错,您每天在这摆摊吗?老农说道,是啊,年纪大了,去不了远地方,又怕瓜田有人偷瓜,所以就在这直接摆摊了,路过的人也好解解渴。王康年问道,您这瓜怎么卖?老农说道,五文钱,王康年点点头,接着吃起瓜来,老农则去了瓜棚,这时王康年对伙计说道,我们过两天回来路过此地多买点带回去。老人家也不容易。王康年让伙计放了一两银子,然后他们就起身驾车走了,临走前,向在瓜棚的老农喊到,老伯我们走了,钱放桌上了,您收好。老农听到喊声,应了声,好,慢走。老农放下手里的活,出来一看,瓜摊上放着一两银子,于是赶紧那些银子向着马车的方向追过去,边追边喊到,公子,钱给多了,给多了。可是无论老农怎么喊,马车也没有停下,绝尘而去。老农看追不上了,便停了下来,心想等再遇到了一定要把钱还回去。正在这时,从后方响起一阵骚动,老农回头一看,只见一马失了控,马上的人已经不知去向,那马径直的冲向了老农的瓜摊,瞬间西瓜碎了一地,瓜摊也毁了。那马却没有停下,直接跑走了,吓得老农一身冷汗,心想,幸亏自己出来追那公子的马车了,不然可能就被这马给撞的小命不保啊。老农看看手里的一两银子,赶紧朝着马车离开的方向磕头,并说道,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啊。
王康年却并不知道这一切,他带着伙计驾着马车,赶了一天的路,终于到了临县,他们找了间客栈,先住了下来,准备第二天天一亮,就把货品送到绸缎庄。兴许是太累了,王康年吃过晚饭回到房间,躺到床上就睡着了,第二天一早,王康年早早的就把货品送到了绸缎庄,交代了掌柜的一些事宜,便带着伙计到这里的集市里去转转。王康年其实也没有什么心思逛,心里很是发愁过几日父亲的寿宴该怎么办,正在想着,没有注意前面,一下与一位姑娘撞到了一起。王康年年轻力壮的,倒没什么,可那姑娘很是娇小,却一下被王康年结实的身体给撞弹了出去。险些跌倒在地上,幸好王康年动作敏捷,一下抓住了那姑娘的胳膊。一下拉进了自己的怀里。人倒是没摔到地上,可一姑娘一头扎进了一男子的怀里,那也是了不得啊。只见那姑娘赶紧退后几步,低着头说道,多谢公子。王康年看出姑娘的窘迫,忙说道,对不起,刚才是我冒失了,没有看路,撞到了姑娘,还望姑娘见谅。王康年看那姑娘穿着不像是普通人家的姑娘,举止大方,声音很是好听。那姑娘始终没有抬头,只说到,公子,我没事,耽误公子了,告辞。说罢便转身走了,王康年还想再说几句话,可那姑娘已经走了,伙计看着王康年眼睛直直的望着那姑娘离开的方向,笑了笑说道,公子,别看了,人都走远了。王康年听伙计叫他,这才回过神,说道,也不知道这姑娘是哪家小姐。伙计得意的说道,我知道,这姑娘经常来咱们绸缎庄,王康年一听,眼睛顿时一亮,忙问道,快说,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伙计笑了笑,说道,公子,我也是以前来送货的时候见过几次,听掌柜的唤她慧儿姑娘,因为姑娘很是随和,每次见到都会笑着点头招呼,慧儿姑娘笑起来很好看,所以我也就记住了,王康年一听伙计见过慧儿姑娘,心里很是不悦,刚才慧儿姑娘一直低着头,他都没看到。王康年接着问,那他是哪家姑娘啊,伙计说道,听说是这县城郭员外家的,这郭员外跟咱们家老爷好像还认识那。王康年听到这里,顿时有了主意,忙让伙计备车往回走。
当他们又到瓜田这里时,那个卖瓜的老农一眼就认出了他们,连忙向他们招手,边招手边说道,公子,请留步。王康年以为老伯找他们有事,于是让伙计停了下来,老农见他们停了下来,赶紧走上前去,说道,公子,昨天多亏你们,我才幸免于难啊。王康年听了一头雾水,于是老农把昨天王康年走后发生的事说给他听,王康年听后,笑着说到,老伯,您言重了,这怎么能说是我救的您那,这是您自己的福气啊。老农坚持说是托了王康年的福,然后就往王康年的车上搬西瓜,边搬边说,我这话可甜了,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些瓜您就拿回去给家里人尝尝把。王康年本就想再买些老农的瓜,见老农要送他们瓜,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毕竟他们瓜农种瓜也不容易。于是王康年给伙计使了个眼色,伙计心领神会,老农往车上放了七八个瓜,王康年忙说,好了,老伯够多了,够多了。边说边拦着老农不让他放了,老农也怕耽误王康年的时间,就说到,好好,不放了,以后您们想吃瓜了还来。我这里管够。王康娘说道,行,以后一定还来。我还有事就不跟你聊天了,改天有机会再回来。说罢,王康年就坐上马车走了,老农目送王康年的马车离开,转过头回瓜摊,这时,老农看到瓜摊上又放了一锭银子,老农拿起银子,转头看向马车离开的方向,喃喃的说道,这位公子真是善良啊。
王康年回到家,找到父亲,询问道,父亲,临县的郭员外您认识吧。王老爷说道,认识啊,怎么了,王康年接着问道,那您过寿,郭员外来吗?王老爷说道,我写了信派人送去了,如果郭员外没事,应该是来吧,听说郭员外家的姑娘跟你年纪相仿,长的眉清目秀,到时你看看合不合心仪。王康年听了父亲的描述,觉得父亲说的应该就是今天自己见到那位姑娘,心里很是高兴,王老爷问道,你怎么突然问起郭员外了。王康年说道,父亲,我找到心仪的姑娘了,就是郭员外家的姑娘,王老爷很是意外,没想到儿子王康年这么快就有了意中人。还是自己的好友,那这事好办得多了。这郭员外家也是富户,早年跟王老爷有生意上的往来,两人性情相投,所以慢慢成了朋友,后来虽然做了不同的生意,但是两人一直有书信来往。于是王老爷说道,那寿宴那天,我就趁着喜庆,帮你向郭家提亲吧。王康年很是高兴,说道,多谢父亲。
很快,王老爷的寿辰到了,亲朋好友带着家眷前来祝贺,郭员外带着女儿也一同来了。郭员外一行四人,郭员外,家丁,郭小姐和丫鬟。王康年一直忙着招呼宾客,没有机会跟郭员外一家照面。倒是王老爷专门找了郭员外,也见到了郭小姐,果然,这郭小姐确实如别人说的长的漂亮,就连身边的丫鬟都是落落大方。王老爷觉得儿子王康年还真是有眼光,于是王老爷把郭员外请到了书房,想着把两家的婚事赶紧定下来。而郭姑娘便带着丫鬟在书房外的小花园游玩,这时王康年来请父亲入席,正好看到了他们,便上前询问到,不知小姐是哪家姑娘,快要开席了,还请去前厅就坐,郭小姐行了礼说道,我是随父亲郭员外来给王伯伯祝寿的,父亲跟王伯伯正在屋中谈话那,王康年一听,眼前这位小姐难道就是慧儿姑娘,这是就听郭小姐对身边的丫鬟说道,慧儿,我们先去前厅等着父亲把,只听丫鬟抬起头说道,是,小姐。这句话,让王康年心中一惊,这声音不就是那天在集市碰到的那姑娘的声音吗?怎么慧儿姑娘成了丫鬟?她不是郭家的小姐?王康年心里有太多的疑问,可是又不好直接问。虽然面前的郭小姐长的也很漂亮,但比起身旁的丫鬟慧儿少了一份娴静,王康年又想起父亲说要向郭员外提亲,赶紧跟郭小姐话别,转身向书房走去,郭小姐在身后则悠悠的说了句,真没意思,还不如在家里呆着那,丫鬟慧儿听了忙说道,小姐,我们快去前厅把,晚了有失礼数。说罢二人离开了小花园,而她俩的对话真切的落到了王康年的耳朵里,王康年更加确认,他想娶的是那丫鬟慧儿,而不是郭小姐。于是赶紧进了书房。
书房内,王老爷正在跟郭员外商量着两家的婚事。王康年知道自己搞错了,想要阻止父亲,可又怕当着郭员外的面直接提出,又会驳了郭员外的面子。于是对王老爷说道,父亲,该入席了,大家都等着那,郭员外看到王康年是一表人才,很是欣赏的点点头。王康年拉住王老爷,王老爷知道王康年是有话要说,便让郭员外先行一步。王康年见郭员外走远了,便对王老爷说道,爹,搞错了。王老爷不明所以,问道,什么搞错了。王康年说,我心仪的姑娘不是郭家小姐,王老爷很是惊讶,忙问道,那是谁啊。王康年犹豫了一下,说道,是郭小姐的丫鬟。王老爷一听,当即表示,不要让王康年胡思乱想,放着小姐不娶,却娶丫鬟,真是糊涂了。王老爷还说道,我已经跟郭员外提亲了,郭员外对你也很满意,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你可不要给我惹乱子。王康年很是无奈,毕竟这事是自己给搞错了。该怎么办呢?
这边郭员外跟郭小姐回到家中,郭员外便对郭小姐说了定亲的事,郭小姐听了破有些不满,说道,那王公子说话做事一板一眼的,太没有意思了,我可不想嫁给这么个人,郭员外听了很是生气,说道,你啊,在家里我们骄纵你,你想干嘛干嘛,可是你大了,毕竟要嫁人,性子该收敛些了,慧儿你回去好好给我盯着小姐,让她每天在家中读书写字,收收性子。慧儿听了赶紧回复到,知道了老爷。郭小姐不以为然,对郭员外做了个鬼脸,便带着慧儿回房去了,郭员外看着自己这个被宠坏的女儿摇了摇头,心想,这样嫁到夫家可怎么是好啊,还没有丫鬟慧儿懂得多。
要说这个郭小姐啊,其实也是个性情中人,只是从小被父母宠溺,性子洒脱了些,郭夫人想让郭小姐学礼数,学抚琴,郭小姐就应付的去听听,郭员外让郭小姐读书,画画,郭小姐也都是敷衍过去。要说这郭小姐喜欢什么那,她偏偏喜欢的是骑马射箭,总想着仗剑走天涯。丫鬟慧儿,就是小时候郭小姐救回来的,早在十年前,八岁慧儿跟着父亲从外地逃难过来,无依无靠,只能靠着行乞讨生活,一年冬天,慧儿高烧不退,慧儿的父亲急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抱着慧儿跑到医馆祈求郎中给慧儿瞧一瞧,郎中看他们可怜,就给他们来了方子,让他们药铺抓药,这病虽然看了,可是却没钱买药啊,慧儿父亲抱着慧儿,大冬天的坐在药铺门口绝望的看着女儿紧闭的双眼,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在这时,郭小姐恰好路过这里,看到了他们,命人把他们叫上了马车,带回了府里。慧儿病好后就留在了郭小姐的身边,郭小姐本来想让慧儿父亲也一块留在府上,可是慧儿父亲不想女儿一直为奴,就想着出去靠自己挣点钱,置办个家,又因为现在没有能力抚养女儿慧儿,只好让他先在郭员外府上听用。慧儿自从留在了郭小姐身边后,不再像之前过苦日子,郭小姐也很喜欢伶俐的慧儿,待她如姐妹。慧儿跟着郭小姐一块学习琴棋书画。很是认真,反倒是比郭小姐更像是大家闺秀。郭小姐也常把自己的衣服送给慧儿,这才让之前别人误会慧儿是郭员外的女儿。如今十年过去了,慧儿也到了离开郭府的日子,郭小姐很是舍不得,慧儿同样也舍不得郭小姐,可是父亲年事已高,也该回去尽孝了。而这慧儿的父亲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瓜农老伯,一个月后,慧儿离开了郭府,回到了家,虽然这几年也没有挣下多大家业,但是好歹父女家在这也算有了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地。慧儿用这几年赞的银子,置办了一个包子摊,因为味道鲜美,慧儿有漂亮和善,包子摊的生意很是不错。郭小姐有时候也来帮着一块卖包子,慧儿总劝郭小姐别干了,可是郭小姐不听,所幸慧儿也不再说,两人又说有笑的一块卖包子。这天郭小姐又来到慧儿的包子摊,两人刚坐下,就听着街那头闹哄哄的,两人抬头一看是有人在相互追赶,跑在前面的人还打翻了不少摊位的东西,郭小姐坐不住了,想上前帮忙,一下被慧儿拉住了,说道,小姐,你那点功夫对付我们还行,真碰上厉害的,怕会伤了你自己。郭小姐那里听的了劝,抄起一个凳子,朝着跑在前面的人扔了过去,正好砸在了那人的跟前,郭小姐又一个箭步冲上去,想要擒住那人,正在这时,后面追赶的白衣男子到了,对着郭小姐说了声谢了,便上去与那人纠缠起来,两人的功夫都十分了得,郭小姐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几个回合下来,白衣男子占了上风,擒获了那个人。郭小姐一脸崇拜的看着白衣男子。这时白衣男子说道,,我是知府的护卫统领李平,奉命追拿逃犯,刚才多谢小姐出手相助。郭小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是慧儿说道,李大人不必客气,我家小姐素来喜欢行侠仗义。郭小姐这才回过神来,说道,是啊是啊,李大人功夫了得,可不可以教教我。李平被郭小姐突然的举动给懵住了,忙说到,我还要回去交差,咱们有机会再见吧。说罢,李平带着逃犯走了。郭小姐笑着说道,我一定要跟他后会有期。
没几天,郭小姐就带着行礼来跟慧儿告别,原来郭小姐偷偷跑出来,准备知府找李平,慧儿忙问道,小姐,你可是定了亲的,这么贸然的跑出去,老爷知道了会生气的,郭小姐说道,婚事是我爹同意的,那让他自己想办法吧,反正我是不会嫁给那个呆子的。慧儿说道,王公子怎么能是呆子那,我看他挺好的啊,郭小姐笑着说,你若是觉得好,不如你嫁给他好了。让我爹收你做义女,这么亲事也是做数的,慧儿听了羞涩的地下了头,假装生气的说道,小姐你总是取笑我。郭小姐看出了慧儿的心思,说道,你等我找到李平,我就给我爹写信把这件事说明啊,说完不等慧儿说话,郭小姐就走了。
郭员外看到郭小姐留下的书信,气的病倒了,慧儿不担心郭员外,就来府上看望郭员外,这才知道郭员外病倒了。于是慧儿留下来照顾郭员外,郭员外心里很是感慨,对慧儿说道,小姐如果有你一半啊,我也不至于被气倒。慧儿宽慰道,小姐是个有主见的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老爷您就不要跟小姐生气了。郭员外叹口气说道,孩子大了,管不住了,只是这王家的婚期马上就到了,到时候可怎么办啊。慧儿听了没有说话,心里惦记着郭小姐,不知道她现在过得如何。
三个月后,郭小姐回来了,并且带着李平一起,来到了郭府,原来这李平不单是侍卫,还是知府大人的小儿子,这三个月里,李平被郭小姐的真诚和洒脱所打动,两人定下了终身,于是李平便跟着郭小姐一块回来提亲。这可难为了郭员外,虽然女儿找到了更好的归宿,应该高兴,可之前定下的婚约还在,怎么能另许他人,郭小姐便提出让慧儿作为义女嫁给王康年,郭员外觉得不妥,所以这事迟迟也没有定下来。
第二天,巧的是王康年找到了郭小姐,想让郭小姐主动提出退婚,郭小姐问道,你为什么要让我提出退婚那,王康年说道,其实我有意中人,因为误会才跟你定了亲,这件事我苦恼了很久,这才决定,你提出退婚对我没什么影响,也能保你的名誉。郭小姐觉得这王康年还挺有情谊,就问道,敢问王公子的意中人我认识吗?王康年看了看郭小姐,说道,就是你身边的丫鬟慧儿,还请郭小姐成全。郭小姐偷偷笑了笑,说道,慧儿早已不是我家丫鬟了,但是她和我情同姐妹。今后你可要好好带她。王康年听郭小姐这么一说心里很是高兴。
半年后,郭小姐如愿嫁给了李平,而王康年也如愿娶了慧儿为妻,郭员外收了慧儿为义女,让郭小姐和慧儿同一天风风光光的出嫁了。两对新人得偿所愿,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 本文分类:信息快餐
- 本文标签:
- 本文链接:https://www.58how.com/xinxikuaican/98957.html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