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冒人失主反被连累,便宜没占成,挨了板子住了牢房
冒认失主,反被连累;
便宜没占,挨了板子,住了牢房!
哎...人呐...不能贪心!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单纯的小伙子捡了银子,送还给失主。这小伙子做好事不图回报,所以留了个假名字;而那失主怕小伙子会再找回来,所以也留了个假名字。结果这个失主因为银子出事了,被官府带走了,那这是怎么回事呢?大伙听幽默慢慢道来!
话说清朝时期,邯郸县城城北新搬来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平时就和儿子说做人要与人为善,并且告诉儿子不要图人家的回报。儿子对父亲的话,非常的赞同。所以便牢牢地记在心里!儿子名叫张仁,如今刚满十八岁,张仁是天真单纯,又心地善良。
这一天天不亮,张仁被家里的狗给吵醒了。索性就起床了,他准备出门跑跑步,锻炼身体。从城北一直跑到城西。此时的街上稀稀落落的没几个人。当张仁经过一个小巷子时,见到前面有个年轻人低着头慢悠悠的走着,从背后看上去,他手里像是拿着什么东西。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年轻人身后的地上有一个东西,像是一锭银子。
张仁看到后,就赶紧跑过去。这脚步声在小巷子,听的特别清楚,而前面的年轻人依然是低着头慢悠悠的走着。张仁走近一看,弯腰捡起来,还真是银子。他看着手里的银子,心里就想:“谁这么粗心?居然把银子丢在这里了!这要是失主发现银子不见了,那该多着急呀?”想到这里,张仁抬起头看向前面的年轻人。此时那人还没走多远呢,便追上去,想问问他有没有丢银子。等张仁来到年轻人的身后,那人还是低着头,慢悠悠的走着。
大伙说说,这年轻人像不像是古代版的低头族?两耳不闻身边事,一心只在手机中!
张仁走到那年轻人身后,只见那他手里拿着一本小书,有巴掌大小,上面画满了图画。就跟30年前流行的小画书一样。张仁心说:这人看个小画书这么投入,连银子丢了,都不知道。哎,真是…!
银子?
张仁拍了下年轻人的肩膀,问道:“这位大哥,不知你有没有丢失什么东西?”那年轻人连头都没有抬,直接说道:“丢了,丢银子了”见他这么一说,张仁便对号入座,觉得这银子就是人家的。然后左手拉住年轻人的手,右手把银子放在人家的手里,说道:“拿好银子,可别再丢了!”年轻人愣了,看看手里的银子,再看看张仁,之后,又看看小画书。最后才感激的说道:“这正是我丢的银子,感谢,非常感谢,兄弟,你就是这个!”说着还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劲儿的夸张仁。
把张仁夸得都不好意思了,不过张仁心里也是很美!之后那年轻人说他叫李四,又问张仁叫什么。张仁想起父亲说的那句话,做善事不要图回报;于是,就报了个假名字,说自己叫刘三。
临别前,张仁嘱咐李四说,以后走路别再看小画书了,你看你丢了银子都不知道。李四也表示今后会注意的,之后就快步离开了。见李四没再小画书,张仁心里也是满意,就回了家。
三天之后,一大早张仁去街上吃早点,他虽然天真单纯,但是爱听新鲜事,于是就问小摊的老板,最近有没听到什么新鲜事。那老板就说:“还真有,是前天发生的。”张仁一听,来了兴趣,饭也不吃了,就等着老板说呢。此时就张仁一人在摊上吃早点,于是这卖早点的老板就搬个板凳坐在张仁的旁边说了起来。
他说,三天前的夜里,县衙银库闯入了盗贼,盗走了上千两税银。张仁插嘴问道:“那么多?官府没发现吗?”老板回答说:“发现了,只是没抓到人而已。”说道这里老板停住嘴了,似乎是等待张仁问他呢。张仁叹气的说道:“被贼人跑了,那可就不好抓了。真是可恶,这银子都是咱们老百姓交的税银。要是县老爷为了税银,再征收咱们的税,那就不好了!”
老板听后,一摆手说道:“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前天已经抓到了那贼人的同伙。如今已经人被关入了大牢,正在审问呢。”张仁连忙问:“抓住了?抓住就好,他招了吗?”老板说道:“没有,听我内弟说,那人不肯承认是他偷的。他说是路过一个巷子时,别人给他的。还说那人好像是捡的。”张仁一听,小巷子,捡的,难道那被抓之人是李四,那给他银子的人指的就是自己?想到这里,便赶紧问道:“那人叫什么?”
老板回答说:“这人是城西杂货店王老板的儿子,名叫王三。”张仁问道:“你确定是叫王三,而不是叫李四?”老板不满的说道:“怎么能不确定呢,那杂货店的老板和我家是邻居。他儿子叫啥,我还能不知道吗?”张仁听到这里,松了一口气。不是那李四就好,随后又问老板:“那王三没招,之后怎么样了?”老板回答说:“昨晚听我内弟说,王三被打了板子,但还是一口咬定,说就别人给他的!没想到王三也有硬气的时候!”
吃完饭后,张仁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再想,他捡的那锭银子会不会是县衙丢的银子呢?他当时也没注意那银子上是否有税银的标记;而那李四的名字会不会是假的?不过他又一想,他发现那锭银子时,就见银子在李四的身后,而且李四一直是低着头走的,要是别人丢的,他应该能看到呀,也不会被自己捡到了?想到这里,张仁觉得那人应该不是李四。
张仁回到家后,他父亲说:“儿子,你去买点礼品什么的。一会咱们去串个门儿。记住买上礼品赶紧回来,等着出发呢!”随后张仁又上了街,到店里买了礼品。回来时,他见官差正在挨家挨户的询问呢,张仁本想去瞧个热闹,可想到父亲让他赶紧回去;也就打消了念头。回到家后,两人简单收拾一下,就出城了,一直到了晚上才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县衙的王捕头带人来到张家,询问认不认识一个刘三的小伙子。张仁的父亲说不认识!王捕头又是失望的走了。刚走到门口,张仁出去跑步回来了;见王捕头带人来了家里,不等他们问话,张仁就先开了口:“敢问王捕头,来我家里所为何事?”那王捕头就说:“我们是来寻人的,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刘三的小伙子?”张仁回道说:“不认识呀!你们找他干嘛?”
王捕头没有多说,只是说要是知道谁叫刘三,就赶快去县衙报案!说完之后,转身就要走。其中一位捕快说:“头,你说那王家小子说的是不是假的?”王捕头回答说:“应该不会,那王家也算是富裕人家,盗窃税银的事应该不至于。而且听说那王小子特别爱看小画书,平时和别人接触的也不多,那他怎么会和别人合伙盗窃呢?”
听到小画书,张仁想起来了,那天他见丢银子的李四,手里就拿着小画书。而且当时他怕人家知恩图报,就报了假名字,说自己叫刘三。又想到那天卖早点的老板和他说的事。心里直犯嘀咕:“爱看小画书,刘三?莫非要找的刘三就是自己?”随后他又想到:“那被抓起来的王三,不会就是李四吧?如果是的话,他为何要报假名字呢?”想到这里,他决定去县衙看一看,那王三究竟是不是李四!
张仁赶紧追上王捕头,说道:“王捕头,你们找刘三是不是和税银失窃案有关?”王捕头点头说是。张仁又说道:“您能不能把这件和我说说;”王捕头本不想多说,但是张仁接着又说:“我倒是知道一件事,但是不确定是否和这案子有关!”王捕头这才把找刘三的原因说了出来。张仁听后,觉得这王三很有可能就是李四;之后就请求王捕头带他去见王三。
到了县衙大牢里,张仁一看,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那天丢银子的失主李四。张仁纳闷了,就问他:“你为何要报假名字呢?”李四红着脸低下了头,原来他当时报名字,只是为了让张仁觉得他就是失主,而报假名字自然是怕张仁再找回来。这假名字的事他没好意思和官差说,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张仁报的也是假名字。
张仁又问他:“听说你家也是富裕人家,不缺银子呀;你为何还冒认失主呢?”王三头低得更低了。原来是因为小画书的事,王老板想让他跟着两个哥哥学着打理家业。可他痴迷小画书,王老板就断了他的零花钱,没了零花钱就买不了小画书了。
王三为这事心烦了好几天,甚至有一晚躲在朋友家看小画书,第二天天不亮,饿了,准备回家好好吃一顿。结果在回去的路上正好碰到张仁,而且问他是否丢了东西?他当时就说随口那么一说,说他丢银子了。其实这句话是小画书里的台词。就因为这句话才让张仁以为王三就是失主!而王三正为银子发愁呢,哪有不要的道理?后来,王三拿着银子到书店买书,银子花出去了。这税银是有印记的,很快就被发现了。官府顺藤摸瓜找了王三,把他当成盗窃贼给抓了。而王三只顾着小画书了,那会操心税银的印记。
王三的事说清楚了,可那真正的盗窃贼呢?他们还没有线索呢!王捕头就问张仁:“你捡银子那天,有没发现可疑的人?”张仁仔细回想当时的情况,那天天不亮他就出门跑步了,在城西他倒是见了一个黑影,当时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呢。就把这事和王捕头说了,之后又领着王捕头来到他发现黑影的地方。
王捕头带人,挨家挨户的询问,这回不是找刘三,而是盗窃贼。其中有一户人家的女主人见王捕头带着人上门,说要搜查盗窃贼之后,明显慌了神。这一下就露了马脚,盗窃贼浮出水面!这税银失窃案总算是结案了。王三被放了,但他是被抬着回来的,因为他的屁股还伤着呢。王三被释放之前,县老爷说:“王三,要不是你冒认失主,那会有这次的事?以后要引以为戒!”王三红着脸被抬走了。
县老爷对张仁赞赏有加,不过还是嘱咐道:“今后再捡到东西,一定要认真地核实失主的信息!或者直接上交衙门,让衙门来找失主!”
张仁听后,深鞠一躬:“谨记大人的教诲!”随后,回了家。
这真是一个是做好事不图回报,留了假名;一个是冒认失主,怕人家找回来,也留了假名;结果尝到了恶果!
好了,这个故事讲完了,咱们下个故事见。
- 本文分类:信息快餐
- 本文标签:
- 本文链接:https://www.58how.com/xinxikuaican/98962.html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