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7)——从众的个体差异&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

社会心理学(17)——从众的个体差异&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
lyyan
lyyan
672
阅读
0
评论
2021年10月25日12:16:42 0 672

从众的个体差异|

了解从众与情境及个体的共变关系。讨论人格特征得以展现的社会情境。

考察从众的个体差异,从3点:

人格

人格与社会行为仅有有微弱的关联,人格测试不能很好地预测行为。

不同个体对同一情境对同一情境的反应,会体现人格的影响:有人怕坐过山车,有人则兴奋。

而跨情境行为更好地预测个人整体的从众性。

社会影响非常微弱时(环境因素最低时),个体人格容易发挥作用。

文化

文化价值观对从众有影响。

集体主义国家(亚非、中东。珍视和谐、人际关系有助于定义自我)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做出反应。

2011年地震和海啸后的日本没有发生抢劫和违法行为让西方研究人员大为震惊。

有趣的是,如果一个国家存在九种高危病菌:疟疾、伤寒、结核病等,则该国家文化会表现出较高的从众水平(试想新冠肺炎的抗疫表现)。

从众有利于维持社会规范,如食品配置、保健、公共卫生、接触陌生人以及研究人员如何报告结果等。

工人阶级通常更喜欢与他人保持一致,这样行为更高效。中产阶级则更偏爱视自己为独特个体。

文化也在不断变化,从众也会表现出文化和时代的差异。

社会角色

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不同,要定义不同的社会角色就需要用到不同的规范。

作为老师、明星或父亲,我们很容易列出一长串需要遵守的规范。

如果一个人违背当前角色中最重要的规范(虐待孩子、吸毒等)会使该角色影响范围的人群远离他,或收到道德制裁。(宋冬野吸毒付出后的委屈与社会舆论的谴责)。

角色能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倾向于内化自己的角色(不自觉扮演符合身份的角色)。角色内化时,自我意识就渐渐消退,以前可能感到尴尬的事情也会感觉自然。

到新国家后,人会花很多时间学习新环境下得体的谈话和行为——这就是从众。

从众的过程以一种人们几乎意识不到的方式改变人们的行为、价值观和同一性,用来适应不同环境。要想回到自己从前的角色则需要“重新从众”。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美国报业女继承人被绑架。不久,该女子公开宣布加入绑架她的组织并放弃以前的生活、父母和丈夫。

随后就发现她参与武装抢劫的事件。

19个月后她被逮捕。经过两年监禁与“反洗脑”后,她又重新认可了自己之前女继承人的角色,婚姻美满,并成为一位作家和母亲,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可以肯定的是,不同人对同一事件会有不同反应。我们的行为不仅取决于情境的力量,也取决于人格。并非每个人都以相同的方式应对从众的压力。

社会情境可以迫使多数“正常”人“不正常”地行事。实验中,把善良的人置于邪恶的环境,考察善良是否胜出,令人沮丧的是,邪恶战胜了善良,善良的人往往不能以善良告终。

角色扮演也可以成为积极的力量。

有意互换身份并服从身份的规范,有助于理解彼此。

角色往往成对出现,由人际关系界定——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医生和病人、雇主和雇员。

通过双方的角色互换,站到对方立场上,就能创造更好的交流。

*在给出答复前,可以要求一方重复另一方观点,重述观点和感觉这种有意暂时的从众行为有可能修复彼此关系。

社会角色总会因文化背景而变化,但社会角色影响行动的过程却相似。

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

解释激励人们主动抵制社会压力的原因。

社会力量很强大,但如果预先知道有人会强迫我们,就可能会促使我们反其道而行。

*完全反其道而行也是一种模仿。

逆反

个体珍视自由感和自我效能感。所以当社会压力非常明显,以至于威胁到个体自由感时,人们常常会反抗。(罗密欧与朱丽叶、父母和孩子)

企图限制个体的自由通常会引起“事与愿违”的反从众行为,这证明逆反(人们的确会采取行动保护他们的自由感)的正确性。

人类靠着本能(群体、从众)生存,又靠着本性(逆反、自由)不自觉活动。

坚持独特性

个体与周围人差别太大时会感觉不舒服,与他人完全一样也会如此。

当人们认为自己有适度的独特性时自我感觉较好,并且他们的行为也会维护这种独特性。

*流行让事物、行动变为从众,流行必然会日渐式微(除去必需品)

只有当个体与众不同时,才会意识到自我。

黄种人到白人/黑人群体中,会意识到自己的种族,而回到自己的群体中,则开始意识到不同之处(个头、性别、服装等)

这种每人都有的洞察力有助于解释不同环境中成长的人会对哪方面产生强烈的意识:白人长在黑人环境中,会强烈意识到自己的白人身份;少数民族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但由于多数族群意识不到这种族群特点,所以可能会认为少数族群过于敏感。

就算两种文化非常相似,人们仍然会注意到彼此的差异,无论多么微笑,甚至非常细微的差别也会引起歧视和冲突,而当两个群体非常相像时,冲突往往也最紧张。(想想同一种宗教下的不同教派间的类别和极端冲突)相像的群体会挖掘细节的不同之处,这是文化与种族冲突的原因。

我们并不喜欢太过离经叛道,然而讽刺的是,我们所有人都希望与众不同,并热衷于特立独行。但研究表明,我们追求的不是独特性,而是符合道德规范的独特性,我们追求的独特性要与众不同,也要好于众人。

章节总结

●“谁会从众”“什么样的人会从众”并没有标准答案。人格测验不能准确预测个体的特定从众行为,但能较好预测个体总的从众倾向。

●特质影响在“弱环境”中显得强大,因为微弱环境中的社会情境力量不能掩盖个性差异。

●从众和服从是普遍社会现象,无好无坏。

●文化中的社会化作用使人们社会敏感性存在差别。

●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包含一定的程度的服从,当个体跨入新的社会角色时,服从这个角色的社会期望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当社会强制变得过于惹人注目,人们常常会表现出逆反心理——为了恢复自由感而公然违抗强制力量的动机。

●与群体偏离太远或太一致都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我们会以那种坚持自己独特性和个性的方式行事。

●在群体里,我们最可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点赞(0) 打赏
weinxin
投诉&咨询
文章名+链接地址,发送到此微信:tourism52
美业,二十,年来,赠送,价格战 销售必备

美业二十年来的赠送“价格战”

    《活动设计方案·“赠送”价格战》接上篇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价格”“赠送”这单一的思维方式运作。我们一起聊聊“赠送”!什么叫“赠送”?赠送是指无论对方需要...
销售名人(一):乔·吉拉德 销售必备

销售名人(一):乔·吉拉德

销售名人(一):乔吉拉德 乔吉拉德,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誉为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的乔吉拉德从擦鞋童、洗碗工、搬运工、火炉装配工以及房屋建筑承包商,到其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一家雪佛兰...
2019销售心理学:不销售的销售心理学 销售必备

2019销售心理学:不销售的销售心理学

一、不销售的销售心理学 销售,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喜欢这个词汇,觉得它带着浓浓的铜臭味道,肖为民老师的课程,让人对销售有崭新的理解,它是一个帮助客户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帮助用户解...
一句,开场白,就让,客户,记住 销售必备

一句开场白,就让客户记住你

一句开场白,就让客户记住你从实际操作层⾯来说,销售的第⼀个步骤应该是销售预热。当然,这是⼀种⽐较学术的说法,在⾏业⾥更接地⽓的称呼叫暖场寒暄。销售之所以需要预热,主要基于两个规律:...
顾客说贵怎么办,说服, || ,顾客,老说,怎么办 销售必备

说服 || 顾客老说贵、贵、贵,怎么办?

说服 || 顾客老说贵、贵、贵,怎么办?顾客进门就喊贵,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们的门店销售人员该如何处理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嫌货才是买货人”这句话同样适用,很多顾客如果真的觉得...
行销课件,好的标题,行销,课件,效仿 销售必备

行销课件:效仿力

行销课件效仿力超初,你无需另起炉灶。仅仅需要检查每个参考方面(如标题乘法器)和创作标题的公式并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合你的情况即可。你已经为创作你的首条成功标题做好准备。阅读其它标题,考...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