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经验-区域与规划考试重点必考                          



第一章



1.区域



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划分出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部分。



2.区域分析



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因素(区内、区外)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发展规律。



3.区域规划



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上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即对一定地区的国土进行综合开发,对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商业、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在规划地域范围内进行综合布局。



4.区域规划设计



区域规划设计是在工程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具体包含了区域各功能系统的合理调整、区域形态与景观环境的塑造、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特定领域问题的技术性解决等方面内容。



5.区域规划的特征



(1).综合性



a.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



b.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和专项论证的不足。 



c.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 



d.区域规划工作队伍,一般都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 ( 2).地域性



a.地方特色。 



b.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



(3).战略性



a.规划时间跨度长。 



b.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重大问题还很多。



c.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 



d.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诸方面发生深远的影响。



(4).动态性



a.规划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对未来进行选择并不断反馈的循环过程。



b.区域的情况时刻在发生改变,大量不确定因素要求区域规划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的规划,能够根据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适时作出应对。



(5).政策性



 因区域规划中会遇到许多复杂关系和问题,需要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加以协调和解决。



6.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



1、区域分类



(1)自然区



(2)经济区



     1)聚类经济区,国外文献有称之为均质区 



     2)经济协作区,也称协作区或协作经济区 



     3)经济特区 5个



     4)部门经济区 



     5)综合经济区 



(3)行政区



(4)社会区



7.区域总体规划与区域专项规划



(1)区域总体规划



     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有如下重点内容:



     一是抓住关系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



    二是突出重点,结合区域实际,彰显区域特色,为区域矛盾和问题,提出重点措施;明确各类区域的总体功能和发展原则,为下一级规划的编制和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是进一步充实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发展环境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四是要增加制度创新的内容,尽可能阐明政府如何通过完善体制、健全法制、制定政策、改善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等为市场创造好的环境。



(2)、区域专项规划 



区域专项规划是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针对区域内重要领域发展而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要把握好三方面:一是要界定规划领域;二是要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体现该领域的特点,发展的目标要尽可能量化,任务要明确,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保障措施可行。三是要合理确定规划期。



8.规划工作步骤



(1)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3)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4)规划方案设计, (5)规划方案评估。  (6)报批定案。



                          第二章



1.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



(1)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有形商品和提供无形服务总量的不断增长。



 经济增长有粗放和集约之分。粗放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集约经济增长是一种内涵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2) 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过程。



   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演进。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社会、生态目标实现的经济基础.



2.区域发展阶段划分(了解)



3.主导产业?



4.主导产业特征



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



与区域内其他产业关联效应强



5.如何选择区域主导产业



 区域主导产业须具备(陈栋生等,1993):



 高比较优势系数、高产业关联强度、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高产业创新能力、高产业规模经济等。



6.增长极



增长极这个概念在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和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的努力下,定义为: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     



7.打造增长极的必需条件



(1)在一个地区内存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  



(2)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3)要有适宜经济与人才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它包括既要有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要有政府高效率运作,恰当的经济政策、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等软环境。



8.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1)极化效应。又称回波效应,是指迅速增长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的过程。极化方式包括:向心式极化、等级式极化和波状圈层式极化。   



(2)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力通过一系列联动机制不断向周围发散的过程。扩散作用的结果,是以收入增加的形式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大的乘数作用。扩散方式包括:离心式扩散、等级式扩散、波状圈层扩散和重新区位扩散。



9.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1)据点理论



 据点开发理论认为,由于资金的有限,要开发和建设一个地区,不能面上铺开,而要集中建设一个或几个据点,通过这些据点的开发和建设来影响与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2) 轴线理论



 轴线理论将联系城市与区域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管道等工程性基础设施建设适当集中成束,形成区域发展轴线,并沿着轴线集中布置、建设若干工业点、工业区和城市,可以较好地引导和影响区域发展。



       社会经济客体大多在不同规模的点上进行聚集,并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而连接成为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



1、开发建设一个地区,不能面上铺开,而应重点投资,集中建设一个或几个据点,通过据点开发带动外围地区发展。



2、聚集于点上的人口和产业必须沿着一定的通道进行扩散,才能对区域经济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而且这种扩散是渐进式的。



10.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



(一)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



 (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 



 ( 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二)重点发展点(城镇)的选择



  (1).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



  (2).城镇的发展现模。 



  (3).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11.竞争力的内涵



a.财富创造论: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



b.资源配置论:区域竞争力就是一个区域争夺大区域市场和资源的能力。



c.产品提供论:生产适应大区域、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增加实际收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d.经济实力论: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在竞争某些相同资源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程度;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竞争中所表现出的综合实力。



e.综合论: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争夺某种相同资源的能力。竞争力可分为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等。



12.区域竞争力的核心



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创造竞争优势



13.培养区域竞争力的途径



(1)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努力提高区域在分工中的地位 



(2)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及产业群



(3)扶持优势企业,加速优势企业的规模化,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内在竞争能力



14.区域创新网络?



区域创新网络:是区域内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等行为主体,经过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有利于创新发生且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15.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了解)



16.基于生态思想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做法(了解)



17.区域空间管制?



区域空间管制则是指政府以空间政策为手段,通过对划定片区内的建设管理,控制公共资源的有序使用,协调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第四章



1.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请结合你家乡的条件评价,分析家乡发展的S W O T.



  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经济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社会文化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技术条件分析



  区域承载力分析



2.绿色GDP



绿色GDP: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结果即是绿色GDP。



3.区域文化的内涵 –显性 、隐性



(1)文化的内涵



  文化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以器物技术为主的表层



  二是以制度为组织为主的中层



  三是意识形态为主的深层



 其中,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深层是核心,影响最大。



4.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



5.区域政策?制度?



(1) 区域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促使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控制区域间差距扩大,协调区际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



(2) 区域制度一个区域影响经济生活的权利和义务的集合



6.制度的主要作用?



一个(好)的制度的主要作用就应该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制度结构来减少交易中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和稳定行为的预期。



1、降低预期的不确定性,划定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规则



2、界定并约束政府的权力,防止其对经济的过渡干预



3、界定经济参与人的权利并形成激励



7.了解制度厚薄对区域经济影响



8.了解什么是关系转向



9.人口承载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0.社会技术进步的途径。



(1)、本国的研究和开发(发明与创新)



(2)、技术引进: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转移;



(3)、干中学: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可提高未来的劳动生产率。



(4)、人力资本投资:教育



在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



11.适用技术选择的原则。



(1)、结合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目标,制定有关引进工作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措施。



(2)、引进与创新并重,引进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创新。



(3)、不仅要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而且要注意引进软技术。



                        第五章



1.区域发展战略



 ----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一个地区或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环境、谋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策略,称区域发展战略。



    其核心是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2.空间发展战略模式有几种?



均衡发展战略



非均衡发展战略



    增长极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



核心边缘(中心外围)理论



圈层结构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 



协调发展战略模式



3.点轴发展战略模式及重点点和轴的选择?



   该模式的基本观点:区域发展由注重点的极化过程发展为控制轴线的不断延伸与聚集,并从广度与深度两方面拓展扩散和开发过程,实现整个区域的平衡发展。



    实施点轴发展模式有三点基本要求:



第一,首先要选准和确定好轴线;



第二,对轴线内各个极点进行等级划分,确定极点和轴型的开发顺序;



第三,对轴线内原有极点及新生极点发展方向和规模进行规划。



重点开发点(城镇)的选择



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在区域中的地位



城镇的发展规模



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



自然条件优越,建设有地条件好



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4.战略目标确定步骤



1)、评价区域内部条件



(1)区域地位



(2)区域优劣势



(3)区域容量



(4)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2)、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1)总体环境(宏观环境)



(2)产业环境(中观环境)



(3)企业或公司环境(微观环境)



5.SWOT分析法?



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1) 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2) 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



6.区域战略重点通常考虑哪些方面



一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二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三是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四是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



                      第六章



1.产业集群化?



产业集群化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表现为共性和互补性)、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



2.产业生态化?



把一个产业、行业或整个企业看作一个系统,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利用现代科技和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一系列工艺链与生态链的链接和组合,采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出多层次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3.区域产业结构规划的内容



 



4.产业布局规划的原则



(1)、优势原则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是产业布局规划最核心最基本的原则。 



(2)、全局原则



     规划要遵循全局原则,以国家利益为重,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一般与重点、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生活与生产及近期利于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3)、不平衡原则



     正确认识现阶段的国力和地区实情,自觉运用不平衡原则,将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使用,优先放在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使这些地区和产业先发展起来。



(4)、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5.产业结构政策



所谓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



 综合而言,产业政策有如下特点:



①以国家作为制定和实施的主体;



②以治理市场失灵作为原因;



③在资源配置上具有倾向性。 



                      第七章



1.区域空间结构?



(一)从广义空间观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即为其地域结构,指某一时空范围内,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的空间组合,反映了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



(二) 狭义的角度看,空间结构:人类经济活动作用于一定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组织形式;



      1、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资源开发和人类经济活动场所为载荷的经济地域单元为中心问题的空间分异与组织关系;



      二是空间实体构成的某种等级规模体系;



      三是各种空间实体之间存在的某种要素流的形式。



2.节点?轴线?域面?



(1)节点



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于经济活动的内聚力作用而形成的空间经济社会活动密集、活跃的地方。



(2)轴线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连接点要素之间的线状景观即为轴线。如交通线、通讯线路等。



(3)域面



  域面就是一个区域。



  域面的范围即域面宽广度,就是社会经济活动范围,域面的质量即域面的丰度,指域面的社会经济实力、资源丰度等。



3.空间相互作用?



空间相互作用是指不同区域空间系统在空间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表现为人口、资源、资本、信息等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流动情况,从而平衡了资源地域分布差异的现状,使得区域之间互补互助。



4.极核式空间结构的缺点是什么,对它应采取什么战略?



     此类空间结构特点:中心城市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城乡经济分割,现状基础设施和外围地区经济未能得到较好发展,点、线、面地域组合不够协调。



      战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中心城市和外围空间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经济联系。



5.点轴空间发展战略的缺点是什么,对它应采取什么战略?



在区域点轴系统发展过程中,位于一级轴线上的不同节点,可能与其他轴线上的多个节点之间,存在着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联系,从而刺激了纵横交错的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形成网络式空间结构。



     战略:进一步完善区域现状基础设施,提高城市间的交流效率。



6.集聚与扩散?



 



 



7.如何确定区域增长中心和发展轴(带)



(一)区域增长中心的确定



区域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2、具有先进的经济服务、管理体系



3、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二)区域发展轴主要指区域经济发展轴,该区域经济中心应位于发展轴上,发展带是由交通、通讯和能源供应线构成的带状区域,是规划区域未来发展和产业集聚的重点地区(孙久文,2005)。区域发展轴的选择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



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



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8.空间管制的核心是?  



空间管制是为应对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导致的建设用地低效利用、不当利用与无序扩张等问题引发的空间资源管理矛盾而出台的,其核心是基于空间准入机制划分区域内不同开发建设特性的内型区,制定分区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措施,以实现区域紧凑高效增长,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1.简述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



交通运输规划内容应包括:



   客货运量及流量、流向的预测;



   运输方式结构的确定;



   提出交通运输网的基本方案;



   选定重大交通工程项目(例如高速通道)和具体布局;



   工程修建时间和造价估算等。 



2.公路用地规划设计中,平原与丘陵山地选线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1)平原、微丘陵地区



    A 应力求取直短捷:平原地区允许设置几公里以上的长直线。



    B 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路线与铁路相交时尽可能正交或小于45度的斜角通过。



    C 合理处理路桥关系  



(2). 山岭、重丘陵地区



    A 应有足够的稳固性



    B 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保证今后养护和运营费用最经济



C 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



    沿溪线沿溪流岸铺设的路线,选线时应综合考虑定位、选岸和桥位选择三方面问题



    路基高出洪水位0.5米以上 



选岸:对溪流两岸的地形、地质、水文、险段等条件进行调查对比尽量避开困难地段,适当跨河以充分利用有利的一岸



桥位:跨河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a 在支河(沟)口直跨;b 向支口(沟)上游绕进一定距离跨越;c 在S形河湾时,桥位应设在S形河湾的腰部,因为此处河床较稳定



 越岭线当公路从山岭这一面翻到另一面时,要求选择适当的垭口(在山脊上两个山头间最低的地方)。



越岭线在平面布局时:



  A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展线。常见的展线形式有跨沟线(从沟的一岸傍山逆水而下,跨沟后傍山顺水降坡)。绕山嘴展线(当路线顺沟而下,转入另一个山沟时,常常绕两沟相夹的山脉突出的山嘴。



B 回头展线:没有适宜垭口时考虑



C 山脊线和山坡线



3.试就下面这幅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评析其铁路、公路及组团间联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 



                        第九章



1.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2.村镇体系



 村镇体系是以某一村镇为核心,形成一定引力范围的村镇居民点网络,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构成的相互完整的系统。村镇系统和城镇系统构成居民点系统。



3.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合理稳定的社会结构,最终实现对社会结构的重塑。 



首先,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非农化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过程,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社会经济物质和思想演变的过程。其中既有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变农村地域为城市地域的过程,即城镇化的数量过程;又有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城市文明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即城镇化的质量过程。



其次,重塑社会结构是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内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一个成熟稳定的社会分层结构一般呈橄榄形或菱形(两头小中间大),城镇化是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梦的重要载体。从我国的现实看,未来10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重要的基础和支撑在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转型。



4.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根据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及文化科技等行业的发展需要,在分析各城镇的历史沿革、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各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分工协作关系,确定城镇的性质、类型、级别和发展方向,使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一个既明确分工又有机联系的大中小相结合和协调发展的有机结构。



5.空间结构规划



6.空间结构规划的整体框架构思



 



 



7.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8.规划城镇体系职能结构的基本方法



  (1).分析各城镇的现状职能类型组合,分别计算各城镇的三次产业结构(包括产值和就业结构,下同)、工业部门结构、第三产业部门结构。



   ( 2).对主要城镇,进一步分析其职能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



   ( 3).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还要分析在高一层次区域以至在全国的地位作用。比较上述2的指标在省域、省际或全国的位序,一些拳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规划期发展条件变化分析。



9.区域城镇体系的城镇网络规划关键



区域城镇体系的城镇网络规划主要在于:从地域的具体条件出发,参考各城镇总体规划目标,确定各自城镇的发展方向、性质、规模和布局等,并综合成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各级城镇为节点,组成经济上相互联系,职能上互为分工,规模上具有等级系列特征的综合城镇体系网路。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产品

历史上的今天:03月29日

热门专题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巨榕教育集团,巨榕教育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天麻炖什么治头痛最好,天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天麻多少钱一斤,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及禁忌,天麻怎么吃效果最好,天麻粉的功效与作用,天麻怎么吃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自考本科|自考本科有用吗,自考文凭,自考本科文凭,自考文凭有用吗,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自考文凭承认吗
自考本科
昆明综合高中|昆明综合高中
昆明综合高中
云南综合高中|云南综合高中
云南综合高中
易捷尔高职单招|易捷尔高职单招,易捷尔高职单招培训,单招分数线,单招录取分数线,高职单招学校分数线
易捷尔高职单招
APP开发|app开发_app开发公司_app软件开发_专业app开发_云南app开发公司_app定制_原生app开发定制
APP开发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报名,云南开放大学报考,云南开放大学,什么是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学历,云南开放大学学费,云南开放大学报名条件,云南开放大学报名时间,云南开放大学学历,云南开放大学专业
云南开放大学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