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pptx

第一章 绪论

目标导航

1、认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含义

2、了解毕生发展的含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3、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设计,学会运用观察法和调查法收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资料


案例导入

30多年前,一位长者问我在大学学什么?我说学习心理学。他似乎很惊讶的说了一句话:现在大学里也教你们算命呀?我竭尽所知对他解释,仍然没有消除他对心理学的误解。时至今日,仍然总有人误解:心理学就是研究别人想什么的学问。


第一节 学前儿童与心理学

本节框架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的本质是什么

二、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的概念

年龄的概念

成熟与学习

三、学前期与学前儿童

发展阶的段

儿童、幼儿与学前儿童

转折期、危机期、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


一、什么是心理学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

A: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等

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等

意志过程:自我调节、控制等

B: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等


(二)心理的本质是什么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心理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

4.心理具有发展性,人的心理经历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


参考图片:图1-1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颅骨

脑膜包围并保护着脑

右侧脑半球(大脑的一半)

胼胝体连接左侧和右侧大脑半球。

下丘脑可调节饥饿,体温和其他的一些功能

小脑协助调解平衡和运动

脑干可调节呼吸心率


参考图片:图1-2  悟性与灵性的大脑分工

左脑功能

数学、书面语言、推理、口语、科学研究、右俐

右脑功能

洞察力、三维形体、、艺术鉴赏、想象力、音乐欣赏、左俐


二、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的概念

发展(development)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心理及行为上系统性的发生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及其过程。

(二)年龄的概念

1.实足年龄

2.生理年龄

3.心理年龄

4.社会年龄


(三)与发展相关的两个概念

成熟与学习是导致发展变化的两个重要过程

1. 成熟

成熟是指个体按照遗传基因中预先设定的生物程序进行发展。

2. 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产生了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学前期与学前儿童

(一)毕生发展过程的发展阶段问题

1.胚胎期:从怀孕至出生的时期

2.婴儿期:出生至18-24个月的时期

3.儿童早期:从婴儿期结束至6岁的时期

4.儿童中期和晚期:6岁至11岁的时期

5.青春期:从10-12岁至18-22岁的时期

6.成年早期:从19-20岁左右至30 岁左右的时期。

7.成年中期:从35-45岁至60岁左右的时期

8.成年晚期:从60-70岁至死亡的时期


(二)儿童、幼儿与学前儿童

儿童:儿童是成熟中的人,儿童期(0-18岁)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学前儿童:通常把儿童正式进入小学学习之前的几个阶段统称为学前期,入学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幼儿: 3-6岁儿童简称幼儿。

婴儿: 3岁前儿童简称婴儿。

学前期: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是广义的学前时期。对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常被称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3—6岁被称作学前期(狭义的学前期)或幼儿期。


(三)与学前期关系密切的两组概念

1.转折期与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会出现心理发展的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在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成为危机期。


2.关键期、敏感期与最佳期

“关键期”概念的来源:

印刻 → 劳伦兹   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

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母鸭、人或电动玩具),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剌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思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关键期?


案例思考:

新闻报道:某地区7岁男童从小被父母放在猪圈中与猪一起长大,至今不会说话,智商也只相当于2岁儿童。请结合关键期、敏感期的相关知识点,思考原因。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

本节框架

一、婴儿心理的发展特点

人生第一年

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成就

二、幼儿心理的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一、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人生第一年

1.从本能到交往

2.心理的萌芽

(二)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成就

1.语言的形成

2.思维的萌芽

3.自我意识的萌芽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小班幼儿心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二)中班幼儿心理特点

1.爱玩、会玩

2.思维具体形象 


(三)大班幼儿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

本节框架

一、研究设计

横向研究

纵向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

二、研究类型

描述性研究

相关性研究

实验研究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一、研究设计

(一)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测或实验,比较他们的差异,以探究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二)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通常数年或更久),对同一群儿童进行跟踪并且定期进行观测或实验,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三)聚合交叉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是选择几群不同年龄的儿童,在短时间内同步跟踪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设计举例

图1-4  聚合交叉设计模式

选择6岁和8岁两组被试同时跟踪研究,间隔2年进行一次测试。既可以进行同一组内不同年龄之间的比较——纵向研究;也可以不同组间不同年龄之间的比较——横向研究,还可以进行同一年龄儿童不同组之间的交叉比较


聚合交叉研究设计举例

研究者在1990年测试分别于1987、1986和1985年出生的3、4、5岁儿童,这是横向研究,发现其成绩分别是5、12、19;对A组(3岁)跟踪两年,发现其成绩分别是5、24、24;对B组跟踪一年,其结果是12、24。结果表明:横向比较发展识读成绩随年龄逐步增加;而A组的比较表明不是逐步增加而是3-4岁剧增;而B组的剧增在4-5岁。可见,两种研究揭示的发展趋势不一致(见表1-1 )。可以推测,这种不一致意味着有某种社会因素,如时代背景在起作用。


二、研究类型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和记录儿童行为及其发生条件。

(二)相关性研究

相关性研究不仅仅对心理现象或行为提供描述性信息,而且还能够进行预测。

(三)实验研究

为了探究因果关系的存在,心理学家使用实验进行研究。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特点的方法。

2. 事件抽样观察

根据研究目的,有选择地抽取某类现象(事件)进行跟踪观察,并且全面、完整地记录现象发生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

(二)调查法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章节小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心理具有发展性,人的心理经历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由此,我知道,心理学不仅仅是研究人在想什么,而是研究人的所有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2)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心理及行为上系统性的发生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及其过程。时间推移或年龄增长是毕生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条件。心理发展的各个领域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展开的过程;各种因素和事件对发展的影响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来发挥的,而且其作用也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毕生心理发展的起始阶段,也就是人的心理不断发生,并且逐步形成心理系统的时期。学前期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是广义的学前时期。对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常被称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设计包括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聚合交叉研究,研究类型主要包括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和实验研究,收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资料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和调查法。


第二章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基础

目标导航

1、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发展的基本特点

2、掌握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外显表现: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3、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在的生理因素与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

案例导入

东东16岁了,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打篮球、写作业时,他只能够用一只手,阅读也比其他同学要慢。尽管如此他还是能基本跟上同学的学习进度。他的外表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他的大脑却只有常人的一半。1岁时,由于癫痫发作,他不得不进行了脑部切除手术。尽管他比同龄人发展滞后,但作为只有一半大脑的人,他能呈现出现在的水平已经是个奇迹了。医生说,这归功于他进行脑部切除手术时年龄尚小,并且当时社会的医疗水平也已经发展起来了,他的父母又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他又足够重视,给与了他良好的后天教育,让他得以有今天的奇迹。

请思考:为什么大脑的手术会对后天的运动、智力发展造成影响呢?医生所分析的那些原因又为什么可以造就后面的奇迹呢?

第一节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  

本节框架

一、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机能

大脑的组成与机能

二、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

大脑神经细胞迅速发展

神经逐渐髓鞘化

大脑皮层各中枢先后发展

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

大脑单侧化发展

一、神经系统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亦称之为神经细胞,它由胞体、树突与轴突三部分组成。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与机能

神经系统主要有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是人体的“司令部”,处理各种事务并下达命令

脊髓+

负责向下传送与向上反馈脑的命令

周围神经:

+脑神经

接收命令支配头部器官,并向上反馈?

+脊神经

接收命令支配躯干与四肢,并向上反馈

+植物神经

接收命令支配脏器,并向上反馈


(三)大脑的组成与机能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脑,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总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约为脑的总重量的60%左右,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大脑皮层的活动具有一定规律性,具体表现如下:

1.优势原则

2.镶嵌式活动原则

3.动力定型


二、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大脑神经细胞迅速发展

(二)神经逐渐髓鞘化

(三)大脑皮层各中枢先后发展起来

(四)大脑皮层的发展由兴奋过程占优势到兴奋、抑制过程渐趋平衡

(五)大脑单侧化发展

表2-1儿童出生后脑重量变化一览表

年龄

新生儿

1岁

2岁

7岁

脑童量

约350克

约900克

约1100克

约1404克

接近于成人的

25%

60%

75%

90%

儿重行为的变 化

大部分时 间处于睡 眠状态

会独立行走、 开口讲话、开  始表现自我意  志等

会跑会跳、会 说长何子、会 开始交朋友

开始出现拍 象逻辑思维 等

 第二节 儿童的动作发展

本节框架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新生儿动作的发展

学前儿童基础动作的发展

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一、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一)头—→脚规律(从上到下)

(二)近—→远规律(从中心到边缘)

(三)从整体—→局部规律(从笼统到准确)

二、新生儿动作的发展

反    射

刺   激

反    应

出现的大致年单

清失的大致年岭

吸吮反射

物体放入噗中

吸吮

胎儿期2~3个 月

在第一年变成自动 反应

朝向反射

脸颊或者嘴角的抽 动

把头转向抽动 的一边

新生儿

在第一年变成自动 反应

吞咽反射

食物放入嘴中

吞咽

新生儿

在第一年变成自动 反应

打喷嘆

对鼻孔进行刺激

打喷嘎

胎儿期4~6个 月

在成人时期也出现

摩洛反射(惊 跳反射)

突然发出较大的噪 声

对称性地伸出 手臂与腿

新生儿

3~4个月消失

巴宾斯基反 射

要儿的脚底中央受 到挠痒刺激

伸展或者抬高 脾趾

新生儿

6个月时消失(个月时逐步缩)小

脚趾抓撞

挠痒刺激稍稍低于 脚趾的脚底

绕着物体而卷 起脚趾

胎儿期4-6个

9个月时消失

掌反射

把物体放入婴儿的 手中

紧紧地抓握物 体

胎儿期4÷6个 月

8周时较弱;4一5个 月时消失

游泳反射

婴儿水平地以腹部 作为支撑

协调的游泳式 动作

胎儿期8~9个 月

6个月之后消失

畸步反射

要儿垂直,双脚轻轻 接触平整的表面

做出协调的行 走运动

胎儿期8~9个 月

2~3个月之后消失

 三、学前儿童基础动作的发展

表2-4儿童精细动作一适应性的发展

顺序

动作项目名称

年龄/月

顺序

动作项目名称

年龄/ 月

1

跟至中线

1.0

16

搭两层塔

13,9

2

跟过中线

1.5

17

自发地乱画

14.6

3

跟180°

2.2

18

从瓶中倒出小丸(自发地)

17. 7

4

抓住拨浪鼓

2.7

19

搭四层塔

17.8

5

两手握在一起

3.2

20

搭八层塔

23. 5

6

注意荀葡干

3.8

21

模仿画直线

26.9

7

伸手够东西

5.6

22

模仿搭桥

28.9

8

将方积木在手中传递

5.6

23

会挑出较长的线段

33.9

9

坐者拿两块积木

5.8

24

模仿画“0”形

3.5.4

10

把并小丸拿到了

6.3

25

模仿画“+”形

38.7

11

坐着找绒球

6.4

26

画人画了三处

46.2

12

捋一他指抓握

7.9

27

模仿画“□”形

46.4

13

将手中拿的方积木对敲

8.6

28

会复制“□”形

49.7

14

拇一食指抓握

10.5

29

画人画了六处

50.4

15

从瓶中倒出小丸(按示 范 )

13.7

顺序

动作项目名称

年龄/月

顺序

动作项目名称

年龄/月

1

稍微拍头

2.1

25

自蹲自如

16.5

2

头转动自如

2.6

26

独走自如

16.9

3

抬头及肩

3.7

27

扶物过障碍棒

19.4

4

翻身一半

4.3

28

能跑不稳

20.5

5

扶坐坚直

4.7

29

双手扶栏上楼

23. 0

6

手肘支床胸离床面

4.8

30

双手扶栏下楼

23.2

7

仰卧翻身

5.5

31

扶双手双脚跳,稍微跳起

23.7

8

独坐前倾

5.8

32

扶一手双脚跳,稍微跳起

24.2

9

扶腋下站

6.1

33

独自双脚跳,稍微跳起

25.4

10

独坐片刻

6.6

34

能跑

25.7

11

蜗动打转

7.2

35

扶双手单足站不稳

25.8

12

扶双手站

7.2

36

一手扶栏下楼

2.5.8

13

俯卧翻身

7.3

37

独自过障碍棒

26.0

14

独坐自如

7.3

38

一手扶栏上楼

26.2

15

给助力爬

8.1

39

扶双手双脚跳好

26.7

16

从卧位坐起

9.3

40

扶一手单足站不稳

26.9

17

独自能爬

9.4

41

扶一手双脚跳好

29.2

18

扶一手站

10.0

42

扶双手单足站好

29.3

19

扶两手走

10.1

43

独自双脚跳好

30.5

20

扶物能蹲

11.2

44

扶双手单脚跳,稍微跳起

30.6

21

扶一手走

11. 3

45

手背举起,有抛掷姿势的 抛掷

30.9

22

独站片刻

12.4

46

扶一手单足站好

32.3

23

独站自如

15.4

47

独自单足站不稳

34.1

24

独走几步

15,6

48

扶一手单脚跳,稍微跳起

34.3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节框架

生理因素

社会因素

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一、生理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选择一对身高等基础情况都一样的双胞胎

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

48周的小孩腿部肌肉较弱,刚刚学会站立,或者仅会摇摇晃晃勉勉强强地走

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

让弟弟在出生后第52周才开始学习爬楼梯

52周的小孩腿部肌肉变强,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

格塞尔同样每天训练弟弟15分钟


谁先学会爬梯?

同卵双生子爬梯能力发展

                                                            没有成熟准备       有成熟准备

                                 双生子1                                双生子2

                 基线       开始训练                                开始训练

                        双生子2

                        双生子1

低                               48周                                           52周                    54周(年龄)


实验结果:

一个是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了54周学会了爬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是在54周时学会了,两人最终的效果一样。

思考:

孪生兄弟的生理结构与生长环境是十分相似的,为什么先接受训练的哥哥在爬梯上没有表现出优势呢?


实验结果分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8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2周时,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实验,格塞尔认为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但他更强调成熟的作用,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生物内在进度表,超前学习没有多大意义,只有建立在一定成熟基础上的学习才有用。


斯科尔(Skeel,1966)对孤儿院的孩子进行了追踪研究。

13名原本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后来被别人领养,斯科尔追踪考察这些领养儿童的智力发展情况,并与仍然生活在孤儿院未被领养的儿童进行比较。

思考:他们之间会有差别吗?


实验结果

表2-5变换环境对儿童智商的影响

组别

分开时年龄 19个月

一年半后

二年半后

二十一年后

文化水平

实验组

(13人)

63.4

91.8

101.4

全部自给

平均读完

12年级

控制组

(12人)

86.7

60.5

66.1

1人死亡 4人需照顾

平均读完

4年级

 实验结果分析: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正常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的智商情况要明显好于在孤儿院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研究者认为,造成控制组儿童智力底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孤儿缺乏必要的感知觉刺激与“应答性”环境。

尽管两组孩子都具备智商正常发展的遗传可能性,但是最终实现到什么程度,环境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印度狼孩

1920年在印度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被发现时,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

收养他们的牧师夫妇俩为使两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小狼孩在回到人类社会11个月时便死去了。大狼孩用了5年的时间才学会走路,用了7年时间才会说简单的单词,她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


思考:

狼孩与其他正常小孩一样,拥有人类的遗传基因。但为什么他们的后天发展却表现出如此大的差距呢?

原因分析:

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没有正常的人类成长环境,因此她无法像其他小孩一样正常发展。


第四节 儿童成长的生态系统

红馆系统、传统、法律

外层系统

祖辈及亲戚、朋友和邻居、父母工作场所。

中间系统

托幼机构、医疗服务机构、社区活动场所

微观系统

个体、核心家庭、

图2-7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


章节小结

本章主要针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基础进行了分析。首先讨论了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列举了跟心理发展紧密相关的神经系统发育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其次,探讨了儿童的动作发展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第三,对心理发展的两大影响——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将落脚点放在了儿童成长的生态系统上,对心理发展的整个生态背景进行了一个梳理。

本章开头的案例中,东东脑部有受到过损伤,而脑部作为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生理基础,所以他后天的运动与智力发展都因此受到了影响。然而,相较于成人而言,东东的恢复已经算相当不错了,这主要是因为他做脑部切除手术时年龄还非常的小。当时脑细胞只发育了一半,后期发育起来的脑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作用。并且东东所处的生态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父母有着足够的经济实力与教育条件对东东进行强化训练,当时社会的医疗水平也能够为东东提供比较好的康复治疗。正是在这一切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才使东东达到现有的发展水平。


第三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目标导航

1、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发展的基本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3、能依据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规律,进行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师幼交往


案例导入

张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她给2岁半的小孙女熹熹讲“1+1=2”是这么讲述的,说:“熹熹,奶奶给你一块糖。”说完将一块糖放在了熹熹手中。又接着说:“熹熹,奶奶又给你一块糖。我们一起来看看,熹熹现在手中总共有几块糖啊?一块,两块,噢,总共有两快糖。”张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拿着熹熹的小手一起点数。

轮到给4岁的孙女点点讲1+1=2时,张老师又换了个方法,张老师绘声绘色地给点点讲起了故事:池塘里面来了一只小黄鸭游泳,嘎嘎嘎,真凉快!一会儿,又来了一只小黄鸭,也扑通一声跳到池塘里游起泳来了。咦,那现在池塘里总共有几只小黄鸭在游泳呢?”“嗯,对,总共有2只小黄鸭在游泳,嘎嘎嘎,真凉快,我和你一起来扮演一下好吗?”

最后给8岁已经是小学生的大孙女皮皮讲1+1=2时,张老师直接拿出了纸和笔,教盼盼认识阿拉伯数字“1”与“2”,并给盼盼讲解“+”与“=”所代表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同样是讲“1+1=2”,但张老师却用了不同的方法呢?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张老师为什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呢?


第一节 认知发展概述

认知概述: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认知的发展:认知的起源、认知发展的过程、认知发展的机制与动因

认知的调节:注意概述、注意的类型


一、认知概述

(一)感觉与知觉

表3-1人类的常见感觉

感觉

刺激

感觉器官        感受器

感觉

视觉

光波

眼              视网膜的锥体和杆体细胞

颜色。模式,结构,运动,空间深度

听觉

声波

耳              基底模上的毛细胞

嚼音,音调

皮肤感觉

外界接触

皮肤            皮肤神经末梢(鲁菲尼小体,梅克尔

触盘,帕奇尼小体)

触,痛,温,冷

嗅觉

可挥发物质

响上皮毛细胞

气味(麝香,花香,烧焦,薄荷)

味觉

可溶解物质

香              舌头上的味营

味道(甜,酸,成,苦)

前庭觉

运动觉

机械和重力 身体运动

内耳            半规管的毛细胞和前庭 肌肉、肌膜和关节 肌肉、肌腱和关节的神经纤维

空间运动,重力牵引

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位置

 表3-2人类的常见知觉 

知觉

作用

空间知觉

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距离

时间知觉

处理事物的延续性与顺序性

运动知觉

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二)记忆

记忆是人在头脑中积累与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分类:

1、时长

感知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2、加工的方式

机械记忆

意义记忆

3、内容

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

语词记忆

4、有意性

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


记忆的过程:

外界刺激

感觉记忆:0.25-2s

短时记忆:1分钟 容量:7±2

存储-提取

长时记忆:无限久-无限大


(三)想象

想象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分类

想象的目的性: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想象的新颖性: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四)思维

思维指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与间接认识。

思维的类型: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

二、认知的发展

表3-4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年龄阶段

名称

年龄

思维工具

思维形式

特点

感知 运动 阶段

0-2

以动作为 主

以直观行动

思维为主

婴儿主要通过感知觉与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 等等来认识这个外部世界,并逐渐认知到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物体的不同。这一阶段,婴儿对 信息的处理仅仅停留在很表面的感知层次,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都还很弱,不能对信息进 行深层次的加工,这是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

前运 算阶 段

2-7

以表象 、 动作为主

以具体形象

思维为主

这一阶段的显著发展特点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他们开始学习并渐渐能够熟练地运 用符号去表征事物,并用符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这意味着儿童不再像前一个阶段那样只能 认知直观摆在他面前的事物,可以借助头脑中关于事物的简单形象,进行简单的思考,因此, 这个阶段所能思考的事物也只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符号。在这个阶段里,想象迅速发展起来 了,在整个认知活动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感知觉也仍然重要,记忆、注意、思维等虽然仍 停留在比价低的水平,但也都有所发展。这一阶段的前期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后期兼有 “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

运算

阶段

7-11

以表象 、 语言为主

以具体形象

思维为主

儿童大约在5-7岁之间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展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儿童能够运用符号  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符号表征,但他们的认  知活动还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则在分类、数字处理、时间与空间概念  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阶段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后期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形式

运算

阶段

11

岁以

以语言 、 表象为主

以抽象逻辑

思维为主

形式运算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的发展与完善。这时青少年不再将思维局限于具体的事物 上,他们开始运用抽象的概念,能提出合理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指导事物的发生有多种可 能性,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更大的弹性与复杂性。至此,人的认知发展达到成熟水平。进入 这一阶段后,主要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三、认知的调节

(一)注意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注意的类型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第二节  婴儿的认知发展

本节框架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婴儿记忆的发展

婴儿想象的发展

婴儿思维的发展

婴儿注意的发展


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表3-5婴儿感觉的发生与发展

感觉

发生与发展

触觉

胎儿在第49天就可以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

出生后,婴儿对外界的触觉探索活动主要是口腔触觉与手的触觉活 动 。

视觉

视力

4-5个月的胎儿已经具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生理基础;

新生儿能看清楚的距离大概是20厘米左右。到6个月左右时,视 力才能达到成人的视力水平范围。

颜色 视觉

新生儿眼中只有黑白灰三色;

出生2个月的婴儿已经具有初步的颜色知觉能力,可以在白色背景 上分辨红绿两种颜色,大约3个月时,开始对蓝色敏感;4个月时 显示对红、蓝的偏好

听觉

5-6个月的胎儿已经建立听觉系统,可以透过母体听到外界频率为 1000Hz以下的声音;

新生儿能够区分不同音调、音高、音响、持续时间的声音

味觉

4个月的胎儿已能感受到味觉刺激;

新生儿的味觉发育相当完好,并表现出对甜食的偏好

嗅觉

7-8个月时,胎儿的嗅觉感受器已相当成熟,能大致区别几种不同 的气味 ;

新生儿的嗅觉发育相当完好,还能够由嗅觉建立食物性条件反射, 并有初步的嗅觉空间定位能力。

 表3-6婴儿主要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知觉

发生与发展

形状知觉

新生儿能够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

婴儿4个月时具有形状知觉的恒常性,并偏好复杂、清晰、轮廓多 曲线多的形状。

大小知觉

4个月以前的婴儿就已具有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方位知觉

新生儿就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

距离知觉

2一3个月时已有了对来物的保护性闭眼反应;

婴儿6个月时能明显感知到深度

 二、婴儿记忆的发展

婴儿不仅很早就有记忆,而且还有一定的保持能力。在整个婴儿期,这种能力发生着各种变化,变得越来越趋向完善。

三、婴儿想象的发展

这个阶段儿童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

第一,想象是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再现。

第二,仅有简单的相似联想。

第三,只有单个的想象动作,没有情节的组合。

四、婴儿思维的发展

(一)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

(二)最初习惯阶段(1-4.5个月)

(三)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4.5-10个月)

(四)方法与目的分化阶段(10个月-12个月)

(五)感知运动智慧阶段(12-18个月)

(六)智慧的综合阶段(18-24个月)

五、婴儿注意的发展

图3-11 婴儿对不同模式图的注视时间


第三节  幼儿的认知发展

本节框架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幼儿记忆的发展

幼儿想象的发展

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觉的发展

1.视觉的发展

幼儿初期: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等基本色,不太能区分蓝与天蓝、红与粉红等近似色、紫色混合色,且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能基本区分近似色,且能说出基本色名称;

幼儿晚期:不仅能认识各类颜色,还能正确说出名称

2.听觉的发展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发展不断发展


(二)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的发展

(1)形状知觉的发展

幼儿辨别图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2)大小知觉的发展

学龄前阶段,幼儿能基本比较事物的大小。

(3)方位知觉的发展

学龄前阶段,幼儿基本能判断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

2.时间知觉的发展

学龄前阶段,幼儿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情与周围现象知觉时间,生活作息与自然界的周期现像是他们时间知觉的主要依据。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二)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三)以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四)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五)再认和再现能力逐渐发展


相关实验

苏联心理学家陈千科(Зинченко,1954)给儿童在实验桌上画了一些假设的厨房、花园、睡眠室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图片放在实验桌相应的位置上。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测查其无意识记的效果。

我国心理学家沈德立等人采用再认法测量幼儿对情节图片和抽象图片的再认保持量。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的幼儿对图片再认的保持量有显著的差异(见表3-7)。研究还发现再认的发展不仅表现在保持量上,也反映在再认反应时上。年龄小的幼儿反应时长,年龄大的幼儿反应时短(见表3-8)。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玲玲的画作:

这么大的孩子画画全是天马行空。一边画一边念着我画了一个水母,接下来是章鱼、海蛇、海马、珊瑚等等,后来不知怎地来了一个大厨师,于是大家都躲进了石头。。。。于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块大石头。 

(二)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逐渐发展

图3-17是5岁的幼儿画的命题画《三只小猪吃西瓜》,尽管有的小朋友只画了两只猪,而有的小朋友将小猪变成了老虎、熊与马。但是他们基本还是围绕着了“动物吃西瓜”的主题在进行绘画。

(三)想象带有极大的夸张性

图3-20是一个4岁小男孩所画的《我和爸爸踢足球》,因为可能在小男孩的眼里,爸爸非常厉害,好像能掌控球场上的一切,所以他给爸爸画了一双特别长的手。图3-21是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画的《我眼中的老师》,因为可能在小女孩的眼中,女老师们的长头发很漂亮,所以他给三位老师都画了特别长的可以拖到地上的长发。


四、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第一,在这个阶段内思维开始出现象征性功能,即儿童可以开始借助表象进行思考。

第二,在这个阶段幼儿会开始使用“概念”,但是他们的概念与成人不一样,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往往是具体的,不具备概念的一般性与概括性,因此还不是真正的概念。

第三,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词汇贫乏,又未形成类的概念,分不清一般与个别。

(二)直觉思维阶段(4-7岁)

第一,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幼儿思维容易直接受到事物显著特征的影响,且一次只能考虑到事物的一个特征,而不能同时照顾两种及以上特征。

第二,这个阶段幼儿思维的另一个典型表现就是“自我中心性”。

五、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3-6岁阶段,幼儿注意的特点就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二)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三)注意广度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注意广度不断扩大。

(四)注意分配的发展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注意分配的能力逐渐提高。

(五)注意转移的发展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注意转移的能力逐渐增强。


第四节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本节框架

心理理论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学前儿童对信念的认识、学前儿童对愿望的认识、学前儿童对意图的认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

一、心理理论概述

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信念、需要、愿望、意图、感知、知识、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

二、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对信念的认识

错误信念的研究

(1)意外地点任务。即“Maxi和巧克力”任务。主试用玩偶向被试演示一个故事,故事如下:男孩Maxi把巧克力放到壁橱的A处,当他不在时,母亲把巧克力转移到壁橱的B处。要求被试判断Maxi回来时,将会去哪里找巧克力,Maxi最初将巧克力放在哪里,巧克力现在在哪里。

(2)意外内容任务。即“糖果盒”任务。主试向被试出示一个儿童所熟悉的盒子如糖果盒,让被试判断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在儿童回答(糖果)后,实验者打开盒子表明里面不是儿童所预想的事物,而是一支铅笔;然后将这些东西放回盒子,并问被试:其他孩子在打开盒子之前,会认为里面装的是什么?

实验的结果发现,在意外地点任务中,大多数3岁儿童报告说Maxi到B处找,而4、5岁儿童大多数报告说Maxi到A处找。在表征变化任务中,大多数3岁儿童说“铅笔”,4、5岁儿童则说“糖果”。当主试问3岁儿童,Maxi此时是怎么想的,他们倾向于依据自己所知道的实际情况作出问答,而4、5岁的儿童则会依据线索较为准确地推知Maxi的信念,哪怕是错误的信念。因此,可以推断3岁儿童不能理解信念的可错性,而4、5岁儿童对信念的可错性有了较好的理解,此后大量的实验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结论。

(二)学前儿童对愿望的认识

学前儿童倾向于用愿望来解释一切行为与其他的心理状态,愿望是他们“心理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并先于对信念、意图的认识。 

(三)学前儿童对意图的认识

行为→反应(高兴、悲伤、气愤、疑惑)

行为→信念(相信、假定、知道、怀疑)

行为→愿望(想、希望、应该)

图3-30未理解“图意”儿童的“心理学体系”

信念、愿望→意图(决定、计划、尝试、目的)→行为→反应

图3-31理解“意图“儿童的“心理学体系”

(四)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2岁左右,儿童逐渐形成“愿望心理学”。

3岁左右,儿童逐渐形成“愿望——信念心理学”。

4-5岁左右,儿童逐渐形成“信念——愿望心理学”。

三、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

(一)先天的生理因素

“模块论”

该理论认为, 大脑有一个“心智模块的理论”。 雷瑟琳Leseli(1987,1994)通过多年来对自闭症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收集了大量证据,认为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是一种领域特殊的、快速、自主、功能独立的先天处理机制的结果。

(二)后天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

 家庭背景

 同伴交往

 假装游戏

(三)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

许多研究证明心理理论的发展与语言能力有密切关系。心理理论的理解是紧随语言发展之后的,但这种关系仍不够清晰。其中一个观点是心理理论的水平与儿童语言能力是紧密相连的, 尤其是句法结构能力。而另一个观点是儿童畅谈自己心理状态将促进心理理论的发展。总之, 语言是儿童得以习得他人潜在心理状态的媒介已经成为共识, 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章节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我们知道了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现象。认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每个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皮亚杰将其基本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与形式运算阶段(12岁及以后)这四个阶段。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建构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均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现象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为了帮助读者对婴儿、幼儿的认知发展有一个整体印象,我们以婴儿(0-3岁)、幼儿(3-6岁)为两个大年龄分段,分别介绍了上述认知各现象的年龄发展规律。其中,注意作为伴随认知始终的现象,对认知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本章中单列了一节进行讲解。


回顾本章开头的案例,学完本章后就能明白为什么同样是讲解“1+1=2”,张老师在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时用不同的方法。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不一样,2岁半的熹熹处于皮亚杰所说的感知运动阶段,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因此给她讲解时,必须用到直观的事物,并且要有点数的动作;4岁的点点处于前运算阶段,可以通过故事创设一个小鸭子游泳的情境,让点点在头脑中构想小鸭子相聚的形象来理解;而8岁的皮皮则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可以开始通过较为抽象的符号来进行理解。


第四章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

目标导航

1、了解语言与言语的关系,掌握言语的类型、功能及获得理论

2、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初步掌握学前儿童言语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案例导入

    点点4个月大时就会叫“ma-ma-~”了,点点妈妈非常高兴,可是一段时间后她却发现,点点不仅管她叫“mama”,还管其他人都叫“mama”。一直到点点10个月大时,才只管她一个人叫“mama”。随着点点年龄的增长,会说的词越来越多,不过他说的话跟别人不一样,他的句子就像发电报那样简单,比如“点点吃”“妈妈抱”等,不熟悉的人还真猜不出他在说什么。等点点进入幼儿园后,会说的话更多了,还常常喜欢跟别人讲故事,不顾每次都是点点说得眉飞色舞,别人听得却是晕头转向,因为他说的故事常常没有重点,上一句接不上下一句,一会儿没有主语,一会儿没有宾语。为什么会这样呢?学完本章你就知道了。

第一节  言语的概述

本节框架

语言与言语

言语的分类:外部言语、内部言语

言语的功能:概括、交流、调节

言语的习得:先天遗传论、后天习得论

言语发展的阶段

一、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人类在交际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言语则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个体使用语言的过程。

二、言语的分类

外部言语:

对话言语

独白言语

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

游戏言语

问题言语


三、言语的功能

概括作用

言语中的词,是客观事物的符号,它总是代表着一定的对象或现象

  交流作用

言语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情感的桥梁;是人们相互影响、进行交际的工具;也是传递世代经验的途径

调节作用

通过言语,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也能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自觉的性质。


四、言语的习得

(一)先天遗传论

人类习得语言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由人类基因携带遗传下来的。

儿童生而具有一个“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它包含了适用于所有语言的一整套规则,这同时也是一个普遍语法,只要儿童拥有足够的词汇,不管他们听到的是哪一种语言,都可以通过语言获得装置

(二)后天学习论

1、强化说

斯金纳认为,语言的学习就像其他的学习一样,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而完成的。

2、模仿说

儿童获得言语的过程就是对成人言语行为的模仿过程,是成人言语的简单复制。

3、交互作用论

言语发展来源于生理成熟、认知发展和言语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作用,其中言语环境主要是指儿童与同伴间相互沟通的情况。

五、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

1.第一阶段:前言语阶段(1岁以内)

是言语的准备阶段。

2.第二阶段:言语发生阶段(1~3岁)

已经可以开始说话,能以主动的方式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也能说出最初的词并能掌握其意义。

3.第三阶段:基本掌握口语阶段(3-6岁)

语音系统和基本语法的规则已经掌握,具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一定的语言运用技能。可以用词语来解释词语,语感逐渐形成,并能进行一般的日常语言交际。


第二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本框架节

言语知觉的准备

言语发生的准备

言语交流的准备

一、言语知觉的准备

(一)妊娠中、后期(5-8个月)

(二)新生儿期(0-1个月)

(三)发音游戏期(2个月-3或4个月)

(四)语音修正期(5个月-8或9个月)

(五)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二、言语发生的准备

从反射性发声到咿呀学语

语音的敏感性

三、言语交流的准备

出生后最初的四五个月,长时间的相互注视、亲密的身体接触、使用夸张的面部表情或者使用某种像歌唱一样的音调

大约5~6个月时,开始关注环境的物理特性,如成人的言语更多提到周边的客体

到8~10个月的时候,前语言阶段的婴儿开始用手势和其他非言语的反应形式和同伴沟通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本节框架

口头言语的发展:语音的发展、词汇的发展、语法的掌握、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内部言语产生

书面言语的学习

语用技能的获得

言语的培养

一、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1.三至六岁城乡儿童韵母、声母发音正确率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

2.三岁儿童发音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四岁儿童。

3.语音的发展除受言语器官和神经系统成熟发展的制约外,更受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

(二)词汇的发展

1.词汇量增多

1岁-约70;2岁-约300;3岁-约1000;4岁-约2000;5岁-约2500

2.词类扩大

1、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

2、实词中,依次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

(三)语法的掌握

1.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2.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3.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4.句子从短到长

(四)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独白言语的出现

2.连贯性言语增多

(五)内部言语的产生

“游戏言语”是一种在游戏和活动中对行动的“伴奏”,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

“问题言语”是在活动进行中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及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办法。

二、书面言语的学习

幼儿期儿童已有学习书面言语的可能性。

幼儿期儿童的口头言语已相当发展,它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基础。

幼儿形象知觉的发展,又提供了辨认字形的可能性。

书面言语的学习,还需要视觉记忆、手眼协调活动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活动的发展,这些是握笔书写的条件。

幼儿自身已有认字、读书、写字的需要。

四、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

(一)早期教育

(二)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三)充分发挥幼儿园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作用

章节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首先,我们知道了语言与言语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前儿童的言语发展经历了前言语阶段、言语发生阶段与基本掌握口语这三个阶段。其中,1岁之前主要是前言语阶段,这个阶段在言语知觉、言语发生、言语交流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准备。1-3岁主要是言语发生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会用简单的词汇与语句与他人进行交流。3岁以后就进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逐渐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词汇量也日益增多,句式也日益丰富。

回顾本章开头的案例,点点4个月大时,开始咿呀学语,会发出类似baba,mama的语音,不过此时这些都是些无意义的音节。要到10个月时,婴儿才能开始将特定的语音与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即开始发出有意义的音节。所以,点点到10个月时才只称呼自己的妈妈为“mama”。儿童掌握语法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最开始是单词句,然后过渡到电报句,最后才出现完整句。因此,点点会说那些类似发电报一样的非常简单的句子。进入幼儿阶段后,点点的口语能力逐渐发展,但是语言的连贯性不够,因此讲起故事来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要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儿童的语言发展才能逐渐成熟起来。


第五章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

目标导航

1、掌握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

3、能依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案例导入

思考:彤彤的情绪为什么在短短几天内反复变化?学习完本章,你将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

     三岁的彤彤上幼儿园喽!以前,总听到妈妈说幼儿园有多么的好玩,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妈妈也带彤彤到幼儿园玩过,彤彤觉得幼儿园就像一个大的游乐场,所以,彤彤在家就经常嚷着要上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彤彤拉着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幼儿园。可是一到幼儿园,彤彤傻了眼,班里有很多小朋友都在哭呢,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彤彤问妈妈:“小朋友为什么要哭呢?”妈妈说:“可能小朋友还不愿离开自己的妈妈吧,不过到下午,妈妈就会来接你回家的,好不好?”彤彤懂事地点了点头。可是,妈妈离开后不久,彤彤撇了撇小嘴巴,也哭了起来。第二天,妈妈叫彤彤起床上幼儿园,可彤彤说:“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边说着,眼睛就红了。妈妈问:“你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呢?”彤彤说:“我觉得幼儿园不好玩,又没有妈妈。”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星期,彤彤都是哭着去上幼儿园的,妈妈怎么安慰也无济于事。妈妈又心疼又无奈,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不哭,愿意去上幼儿园呢?正在妈妈一筹莫展的时候,到了第二周,彤彤早上居然不哭了,她主动跟妈妈说:“李老师表扬我了,说我是班里最可爱的小朋友。妈妈,你下午要早点来接我,好吗?”妈妈又惊又喜,连忙答应!


第一节  情绪发展概述

本节框架

情绪与情绪发展: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情绪发展

情绪的作用:动机作用、影响认知、影响人际、影响个性

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逐渐丰富、逐渐深刻、逐渐稳定

一、情绪和情绪发展

(一)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二)什么是情绪发展

情绪发展是各种基本情绪分化和引发基本情绪刺激的具体化、社会化的过程,是情绪理解产生和提高的过程。

二、情绪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情绪的作用:

动机作用

影响人际交往

影响认知

影响个性

情绪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年龄越小,情绪在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中的影响越大

三、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逐渐稳定

儿童情绪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不断丰富的发展趋势。

逐渐深刻

表现在儿童的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逐渐稳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慢慢地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第二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本节框架

情绪的发生

情绪的分化

婴儿的基本情绪:哭、笑、恐惧

一、情绪的发生

我们知道婴儿出生,便会有各种情绪表现。如新生儿的啼哭、睡梦中的微笑等。这些都是原始的情绪反应,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

二、情绪的分化

表5-1 婴儿情绪发生的时间、诱因和情绪表现

时间

诱因

情绪

初生

痛-异味-新异光、声、运动

痛苦-厌恶-感兴趣和微笑

3-6周

看到人脸或听到调频语声

社会性微笑

2个月

打针

愤怒

3-4个月

痛刺激

悲伤

7个月

与熟人分离,在高处

悲伤,怕

1 岁

新异刺激突然出现

惊奇

1-1.5岁

在熟悉的环境遇到陌生人

做了不对的事

内疚,不安

三、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一)哭

新生儿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饥饿、冷、热、裸体、疼痛、困等。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啼哭的诱因会越来越多,但孩子的啼哭会逐渐减少。

(二)笑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至4周起),又称外源性微笑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个月以后)

(三)恐惧

1.本能的恐惧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怕生

4.预测性的恐惧


第三节   幼儿情绪的发展

本节框架

社会化:动因社会化、表情社会化

丰富与深刻化:丰富、深刻化

自我调节化:冲动性减少、稳定性提高、外显到内隐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害羞与自豪、内疚、移情

幼儿情感的发展: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一)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表5-21岁半和3岁儿童三类微笑的比较

年龄

自己笑

对教师笑

对小朋友笑

总数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1岁半

67

55.3

47

38.84

7

5.79

121

100

3岁

117

15.62

334

44.59

298

39.79

749

100

(二)表情的社会化

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2.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

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一)丰富

1.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2.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二)深刻化

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二)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三)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四、幼儿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自我意识情绪

害羞

自豪

 移情

 内疚

五、幼儿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感的发展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

章节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首先,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情绪情感以及情绪情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我们学习了婴儿阶段情绪的发生与分化,哭、笑、恐惧等基本情绪的发展,以及婴儿情绪理解的发展。第三,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情绪在幼儿阶段的变化,它呈现出进一步社会化、丰富化、深刻化与自我调节化的特点。最后,我们学习了道德感、美感与理解感等基本情感的发展。回顾本章开头中的案例,我们会知道,彤彤之所以在短短几天内情绪会有如此反复的变化,是因为学前儿童的情绪具有冲动、外露、多变、易受情景以及他人暗示的影响等特点。


第五章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目标导航

1、了解关于个性的结构及结构内部的关系

2、掌握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学会帮助学前儿童发展良好的个性

案例导入

老张家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兄弟,别看两兄弟长得一模一样,可脾气且相差很大。哥哥内向安静,做起事来不急不慢,弟弟外向活泼,做起事来非常急躁。两兄弟打小聪明乖巧,深得大家的喜爱。可到2岁多时,却好像同时变得调皮叛逆了起来,叫他们往东偏往西,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拒绝成人的帮助。真是让爸爸妈妈有些头。

思考:为什么双胞胎兄弟的脾气会相差这么多呢?为什么两个脾气不一样的宝宝,在2岁多时都不约而同地变得调皮叛逆了起来呢?

第一节 个性发展概述

本节框架

个性概述:个性及其结构、自我及其结构

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

一、个性概述

(一)个性及其结构

个性倾向性:动机、需要、世界观、兴趣等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二)自我及其结构

内容上:自我认知、自我情绪体验、自我调节与控制

结构上:主体自我、客体自我

二、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生物遗传、生理成熟

  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教育环境


第二节  婴儿个性的萌芽

本节框架

自我发展:自我的发生、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控制的萌芽

个性倾向性发展:婴儿的需要、婴儿的兴趣

个性心理特征发展:气质的结构与类型、婴儿气质的发展、气质教育

一、婴儿自我发展

(一)自我的发生

有研究发现,5个月的婴儿能够把自己的腿部运动与别的婴儿的腿部运动区分开来,这是婴儿最初的特征自我识别。

婴儿在18个月时,无意中在婴儿的鼻子上点一个红点,婴儿能够认出镜中的自己,并且指向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这种对镜像自我的特征识别,是客体自我发展的标志。

(二)自我概念的初步形成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言语人称代词的出现,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掌握“我”这个人称代词使用。

(三)自我控制的萌芽

研究者认为,在个体人生的第2年和第3年,是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控制开始萌芽。

 二、婴儿个性倾向性发展

 (一)婴儿的需要及其发展

生理性需要:进食、饮水、睡眠、活动、排泄、排遗

社会性需要:交往、求知、审美等的需要

(二)婴儿的兴趣及其发展

1.兴趣是最早表现个性倾向性的要素

2.兴趣的性别差异

三、婴儿个性心理特征发展

传统的四重类型说: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第三节  幼儿个性发展

本节框架

自我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自我控制的发展

个性倾向性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动机的发展

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幼儿性格的发展、幼儿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自我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幼儿期的自我表征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幼儿对自己的描述和评价会出现过分乐观和自信的情况。

(二)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自尊的发展

自尊的萌芽出现在3岁

(三)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

幼儿在3-4岁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明显,重要转折发生在4-5岁,5-6岁的幼儿大部分有着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

(一)幼儿需要的发展

维度

生理与物质 活动

安全与保 障

交往与 友爱

游戏活动

求知活动

尊重与自尊

利他行 为

低层次

吃喝睡等

人身安全

母爱

游戏

听讲故事

信任、自尊

劳动

高层次

智力玩具

躲避羞辱

友情

文娱活动

学习文化 知识

追求成就

助人

(二)幼儿动机的发展

1.逐渐形成了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如让规则引起的动机优于自身利益相关的动机;

2.从直接动机占优势到间接动机占优势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低龄幼儿看重明显的标志和奖励,而大班幼儿开始真正感受到活动本身的社会意义;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动机的主动性更强。

三、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发展

(一)幼儿性格的发展

在态度特征上,幼儿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活动充满了热情。

在意志特征上,幼儿活泼好动,稳定性较差。

在情绪特征上,幼儿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感染。

在理智特征上,幼儿乐于且善于模仿,想象力丰富。

(二)幼儿能力的发展

总体而言,在一般能力上,儿童的智力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复杂化、复合化和抽象化,不同的智力因素有各自迅速发展的年龄,幼儿期应该重视儿童观察力、注意力及创造力的培养。

章节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相关理论。首先,我们知道了个性是指个体的整个心理面貌,在结构上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它的发展受到先天生理与后天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自我发展上,5个月大的婴儿就表现出一定的自我意识。大概在2岁左右自我概念初步形成。4岁时出现明显的自我体验。但整个学前阶段,自我控制的发展都处于较低水平。在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上。,婴儿阶段与幼儿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需要、兴趣与动机。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上,婴儿阶段着重讨论了不同的气质类型,幼儿阶段则着重论述了幼儿的性格特征与能力发展。

回顾本章开头的案例,双胞胎兄弟尽管外表相似,但由于他们是不同的气质类型,就会呈现出所谓的不同的脾气。哥哥的气质类型偏粘液质一点,弟弟的气质类型偏胆汁质一点。而这种脾气又会影响到成人与他的互动,这种互动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作用于他们的脾气,最终形成不同的个性。尽管双胞胎兄弟的气质类型不同,但是到2岁时,都进入了一个自我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会表现出很多在成人看来调皮叛逆的行为,这实际上都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体现。


第七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目标导航

1、理解社会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动因

2、掌握学前儿童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含社会交往)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表现与规律

3、能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开展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活动

案例导入

丁丁今年3岁了,她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她的父母在她1岁半时离婚,她由妈妈独自抚养。妈妈是某大学的教育学硕士,现在担任教育学教师工作。丁丁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和其他家长不一样的看法。丁丁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附近的孩子都去上幼儿园了,但是丁丁妈妈决定不让丁丁上幼儿园。妈妈说:“幼儿园老师大多时间只是带着孩子玩游戏,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都太少。严重浪费了丁丁的时间。我按照丁丁的个人特点给她制定了个人教育计划,能比在幼儿园学得多。所以,不打算让丁丁入园,在家吃得安心,睡得安心,还能学习更多的知识。”

思考:作为幼儿教师,你认为丁丁妈妈的观点对吗?这样对丁丁将来的生活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概述

本节框架

社会性发展的涵义:社会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社会性发展的动因:家庭、幼儿园、社区邻里、大众传媒、文化差异

一、社会性发展的涵义

(一)社会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所表现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社会性发展,也称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社会认知

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情感

指在社会上能够引起共鸣,引起绝大多数人心态变化的反应特征。

社会行为

指人与其社会相关联的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物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二、社会性发展的动因

幼儿园

大众传媒

文化差异

社区邻里

家庭


第二节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本节框架

社会认知与社会情感的发展:社会性参照的发展

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

一、婴儿社会认知与社会情感的发展

(一)社会性参照

在不确定的情景中,婴儿会关注父母的情绪反应,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表情做出推断的行为就叫:社会性参照。

(二)社会性参照的发展

水平1:无面部知觉(0~2个月)

水平2: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知觉(2~5个月)

水平3: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个月)

水平4:在因果关系参照中运用表情信号(7个月到10个月)

二、婴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婴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儿童在早期阶段就会表现出一定的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

(二)婴儿社会交往的发展

1、婴儿期亲子交往的发展

亲子交往,就是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是儿童社会交往中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一种。它具备着双向互动性和持久性。其中最早建立、也最为核心的亲子交往就是依恋的建立。

2、婴儿的同伴交往

在婴儿时期,儿童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自我中心的性质,因此同伴交往较少。


第三节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本节框架

社会认知的发展: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性别角色的发展、道德认知的发展

社会情感的发展

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反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交往的发展:同伴交往、师幼交往

一、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一)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

角色采择是指儿童用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社会认知技能,又称为观点采择。

实验:“霍莉爬树”两难故事

(二)性别角色的发展

3-4岁幼儿已经能够明确的表达出他们对性别的认识。

4-5岁幼儿能够理解人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在时间维度上一个人的性别是不会改变的。

5岁之后直到7岁左右,儿童才能够真正理解性别是一种不可改变的特征,认知到性别是不会因为外部条件,比如发型、服装的改变而改变的,从而掌握了性别的恒常性。

(三)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0-2岁)

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

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

二、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幼儿期的道德情感十分丰富,容易受暗示和感染,缺乏有意识的自控情感能力,具有一定的直觉性、冲动性。

三、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指向对象在不断变化且存在年龄和性别对象的差异

2、各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分布不均

3、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大多数未得到及时的强化

4、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二)幼儿反社会行为的发展

3岁左右幼儿的踢、打、踩等身体攻击逐渐增多,攻击行为多位争抢玩具或者其他物品的工具性攻击。身体攻击在4岁时达到顶点。

4岁之后,身体攻击行为出现的频率降低,但言语攻击增多,开始转向人身攻击,比如嘲笑对方,或者给对方起外号。年龄越大,攻击行为越具有敌意。

四、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

(一)同伴交往

3-4岁的小班幼儿经常进行单独游戏,自己独自玩耍,很少注意其他幼儿在做什么,游戏时同伴互动较少。

4-5岁幼儿在幼儿园里形成同伴关系多是因为“亲近”,他们大多依据就近原则,喜欢与邻近的、熟悉的、有亲情的同伴交往,并不太在意对方和自己是否有“共同兴趣”。

5-6岁幼儿在幼儿园选择同伴使显得比较灵活,相较其他因素,他们开始注重按共同兴趣、态度、价值取向来选择同伴。

(二)师幼交往

姜勇、庞丽娟的研究,师幼交往划分为4种类型:

①严厉型;②灌输型;③开放学习型;④民主型

刘晶波在研究中将教师发起的交往行为与幼儿发起的交往行为各划分出9种主题:

①教师的9种主题包括:约束纪律;指导活动;照顾生活;抚慰情绪;提问;让幼儿帮助做事;共同游戏;表达情感;询问。

②幼儿的9种主题包括:寻求指导与帮助;告状;表述情况;请求;发表见解;寻求关注与安慰;询问;帮助老师做事;与老师共同游戏

章节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表现与特点。因为社会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主题,跟认知、情感、个性等章节也存在诸多交叉,并且学前阶段也只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初始阶段,很多方面尚未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阐述社会性发展的每一个方面。而是以学前儿童主要发展的几个方面来予以介绍。

首先,我们在第一节中先了解了社会性与社会性发展的概念,并讨论了两者的区别。一个侧重于稳定的心理特性,而一个侧重于获得这种心理特性的过程。

第二,在婴儿阶段,我们主要了解了婴儿社会性参照的发展,婴儿能够通过识别他人的情绪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是婴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反应了婴儿社会认知与社会情感的发展。此时婴儿的社会行为与社会交往主要表现在依恋关系的建立上,总共经历了4个阶段,其中6个月到2岁半是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婴儿以后的社会交往将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在幼儿阶段,关于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表现,我们主要围绕角色观点采择能力、性别角色以及道德认知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整个学前阶段幼儿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都较低,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7岁以后会有一个转折跳跃式的发展。关于幼儿社会情感方面,主要紧扣道德情感的特点来进行了阐述。关于社会行为与社会交往方面,主要讨论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的发展表现以及同伴交往与师生交往的基本特点。

回顾本章开头的案例,丁丁妈妈希望丁丁独自在家学习和成长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剥夺了丁丁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发展权利。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的生存一天也离不开社会。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对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八章 走进小学:童年心理发展

目标导航

1、掌握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的相关概念与理念

2、掌握童年期儿童感知觉、言语、情绪情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

3、能基于儿童、家庭、幼儿园、社区、社会等生态模式,帮助儿童从学前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案例导入

小伟个子不高,长得很结实,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远视镜,看上去文质彬彬。在大部分一年级新生还在小心谨慎地适应新环境、新老师、新伙伴的那段时间,小伟的表现则显得非常老道。语文课上,老师刚刚揭示学习内容,小伟就在下面随口背诵起来,并且很得意地告诉同桌:这本书上所有的课文我都会背了。数学课上,小伟最期盼的就是做题,因为他做得又快又好,常常能拿满分。同学们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第一名的感觉让小伟很有成就感。在小伟看来,老师讲的东西他全都会了,所以课堂上听讲很不专注,而且还常影响同桌。随着其他小朋友入学逐渐适应和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小伟“我都会了”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渐渐不再凸显,而且作业也常常会出现“卡壳”,每当这时,小伟就会觉得特别委屈,有时甚至会哭着怪奶奶之前怎么没有教过……

思考:小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学前儿童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呢?


第一节  从幼儿到小学生

本节框架

幼小衔接中的儿童心理发展:幼小衔接的含义、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心理发展问题

入学准备:入学准备的含义、入学准备的理论研究、学习品质

一、幼小衔接中的儿童心理发展

(一)幼小衔接的含义

幼小衔接是指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一系列的工作,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过程。

(二)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心理发展问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2.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入学准备:儿童发展生态视角

(一)入学准备的含义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

(二)入学准备的理论研究

(三)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和风格等,是用于支持其自身取得学习成功的那些品质,广义上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


第二节  童年期儿童的认知发展

本节框架

感觉的发展

知觉的发展

注意的发展

记忆的发展

想象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视觉的发展

10岁以前视力呈上升趋势;10岁时调节能力最大,远近都能看得清;10岁以后视力就开始呈下降趋势。

小学儿童则已能正确辨认各种颜色,但对各种颜色的精确命名,还有待于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其发展。

 (二)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

1.小学儿童听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

2.语音听觉发展迅速。

 二、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展

小学儿童对于物体或图形大小的辨别,已经从直觉判断过渡到能逐渐用推理来判别。

不仅能正确辨认几何图形,而且能正确绘制各种图形,最后还能用语言正确地说明图形的特征。

左右方位知觉已上升为左右方位的抽象概念。

(二)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与儿童的年龄和经验成正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时间知觉的精确性、稳定性、主动性都会有极大的提高。

三、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有意注意逐渐起主导作用

(二)具体、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上占主导地位

(三)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向主动逐渐发展

(四)小学生的注意逐渐具有计划性

(五)小学生的注意仍然带有情绪色彩

四、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

(二)意义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

(三)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

五、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强

(二)想象的创造性增强

(三)想象内容逐渐符合现实

(四)想象还存在一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


六、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二)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三)小学生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第三节  童年期儿童的言语发展

本节框架

口头言语的发展

书面言语的发展

内部言语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口头言语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的口头言语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能够运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思想,并且有一定的连贯性。

二、小学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特点

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最初是书面言语落后于口头言语,在正确的教学影响下,从二、三年级开始,书面言语逐渐赶上口头言语的水平,约从四年级开始,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超过了口头言语的水平。

 (一)小学生识字的特点

表8—5小学生识字的两级统计表(郭亨杰,2000)

年级

应识

字数

城市

乡村

识字最多

识字最少

识字最多

识字最少

字数

%

字数

%

字数

%

字数

%

689

789

115.82

407

59.07

917

133.09

100

15.51

1682

1804

107.25

1420

84.42

1864

110.82

1090

64.80

2404

2959

123.08

1890

78.61

2862

119.05

2015

83.81

2805

2808

100.10

2155

76.82

2871

102.35

2214

78.94

3063

3007

98.17

2911

95.03

3040

99.44

2864

93.48

(二)小学生阅读的特点

 小学生掌握阅读,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

1.分析阶段;2.综合阶段;3.分析综合阶段

(三)小学生写作的特点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口述阶段

2.过渡阶段

3.独立写作阶段

三、小学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特点

第一阶段:出声思维阶段

初入学的小学生还不善于思考问题,这时,主要通过出声的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发展内部言语能力。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在比较简单的问题中,小学生在出声思维的同时,会有短时间的无声思维。

 第三阶段:无声思维阶段

小学生三、四年级以后,无声思维逐渐占有了主导地位,但是如果小学生在演算或思考出现困难时,往往还是会出现有声思维。需要指出的是,内部言语是一个终身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第四节  童年期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

本节框架

小学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

一、小学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儿童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

(二)小学儿童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发展

(三)小学儿童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二、小学儿童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儿童理智感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从对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2.小学生对学习各学科的笼统的兴趣逐渐发展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

3.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由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读物。

(二)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特点

1. 低年级以外部反应,中年级以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而高年级儿童则开始以内化的道德观念作为依据。

 2. 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在三年级是一个明显的转折期。

3. 低年级突出表现为形象性和直接性,高年级小学生才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和间接性。

4. 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道德范畴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

5. 小学生的道德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

1. 小学生美感体验的直接性。

2. 小学生审美感受的模仿性。

三、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

培养策略

增强理性认识

培养调控能力

联系社会现实


第五节 童年期儿童的个性发展

本节框架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小学儿童性格特征的发展

小学儿童性格的塑造

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评价

儿童能进行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进一步扩大

(二)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三)自我控制

小学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幼儿相比速度开始变缓,且出现倒退现象

二、小学儿童性格特征的发展

(一)对待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的发展

整体而言,小学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处世之道。基本上还缺乏适时、果断地做出决定的能力。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开始能在各种活动中约束自己。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大,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还会迅速增长。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感知、记忆、思维能力都在不断发展。

三、小学儿童性格的塑造

(一)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以身作则

(四)理智地爱孩子


第六节 童年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本节框架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

对社会关系的认识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随着社会交往经验的日益增多,小学儿童逐渐注意到他人与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是不同的,开始认识到他人不仅有与己不同的思维和情感,而且在相同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儿童开始理解他人行动的目的性。

二、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但儿童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3: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三、对社会关系的认识

从8岁开始,儿童逐渐增加使用描述行为特征、心理品质、信仰、价值和态度的抽象形容词。儿童开始较少局限在人们的外表方面,越来越能抽取不同时间和场合下的行动规律,推论他人行为的动机。在12~14岁,儿童的描述较少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更多地使用限定词,如有时、常常等,表明他们开始理解到人的特质不是绝对的、不变的。

四、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亲子关系 

首先,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明显减少。

其次,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再次,在小学期间,儿童与父母的冲突数量也减少了。当冲突产生时,父母与儿童开始具有解决冲突的选择性模式。

(二)同伴关系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有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第二,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第三,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

第四,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第五,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三)小学儿童的师生关系

1.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小学儿童具有“向师性”。

2.教师的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力会形成一定的期望,这些期望进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也会影响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3.教师评定与小学儿童的伙伴地位

 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学习可能产生影响外,还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声望。

章节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帮助我们了解儿童从幼儿园跨入小学这一过渡阶段的心理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自身、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所做的支持。其次,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小学生的认知、言语、情绪情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

回顾本章开头的案例,小伟以及小伟背后的家庭与幼儿园,为小伟进入小学所做的准备仅仅停留在提前学习一些知识的层面上,却忽视了学习品质的培养。因此,小伟只在短期内显现出表面的顺利过渡,后面就出现了适应困难。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儿童自身的知识准备,还是涵盖了学习品质在内的儿童自身准备、家庭与社区准备、学校准备等多个层面的支持,才能帮助儿童顺利过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pptx获取: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8.8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产品

中班语言 换一换 教案及说课稿|中班语言说课稿,中班,语言, 换一换 ,教案,及说课稿
中班语言 换一换 教案及说课稿
小猪变形记  说课课件|小猪变形记,小猪变形记说课课件,小猪,变形,记  说课,课件
小猪变形记 说课课件
小猪变形记教案|小猪变形记教案,小猪变形记,中班教案,小猪,变形,教案
小猪变形记教案
大班科学绘本:每个人都噗说课稿|每个人都噗说课稿,每个人都噗,大班科学绘本,说课稿,大班,科学,绘本:,每个,人都,噗说课稿
大班科学绘本:每个人都噗说课稿
大班学习活动:每个人都噗《每个人都噗》|每个人都噗,大班学习活动,大班,学习,活动,每个,人都
大班学习活动:每个人都噗《每个人都噗》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pptx|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pptx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pptx
儿童游戏研究1-2学前教育研究生必读书目|儿童游戏,儿童游戏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生必读书目,学前教育研究生,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生,必读,书目
儿童游戏研究1-2学前教育研究生必读书目
儿童游戏通论|儿童游戏通论,儿童游戏,通论
儿童游戏通论

历史上的今天:04月20日

小班语言《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

小班语言《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活动名称:谁咬了我的大饼活动领域:语言活动目标:1、感受故事情节,学说角色对话。2、根据不同的牙印特征进行猜想、判断。3、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活动准备:1、《谁咬了我的大饼》PPT课件、饼干若干。2、初步已了解一些动物的牙齿印。3、《小猪睡觉》音频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播放音频,引发幼儿兴趣师:小猪怎么了呀?哦,他睡着了,你们知道小猪为

小班语言《报纸上的洞洞》教案

小班语言《报纸上的洞洞》教案小班语言《报纸上的洞》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尝试观察画面,愿意表达。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课件《报纸上的洞》,有洞洞的报纸人手一张。活动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瞧(播放课件)(报纸)是呀,一张报纸。你们见过报纸吗?在哪里见过?(家里)都见过的,家里有报纸。2.我这儿也有一张报纸,有点特别哦(播放课件),瞧,发现了什么?(

《一步一步走啊走》说课稿(参考,非配套)

《一步一步走啊走》说课稿(参考,非配套)小班语言《一步一步,走啊走》说课稿说教材绘本中有趣生动的图片,比较适合幼儿观看学习。而且小班孩子年龄小,比较喜欢小动物,爱模仿。绘本《一步一步,走啊走》内容比较简单,故事中动物都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故事的趣味性强,画面富有童趣,特

小班语言绘本《花裤衩》教案

小班语言绘本《花裤衩》教案小班语言绘本:花裤衩活动目标:1、感受绘本故事中花裤衩一物多用的乐趣,大胆讲述故事情节。2、尝试在角色体验玩裤衩中,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 &nbs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的一天》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的一天》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时钟。2.能区分时针、分针,会看整点、半点。教学准备1.时钟一个2.道具卡片时钟7个3.幼儿用书4.教学PPT5页教学过程1.小朋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2.小钟表非常的神气,到底多神气呢?<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 (不放PPT中音乐:小闹钟,谢谢你|)3.歌词中唱到:谢谢你,小闹钟。为什么要谢谢

小班语言《小白鱼过生日》教学设计

小班语言《小白鱼过生日》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小班语言活动:小白鱼过生日课程分析绘本故事《小白鱼过生日》,可爱鲜明的动物形象以及过生日的熟悉场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阅读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观察后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出示简笔画标记的方式辅助幼儿记忆和讲述。丰富词汇“大

热门专题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天麻炖什么治头痛最好,天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天麻多少钱一斤,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及禁忌,天麻怎么吃效果最好,天麻粉的功效与作用,天麻怎么吃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巨榕教育集团,巨榕教育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综合高中|昆明综合高中
昆明综合高中
综合高中|云南综合高中,昆明综合高中,综合高中能考本一吗,综合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区别,综合高中是什么意思,综合高中能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吗,综合高中可以考哪些大学,综合高中的学籍是什么
综合高中
安徽开放大学|安徽开放大学报名,安徽开放大学报考,安徽开放大学,什么是安徽开放大学,安徽开放大学学历,安徽开放大学学费,安徽开放大学报名条件,安徽开放大学报名时间,安徽开放大学学历,安徽开放大学专业
安徽开放大学
开放大学|开放大学报名,开放大学报考,开放大学,什么是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学历,开放大学学费,开放大学报名条件,开放大学报名时间,开放大学学历,开放大学专业
开放大学
易捷尔单招|易捷尔单招,易捷尔单招培训,易捷尔单招报名,易捷尔单招考试,易捷尔单招培训学校,易捷尔单招分数
易捷尔单招
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介绍,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电话,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地址,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厂家,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电力管,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管材
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