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X证书制度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证书的含金量与社会认可度问题

首先,1+X证书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各界包括很多试点院校的师生对“X”证书比较陌生,对“X”证书不知晓、不认可,学生、家长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试点院校面临学校热、学生冷的尴尬局面。

其次,数量众多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研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教学资源方面,是否能够代表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证书培训内容能否真正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否能及时有效地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体现在标准开发中,都有待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验证。

再次,目前我国尚未建成与职业教育相配套的国家资历框架,很多“X证书”的学习成果也仅仅是实现校内课程学分的替换,难以进入国家或地区的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得不到正式认可、积累和转换,对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还未见实际效用。

(二)培训评价组织的资质与管理问题

作为社会化机制招募的新型评价主体,培训评价组织的职责、功能和定位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培训评价组织的资质、社会属性、标准开发等问题还需要持续监管与完善。

一是关于培训评价组织资质问题。在目前公布的培训评价组织中,行业龙头企业或极具影响力的企业数量偏少。其制定的标准能否代表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是需要斟酌的问题。

二是培训评价组织社会属性问题。X证书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对于社会评价组织而言,需要企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属性和公益属性。而这个属性,与企业自身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属性是否能够兼容,是大家目前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培训评价组织是否存在资源垄断和过度“捆绑营销”,对于有些办学经费不足的院校来说资金负担较大。

三是培训标准科学性问题。就目前已经实施的试点证书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证书的培训多以网络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在线刷题库为主,训练学生动手实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能力的内容偏少;证书的考核设计也以简单的理论+实操为主,实操考核也只是关注最终的结果,对过程重视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职业技术标准建设上更是存在着明显不足。

(三)试点院校的职责与实施问题

首先,如何尽快做好1+X证书对接问题。一是“X”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二是“X”证书的培训考证内容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三是“X”证书的培训考试与学校学历教育的教学安排对接。这三个对接都是确保1+X证书试点工作在院校顺利开展的关键,目前很多院校还没有做到真正的书证融通,还只是把“X”证书作为单独考证课程设置,没有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进行课程内容上的重构与融合,为了获得较高的考证通过率,集中学生针对考证题库进行刷题和强化练习,让“X”证书成为应试考试指挥棒,导致“1”和“X”还是两张皮,没有有机衔接,违背了1+X证书制度设计的初衷。

其次,如何在实施1+X证书过程中,做好“三教”改革。1+X证书制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院校实施的一个关键内容是通过“X”证书的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对接,弥补院校学历教育中对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薄弱环节,包括教材滞后、教师双师素质不达标、教学方法落后等。然而,目前很多试点院校疲于应付“X”证书培训、考试和管理工作,在“三教”改革方面投入精力不足,没有专门的教学团队去研发书证融通的新型活页式教材编写、模块化课程开发和现代化教学设计,发挥不出“X”证书对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再次,如何避免办学资源重复投入的问题。由于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的教材、学习资源、师资培训、考核站点建设等项目都需要试点学校投入经费。尤其在考点建设或实训设备引进方面,不同企业开发的证书,其设备要求不同,实操环节的要求也不相同,试点院校为不同证书考试,需要分别购买相关企业设备,可能会出现资源的重复投入,影响试点推进力度。

二、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的策略

(一)凝聚多方优势资源,提高“X”证书含金量

1+X证书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鼓励多元利益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因此要多方协同,提高“X”证书含金量。

一是要开发高质量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更多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行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或权威的行业协会组织等参与1+X证书的职业标准研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及时纳入其中。例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由德国BIBB牵头,IHK/HWK行会参与制定的320多个职业教育标准(包括职业学校采用的框架教学计划和企业培训中心应用的企业培训规则)不仅是德国社会公认的权威标准,而且受到德国《职业教育法》的立法保护。每个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3~3.5年职业标准框架下的系统学习并顺利考取IHK/HWK职业资格证书,才可以进入相应的企业工作,甚至可以获得更多职业晋升的机会。IHK/HWK证书之所以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企业中认可度极高,主要原因是该证书是由德国极具社会公信力的IHK/HWK行会,在国家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运行机制中主导组织实施的。

二是在严格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的同时,加大1+X证书的推广力度。首先,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建设、考核站点建设、学分银行建设的相关指南,严格规范考核标准、评价流程和监督办法,避免因乱培训、滥发证造成的“X”证书公信度下降。其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渠道、加大1+X证书制度实施、推广、应用的宣传力度,提高“X”证书的美誉度,增强企业、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对该证书制度的认可度,教育、人社等部门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X”证书在企业用工层面的效度。再次,要加快建成国家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并畅通1+X证书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将其纳入国家“学分银行”体系,让“X”证书成为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重要抓手。

三是要尽快拓展“X”证书的试点领域。目前,教育部公布了93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展试点,涉及的十多个领域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领域。与我国现有的庞大产业结构相比,证书试点领域仍然有限,一些现代服务业,例如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业领域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亟待研发试点,这些领域都是与社会民生发展息息相关,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的行业。下一步,要培育和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作为培训评价组织,牵头开发企业认可度高、受社会欢迎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树立证书品牌意识。

(二)加快培育、监督与管理,规范培训评价组织行为

培训评价组织作为“X”证书建设的主体,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研发和证书考核的第一责任方,对证书的质量负总责。因此,培训评价组织的优劣直接决定证书的质量。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关于加快培训评价组织建设的系列制度,从培训评价组织的遴选、培育、运行机制、业务范畴、义务职责、行为准则等方面,规范其组织行为。

二是加强管理工作。培训评价组织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生事物,应该采用严格规范和加强培育并举的管理举措。一方面,建立培训评价组织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培训评价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业务范畴,尽快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机制,对于在试点工作中行为不规范或过度逐利的培训评价组织予以及时整改乃至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培育。成立针对培训评价组织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培训评价组织良性发展政策、举措,帮助培训评价组织解决实际困难,为培训评价组织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建立企业参与成本核算和激励机制,通过财税减免政策、项目研发经费资助或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培训评价组织降低运营成本,让他们在初期阶段,可以专心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发和高质量学习资源的建设。

(三)加强1+X书证融通,深化院校“三教”改革

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夯实教师“双师双能”素质,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高院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1.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加强“双师双能”教师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是实施试点工作的核心,承担着学生培训任务,“X”证书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突出技能水平,强化技能评价在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需要教师具备学校教学、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适应“X”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从教师自身层面而言,需要深入学习与领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书证融通”教学改革,掌握职业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与教学能力。从学校层面而言,要做好顶层设计,在开展好在职教师培训的同时,加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能讲会做”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师队伍。另外,学校也应从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入手,对从事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突出的一线教学、研究人员予以奖励,调动院校教师积极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

2.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加强“课证融通”新型教材的开发

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合”教材,是指既符合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又覆盖相关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的院校正规课程教材,目的是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证书考核目标加以整合,既保证学历培养规格,又能促进就业,是破解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张皮”问题的关键环节。此类教材既是课堂教学用书,又是考试用书,为院校提供课程教学资源支持、解决1+X证书制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其开发逻辑如图1所示。


首先,将专业实践课中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契合度高、内容重合度大的一门或多门课程设计为“课证融合”课程,课程门数可以根据“X”证书的培训学时进行调整。课程内容应包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涉及的全部“职业能力”,并结合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训练,要将企业生产领域中的新技术、新知识、新产品、新工艺引入教学中。其次,需要组织课程开发专家、培训评价组织的专家、专业教学专家、企业专家等共同进行教材编写,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体现工学结合,使学生掌握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相应的要求。在教材内容组织上,还要做到符合职业能力形成的进阶顺序,符合职业岗位工作的逻辑顺序,符合职业素质养成的认知顺序。最后,在教材内容呈现和资源支撑上要体现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形式,并要图文并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增加教材内容,方便教材到学材的转化,做到教材内容常讲常新,与产业发展俱进,推动教学、实训的融合,学习、生产的融合;也可将原有纸质的平面化书本教材改为通过扫描“二维码”来呈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动画、、视频、AI演示等)的立体化教材,让学生在浏览教材中,获得多感官的学习体验。

3.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加强行动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法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以追求学生的行为改变为教学目标,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活动,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形成符合生产需要的行为规范。首先,要确立“立德树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践行“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悟”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型,形成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方法格局。其次,要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一体化”教学,即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课证融通”课程目标,结合“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要求,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把理论、实践、生产服务、科技研发等内容融为一体,重构课程内容,以生产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学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即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空间一体化、理实教师一体化。最后,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广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移动学习、虚拟仿真教学、SPOC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方法,推动院校高质量课堂建设,促进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0 年第27 期)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产品

历史上的今天:03月28日

热门专题

易捷尔单招|易捷尔单招,易捷尔单招培训,易捷尔单招报名,易捷尔单招考试,易捷尔单招培训学校,易捷尔单招分数
易捷尔单招
综合高中|云南综合高中,昆明综合高中,综合高中能考本一吗,综合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区别,综合高中是什么意思,综合高中能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吗,综合高中可以考哪些大学,综合高中的学籍是什么
综合高中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报名,云南开放大学报考,云南开放大学,什么是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学历,云南开放大学学费,云南开放大学报名条件,云南开放大学报名时间,云南开放大学学历,云南开放大学专业
云南开放大学
云南综合高中|云南综合高中
云南综合高中
易捷尔高职单招|易捷尔高职单招,易捷尔高职单招培训,单招分数线,单招录取分数线,高职单招学校分数线
易捷尔高职单招
卓越综合高中|卓越综合高中
卓越综合高中
大理科技管理学校|大理科技管理学校,大理科技,大理科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理科技管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理科技学校
大理科技管理学校
昆明网站建设|昆明网站建设,昆明网站开发,昆明网站建设公司,昆明网站建设价格,昆明网站设计,昆明网站制作,网页设计,高端网站建设,高端网站设计
昆明网站建设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