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设计
【探究目标】
1.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2.搜集中国成就的相关资料,探究成就背后的经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展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坚定中国特色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增强政治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搜集中国成就的相关资料,通过商议讨论,分析论证,探究成就背后的经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增强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通过参与活动,展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公共参与。
【教学重点】
新中国能取得成就的原因坚持和点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
【教学难点】
坚信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真理性,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出示目录
议题:
第一幕:聚焦中国成就——从站起富起来到强起来
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辉煌中国》
探究问题:孙中山的梦想实现了吗?为什么没能实现?今天的中国为什么能实现孙中山提出的建设蓝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孙中山的梦想没能实现的原因有三:
今天的中国为什么能实现孙中山提出的建设蓝图能实现的原因有六: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第二幕:赞中国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探究活动二:阅读材料《中国崩溃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高。
探究问题:面对“中国崩溃论”、“历史终结论”,我国是如何面对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国的应对及其取得的效果:面对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的严峻形势,中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进步,显示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为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探究活动三:阅读下列材料《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探究问题: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是什么?中国有哪些成功经验具有世界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1、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
2、中国道路对其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①中国在发展中既有长期规划,又有实施规划的具体举措。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和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③既搞活致富,又扶贫脱贫。
④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把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这种经验举世无双。
⑤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协商制度,不管谁当干部,在重大决策之前都要经过协商。我们的协商有政党协商,有人大协商,有政府协商,有政协协商,有人民团体协商,有基层社会协商,还有社会组织协商。
第四幕:坚定自信,实现中国梦
探究活动四:观看视频《坚定自信,实现中国梦》
探究问题:中国何以自信?怎样实现梦想?2035年的中国会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1、中国何以自信?
(1)中国理论自信:中国理论之所以自信,不但基于自身的科学性、时代性,更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2)中国文化自信:中华文 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实践的锻造,是最有韧劲、最具内涵、最富生机的文化,是凝聚亿万人民为新中国发展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中,中华文化是最有理由充满自信的。
(3)中国道路自信: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4)中国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自信,在于它具有独特优势,具有活力潜力,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取得显著制度绩效,获得社会广泛认可,有着强大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2、2035年的中国会是什么?
(1)现代化:第一个十五年,从2020到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十五年,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经济总量:到2035年, 我国将整体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总量预计达到36万亿美元左右,居世界第一位
(3)人均GDP:到2035年, 我国将整体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总量预计达到36万亿美元左右,居世界第一位
(4)城镇化: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3%,人口达到14.5亿的峰值,城镇化率超过72%,基本完成城镇化,超过30座城市进入世界城市百强。
(5)生态环境:在环境质量改善方面,预计到2030年左右, 我国大气环境可实现根本好转。届时,中国基本达到欧洲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水平和治理水平。
(6)科技创新:我国稳居创新型国家前列,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 8%,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我国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动能将加速形成,加速助推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智能与制造加速整合,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产业发展。
(7)制造业:制造业整体将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3、作为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应该怎么做?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本课小结:
2
板书设计
- Article category:学校工作
- Article tags:
- Article url:https://www.58how.com/xuexiaogongzuo/93811.html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